编磬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编磬-简介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两层悬挂,上层十六枚,下层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随时调用,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
1980年下半年,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将这套24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大型编磬复制出来,其发音与原编磬的标音铭文相符,低音浑厚洪高,高音明澈,音色优美而动听,音域达三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乐曲。
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编磬-发源地
编磬
鲁是磬的原产地,春秋时孔子是制磬高手,我们以同一种材料泗滨浮石(陨石浮沉变质岩)复制洛庄编磬、孔庙编磬、特磬、殷墟虎纹磬。
济南东章丘出土:走近洛庄汉墓乐器:编磬
金钟嘉磬、王室辉煌,编磬是古代一种石制击打乐器,从春秋发展到战国时期,进入编磬的高峰期。到了汉代,编磬逐渐走向衰落,王室贵族死后随葬乐器的礼俗也渐渐衰落,因而,汉代的编磬出土很少。在国内考古中出土的西汉编磬里面,大部分不是实物,而是专用来做祭品的明器。比如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0件编磬均是明器。出土实物的有曲阜九龙山的鲁王墓,该墓曾出土西汉晚期的36件编磬,但都不如洛庄汉墓的107件编磬规模大、数量多,且全是实物。据悉,洛庄汉墓出土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的洛庄汉墓泗滨浮磬的这107件编磬比以往汉代考古中出土的所有编磬的总和还要多。
据史料记载,编磬古代多为宗庙所用。古代有四时嘉至磬的说法,这里的嘉至是西汉宗庙迎神乐名。文人王国维也曾在文中指出:钟磬独以嘉至名者,以其为庙乐之首也。
洛庄汉墓出土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的洛庄汉墓泗滨浮磬的107件编磬,是2000年夏天于该墓第14号陪葬坑中出土,像这种专门把乐器放置在一个陪葬坑内随葬的,国内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这107件编磬共分为6套,每套数量稍有差异。埋葬时均是挂在编磬架上入土,后因乐器坑塌陷,架子倒掉,编磬中也有三分之一断裂。不过,这些断裂的编磬日前已由经省教科文卫专家及山东华泰集团所属厂矿泗滨浮磬修复专家历时近一年的修复完毕。
50年代出土的安阳殷墟虎纹磬、70、80-95年山东泰泗地区出土的编磬及1999年洛庄西汉墓出土的107面6套编磬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的洛庄汉墓泗滨浮磬,绝非黑色,黑色磬是陕西华源磬、江苏太湖磬、安徽灵壁磬,这三种磬,一是仅可响,但是声响而不厚、尖而不振、短而不悠;一句话:共振与谐振感差,二是上述缺点因原料成因不同,非陨石撞击或它因而致二次高温高压成因也;故以砭石山东的真品灰黄灰红的泗滨浮磬以外的磬种做磬乐导引或音乐疗法及浮磬砭道的话,是效果很差的。
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
据说磬起源於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了。当时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那些石料,出产於我国泗水(在今山东省境)两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颜色类似灰黄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看上去好像是玉类一般。也有用太湖石去磨制的,不过,这种品质不如泗水的玉料坚实而精致。
编磬
根据文献考考证:到了南齐时代才有铁造的磬,又到了梁代才有铜造的磬。
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块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有如日本字母的ヘ字,也很像我国注音符号的ヘ字一般。造磬的方法,在考工记(考工记:书名,一卷;言百工之事。即周礼之第六篇,亦名冬官考工记)一书中曾有叙述。
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特磬等许多类型。每一种磬,大致都是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而成的。它是由於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
例如编磬的制作方法:它是用十六枚石片(石磬),按照十二种音律的次序,横列成上下两排而组成的。还有一种叫做方响的乐器,它是磬的一种代用品;它是用十六枚长方形的铁板排列而成。
上面所说的磬,都是悬挂在簨簴(钟磬架子)上敲击的乐器。在朝鲜半岛,到今天还有编磬、特磬和方响被流传使用着。日本奈良兴福寺,不久之前还有一只华原磬被保存着,据说是一件非常名贵的古物。考其形状,是属於钲鼓的一类。
编磬-编钟
编磬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州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玉编磬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商》。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愤之情。
编钟曲目有:
01 竹枝词(编种与编磬)
02 春江花月夜(古乐合奏)
03 屈原问渡(古乐合奏)
04 楚商(古乐合奏)
05 幽兰(古琴与编钟)
06 国殇(古乐合奏)
编磬-兽首编磬
兽首编磬
【名称】战国制兽首编磬
【类别】故宫青铜器
【年代】战国后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7.6cm,宽:6.7cm,重:1.15kg;
长:23.2cm,宽:5.8cm,重:0.83kg;
长:22cm,宽:5.5cm,重:0.8kg;
长:19.8cm,宽:5.3cm,重:0.65kg;
长:18cm,宽:5cm,重:0.5kg;
长:15cm,宽:4.1cm,重:0.3kg。
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商代的磬有石质、玉质、青铜质多种,并出现了编磬,一般是三枚一组。至战国时期编磬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编磬是由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枚磬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可以演奏乐曲。在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上,编磬与钟密切配合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声彰。
此套铜编磬由六件组成,均作宽扁条中折状,一端饰兽首,并有一圆穿孔。
编磬-历史沿革
编磬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用磬石制成编磬,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对外播出的东方红就是用编磬演奏的。灵璧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赏石的民族记载。宋明两代赏石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云林石谱》、《素园石谱》、《灵璧张氏园亭记》、《灵璧石考》等一大批赏石文献,形成了东方爱石文化,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
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士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c)。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的磬,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音色与青铜乐器发出声音一样清亮。
还有一种就是编磬,把若干只磬编排成一组,能发出几个音色不同的音来;商代的编磬,一般三枚一组,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楚地的编磬制造技艺达到较高水平。
编磬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全套编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两层悬挂,上层十六枚,下层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随时调用,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
编磬
1980年下半年,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将这套24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大型编磬复制出来,其发音与原编磬的标音铭文相符,低音浑厚洪高,高音明澈,音色优美而动听,音域达三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乐曲。
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特磬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所以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
云磬
云磬为寺院所用的法器,常用于宗教音乐。
云磬:又称引磬。打击乐器。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
云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演奏时,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制作的特磬(现为北京天坛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状呈曲折形。
编磬-泗滨编磬
泗滨编磬。由省艺术研究所孔繁明,枣庄市教育局杨浚滋,音协山东分会张凤良、温增源,枣庄师范学校张道林研制的泗滨编磬,1986年12月10日由山东省文化厅组织鉴定,获文化部1985~1986年度文化科技成果四等奖。由枣庄市峰城区吴林大理石厂生产。 泗滨编磬的制作方法是根据古籍《周礼?考工记》所载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三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三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编磬制作所用原料,是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实物,选用枣庄峰城一带所出磬石(亦称响石、八音石),根据音律标准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工技术研制而成。 该编磬外形美观大方,保留了传统工艺特色,音质纯净,音色优美、穿透力强,可用于舞台演出,亦可为博物馆陈列,在1986年全国广交会上受到好评。
编磬-参考资料
1、http://202.108.249.200/news/special/zt1/hanwangling/3082.html
2、http://www.ce.cn/kjwh/scpm/fans/200802/13/t20080213_14510189.shtml
3、http://www.yueqi.sh.cn/news/news_view.asp?id=756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