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运动②

摘要:狂飙运动指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在西方的文学运动。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在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所领域的变革,主要参加者大多是属于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文学史家也称这一时期为天才时期或天才时代。



狂飙运动的代表作

狂飙运动也称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十五年。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大约从1765年持续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狂飙运动-概述





哲学家 卢梭

狂飙运动指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在西方的文学运动。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在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所领域的变革,主要参加者大多是属于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文学史家也称这一时期为天才时期或天才时代。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旧的德国文学史大多把狂飙突进看作启蒙运动的反动,说它要使德国人的生活与艺术摆脱启蒙运动的理性枷锁。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认为它不是启蒙运动的反动,而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在狂飙突进中得到提高与加强。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受到启蒙时代影响,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大约从1765年持续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狂飙突进运动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引起积极的结果,却为德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对古典文学、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毕希纳、布莱希特等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狂飙运动-历史背景



歌德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它得名于剧作家克林格尔在1776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剧。此剧宣扬反抗精神,剧中的青年主人公维尔德这样说:让我们发狂大闹,使感情冲动,好像狂风中屋顶上的风标。

当时,德国的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在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以表达他们摆脱封建束缚、解放个性和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的新时代的要求。运动的矛头主要针对封建专制暴政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些年轻作家除标新立异外,还接过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投入自然的怀抱,并对民间文学表现了特殊的爱好。60年代中期赫尔德的《论现代文学片段》等一系列论著以及对于民间文学的发掘和研究,为这场运动作了思想准备。1770年赫尔德与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相会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端。狂飙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以赫尔德和青年歌德为首的斯特拉斯堡派,包括J.H.福斯、J.M.米勒、J.A.莱泽维茨等的格廷根林苑派,以及与之接近的M.克劳迪乌斯和G.A.毕尔格等;以青年席勒和C.F.D.舒巴特为首的南德派。此外还有克林格和K.P.莫里茨等。到80年代,这些青年作家或是退隐,或是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创作方法有了重大改变,不再一味听凭感情的宣泄,而是以希腊罗马艺术为榜样,追求宁静、纯朴之美,主张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古典人道主义理想。1781年席勒《强盗》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天才时期的结束。但一般把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些作品也列入狂飙突进文学。

这批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求自己象狂飘一样冲破社会的黑暗,因而组织一个同名的社团。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返归自然的观点相呼应。狂飙突进的领袖、文艺理论家赫尔德提出的天才不须规律的口号,成了他们共同的信条。

狂飙运动-时限



狂飙突进的时限,一般认为是18世纪70年代,但因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由许多条件促成。事实上狂飙突进作为一场运动,从18世纪60年代中期,即它的思想家赫尔德撰写《论德国现代文学片断》时已经开始,而代表狂飙突进精神的某些重要作品,到80年代末期,即法国大革命(1789)前夕才问世。一般文学史家公认,1770年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与歌德相会,是这场运动的重要标志。法兰克福的赫尔德歌德派、格廷根林苑派、以席勒和舒巴特为主要力量的南德派,是这场运动的三支主力,歌德是旗手,赫尔德是精神领袖。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先驱是哈曼和梅塞尔。哈曼关于天才、关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的论述,深深影响了赫尔德。赫尔德在《论德国现代文学片断》、《我的1769年的旅行札记》、《论语言的起源》、《也是一种对人类进行教育的历史哲学》和论莎士比亚、莪相等著述中,从天才观、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与作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令人嘱目的崭新见解,成了推动文学革命的思想武器。

狂飙运动-特征



狂飙运动时期的戏剧作品

这个运动倡导了一些颇能反映时代特色的精神:
1、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狂飙突进继承了启蒙运动理论家关于自然与人权的思想,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个性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反对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阻碍人的发展的一切僵化保守的教条;反对现存的合乎传统精神的处世态度;在艺术领域则否定任何相沿成俗的规则。

2、崇尚天才,认为天才体现了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完美人的形象。狂飙突进的领袖、文艺理论家赫尔德提出的天才不须规律的口号,成了运动的信条。天才也是启蒙运动曾经运用过的概念,狂飙突进根据扬格的解释,赋予它新的意义。天才被认为是自由的人,他的行动不受任何社会的和形而上学的条件的限制;他不模仿别人,自身便是一种能够影响别人的创造性的力量。

3、自然在狂飙突进运动的词汇中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学术界重视。瑞士诗人、自然科学家哈勒曾经提出阿尔卑斯山应该成为文学描写对象的观点。瑞士出生的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民约论》于1762年出版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认为人脱离和平的自然状态,私有制和劳动分工的形成,使人类越发不文明。而对狂飙突进的代表人物来说,这个口号意味着政治上反对封建诸侯的专制主义,艺术上反对模仿法国宫廷风格,提倡德国民族风格,把荷马、莪相和莎士比亚推崇为最自然的天才。

4、如果说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则狂飙突进更强调感情,认为在理性与感情的结合中,由于感情的巨大作用,可以使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对于感情的强调,显然潜伏着推崇本能的危险,有些作家常常把粗犷的人看作个人和艺术的理想。哈曼就特别推崇感官的激情,赫尔德则主张感情应由理性控制。

