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美女作家图-内容
70后美女作家图(局部)
画卷之上,有十多位香艳时尚的年轻女子。她们或慵懒地伏在地板上打电脑,或三五成群地泡吧,或静坐于莲花宝座,或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阅读还有飞机、名车、音乐、酒、宠物、卫生间,等等符号充斥于画面。所有的人物,并不能与现实中人对号入座,郜科只是画出这一批作家的整体风貌,是他对这一代作家写作姿态的理解。
70后美女作家图-画家简介
画家浩科
郜科,别名告可。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金陵画院副院长。现任江苏作家协会《雨花》杂志记者、编辑 、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南京工作室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省直美协理事,全国十届美展江苏展区组织委员。
1956年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山西晋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结业。
1980年代曾在南京影剧公司做美术宣传。作品《白蛇传》获全国电影宣传画银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等。
1990年代初游学莫斯科和东欧各国,代表作品《采莲图系列》被莫斯科中央美术馆收藏。曾出版有《郜科的水墨画》。
设计《雨花》获三次全国期刊大赛一等奖。
作品概述:
擅长中国画,新意识,重彩,风格独特。
郜科的作品具有章回小说插图加民间艳俗风格,故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曾为许多出版社的时尚文章作艺术插图。
70后美女作家图-背景
70后美女作家代表人物卫慧
上世纪90年代,一批出生于70年代的女作家,集体登上文坛。她们的才华,她们作品的全新气象,令人瞩目。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她们被集体命名为七零后美女作家。她们写作中所呈现出的都市时尚和欲望,个性解放和迷茫,男女关系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视角和体验,以及小说艺术上的别致和任性,无疑将会在文学史上留下应有的位置。
在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戴来、金仁顺、朱文颖这批作家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吉林省一本名为《作家》的文学月刊,出版了一期七零后女作家专号,集中刊发了她们的作品和照片。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七零后美女作家被正式命名,并很快形成风暴,受到读者和批评界热切关注。
70后美女作家图-作家题词
《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在《七零后美女作家图》上的题词是:如果说这是对时代的一种描述,我们尚可理解,但以此作为对 70年代作家的认定,无疑是浅表和片面的,我是不能苟同的。这不是说70年代作家的写作和身体写作无关,而是说她们的写作是更丰富、更复杂的。眼前的画卷让我感到误解是人类永远的悲剧,艺术家与作家之间尚且如此,况他人乎!
除了宗仁发,在这幅长卷后题词的,还有作家(包括一些七零后女作家)、批评家、文学编辑和汉学家近百人。如果说这幅画是有意义的,那么,如此众多的题词,作为此画的附加,令这幅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绘画,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所有的题词都用毛笔,并钤有题词者名章。
苏童的题词是:向她们致敬。
叶兆言:满园春色。
严力:人类早就翻烂了肉体的每一页。
孙甘露:海棠虽好不留诗录东坡句。
吴玄:思无邪。
柯平:有心种柳,无事寻非。
艾伟:基本粒子。
薛冰:美女作家中,有因作家而称美女的,有以美女而成作家的,鱼龙之辨,须待色衰时,再看作家尚在否。
汉学家Denis Maip的题词是:Sit in my lap,I wont be affected.(坐怀不乱)
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都是七零后女作家发表作品的重地。《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给身体一条出路。
《山花》杂志主编何锐:顺其自然。
《山西文学》主编韩石山:文坛因她们而精彩。
而一些评论家,则始终关注着她们的写作,是她们作品的重要研究者。
朱小如:纸上美女文字妖。
谢有顺:美女无度。
葛红兵:心平人静。
一些七零后女作家也在画卷后题词,令此画尤显珍贵。
姚鄂梅:身体是美好的。
戴来:谁是谁的谁?
叶弥:七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朱文颖:比窦娥还冤。
魏微:被误读的一代。
金仁顺:无言以对。
菊开那夜:一直到厌倦。
周洁茹是在《作家》杂志推出七零后女作家专号十年后为画卷题词:十年。
这幅长卷,引首七零后美女作家图为贾平凹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