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历史简介
高胡
说起高胡的产生,首先得说说和高胡有着密切关系的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一种流行在广东省各地的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中国清朝未年的广东粤剧,潮剧过场音乐,民歌和曲艺音乐。
在20世纪初的第一代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而是用二弦、大板胡、三弦、月琴和横箫等五种乐器进行合奏,因此,人们就把早期演奏广东音乐的乐队俗称为五架头乐队。同时,由于在五架头乐队中担任主奏乐器的二弦有弦粗弓硬,音色高亢明亮的特点,因此,人们又把这种五架头的组合形式称之为硬弓乐队。到了20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乐器的定弦;同时,还首创了用两腿夹着琴筒的适当部位进行演奏的独特方法。吕文成研制出的这种新乐器很快就得到音乐界人士的好评,并且一致认同了它的新名称--高胡。就这样,有着明亮,柔美音色的高胡,在问世之初就和扬琴等乐器一起,加入到广东音乐的行列当中,组成了第二代广东音乐的组合形式软弓乐队,并且很快就成为广东音乐乐队中的灵魂乐器。
高胡-结构原理
高胡
高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因此高胡的构造、制作以及用料都与二胡基本胡同。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也有用丝弦的)。拉时两腿夹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沙音。音色清脆、嘹亮。高胡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拉弦乐器。它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
但是,高胡与二胡在形制上还是有所区别是的:高胡琴筒比较细,形状是圆形的,有别于二胡的六边形,琴筒的后口不像二胡那样开有各种式样的音窗。由于高胡产生的时代很晚,因此,吕文成之后的乐器制作家们在改造高胡的时候便少有顾虑和束缚。
比如,在70年代初期的时候,有的乐器制作家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又把早期高胡的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状,使乐器共鸣频率范围加宽、音量加大。另外,这种新型高胡的琴弦也比以前粗了,琴杆也由圆形杆改为椭圆形的扁杆。与此同时,有的乐器制作家还制作出一种三根弦的高胡,这种高胡的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形,后口为正八方形,琴筒内装有喉管和立体音窗,新增设的低音弦使乐器的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总而言之,高胡具有音色清脆,低音区圆润和高音区明亮的特点,它就像女声四重唱中的女高音一样,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作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高胡-演奏技法
高胡的主要演奏技巧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奏强拍时,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种滑音和旋律中自由的垫指加花,广东音乐传统奏法,左手不用猱弦,而用压按弦和空弦震音。
在演奏高胡时,演奏者两腿加紧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来伴奏广东戏剧和演奏广东小曲的,现在也用于合奏、独奏。在现代大型民乐队中,高胡多作为高音乐器。
高胡-代表曲目
高胡
《雨打芭蕉》 潘永璋改编
乐曲描写的是初夏时节芭蕉林的雨中景致,音乐一开始,旋律清新流畅,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喜悦的情绪,接下来是一连串节奏顿挫的短句,与前面形成对比,短促的顿音,形象地描绘出雨点打在芭蕉叶上的淅沥之声,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最后,以高胡领奏的结束句,别有一番情趣。
《鸟投林》作曲:易剑泉
20世纪30年代广东音乐鼎盛时期的作品。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贫困,为求生计,曲作者易剑泉从广州去上海谋生,途经杭州西湖时,观鸟有感而作。作者借物喻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抓住一个投字,表现归鸟飞向安乐窝的那种自由飞翔的神态和安适、愉快的情趣,以寄托自己对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初演出时,鸟鸣声用灌水的陶瓷小鸟玩具吹出,后来著名高胡演奏家刘天一为加强音乐性,摸索用高胡奏出鸟鸣声,绘声绘色,出神入化,使乐曲增色不少。
《步步高》 作曲:吕文成
广东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高胡为主奏乐器,辅以扬琴和秦琴。《步步高》的作者吕文成,一生当中曾长期从事广东音乐的演奏、撰曲等工作。在《步步高》中他创造了大起大落的旋律和递升、递降的严整曲调,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乐曲的创作中大胆采用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乐曲一开始,开门见山地迸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调。乐曲进行当中,常通过乐汇的重复以积蓄力量,向新的层次运动,或是渐层高涨,或是渐次下落。旋律线升降有序,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该曲的命名应该说与乐曲在结构层次上的递升递降有关,给人以更上一层楼之感。
《平湖秋月》 作曲:吕文成
一首广东音乐名曲,所谓广东音乐,指的是在中国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主要是广东地方戏曲粤剧的音乐。大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形式,后来,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平湖秋月》是吕文成的代表作,创作于三十年代。作者曾游览杭州,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平湖秋月》。在创作中他吸收了浙江民间音乐的素材,因而这首乐曲听起来既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又有江南音乐的韵味。
乐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平静的湖水,映照着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高胡-参考文献
中国民乐:http://www.china.com.cn/chinese/minyue/442020.htm
高胡:http://www.chaoju.com/cz-yiyue/gaoh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