狂飙运动-代表人物



狂飙运动代表人物 赫尔德

赫尔德
事实上狂飙突进作为一场运动,从18世纪60年代中期,即它的思想家赫尔德撰写《论德国现代文学片断》时己经开始,而代表狂飙突进精神的某些重要作品,到80年代末期,即法国大革命(1789)前夕才问世。一般文学史家公认,1770年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与歌德相会,是这场运动的重要标志。法兰克福的赫尔德一歌德派、格廷根林苑派、以席勒和舒巴特为主要力量的南德派,是这场运动的三支主力,歌德是旗手,赫尔德是精神领袖。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先驱是哈曼和梅塞尔。哈曼关于天才、关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的论述,深深影响了赫尔德。赫尔德在《论德国现代文学片断》、《我的1769年的旅行札记》、《论语言的起源》、《也是一种对人类进行教育的历史哲学》和论莎士比亚、以莪相等著述中,从天才观、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与作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令人嘱目的崭新见解,成了推动文学革命的思想武器。

1828年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歌德和席勒

青年歌德和席勒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相遇,赫尔德给年轻的歌德打开了一道由自然诗、莎士比亚、以莪相为代表的苏格兰民歌和荷马史诗所组成的诗歌世界之门。从此歌德摆脱了平庸乏味的洛可可诗风,走上了朴质清新的创作风格。歌德开始一面收集民谣,一面创作民谣体的诗歌,留下了许多赞美大自然、讴歌爱情与友谊的优美的抒情诗,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另外一部带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长诗《普罗米修斯》也是歌德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全才歌德的创作领域当然不仅局限于诗歌。在戏剧和小说创作上他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铁手骑士葛茨封伯利欣根》是歌德早年完成的重要剧作。这部历史悲剧以其鲜明的时代色彩,宏伟真实的场面,一反成规的结构和自然有力的语言打破了长期笼罩德国剧坛和文坛的沉闷,惊醒了生活在平庸狭隘的社会环境中昏昏欲睡的德国民众。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书写了爱情的苦闷与社会的压抑,引发了一场维特热。

德国文学史上唯一能够与歌德相提并论的席勒也是狂飙突进运动中的一员干将。歌德和赫尔德属于斯特拉斯堡派,而席勒则属于南德派。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青年席勒写出了其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反对等级制度、争取自由和呼唤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强盗》讲述了一个遭遇社会不公和个人不幸的正直青年,最终走上暴力反抗道路的故事。《强盗》第二版的扉页上,席勒写出了打倒暴纣者的口号,并且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话: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战斗热情。《阴谋与爱情》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的觉醒,女主人公露伊斯代表了当时反对等级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德国进步青年。她高呼出时代的心声: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


狂飙运动-代表作品



弗里德里希席勒

狂飙突进作家运用最多的文学体裁是戏剧,这种体裁最适宜表现人的行动和激情。赫尔德歌德派的剧作家,创作了这个运动的代表性作品。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克林格的 《孪生兄弟》(1776)和《狂飙与突进》(1776,原名《混乱》),都表现了发展自我的问题,其中含有把个人绝对化的倾向。天才在克林格笔下是孤独的、任性的,行动是没有目的的。莱泽维茨的《尤利乌斯封塔伦特》(1776)表现了卢梭对社会和文化的批判的思想。主人公尤利乌斯渴望过一种简朴的、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生活,认为社会毒化人类,国家扼杀自由,任何有组织的社会生活,都会把人变成奴隶。伦茨的剧作具有更为尖锐的社会批判性,他在《论戏剧》 (1774)一文中,通过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否定现存社会制度。他的《家庭教师》(1774)揭示了封建阶级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违反自然的。剧中主人公被表现为封建社会关系的牺牲品。瓦格纳的《杀婴女人》(1776)以狂飙突进文学最流行的题材,控诉了封建等级观念。南德派席勒的《强盗》、《斐爱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和《阴谋与爱情》,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
  
狂飙突进运动在散文方面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信体小说,给18世纪的德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由于狂飙突进作家对个人生活抱有极大兴趣,因此在散文方面,传记性作品占有重要地位。荣格施蒂林的传记体小说《亨利希施蒂林的青年时代》(1777),尽管带有伤感的、虔诚主义的色彩,却也描写了主人公的父亲那种卢梭式的启蒙教育思想,以及主人公对于自然和民间文学的热爱。瑞士作家布雷克尔的《托肯堡一个穷汉的生活故事和自然冒险》(1781~1785),通过对作者的坎坷生活的描写,从道德的角度批判了封建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坚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莫里茨的《安东赖泽尔》通过一个青年艺术家的遭遇,描绘了他那个时代下层人民的痛苦处境,主人公在令人无法忍受的现实面前,只好到戏剧中去寻找自我发展的道路。最能体现狂飙突进精神的小说,是海因泽的《阿丁哲罗和幸福岛》(1787)。小说主人公阿丁哲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人物,他同一群男女朋友,建立了一个自然国家。这是一个保障个人充分自由、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婚姻关系的乌托邦国家。这部作品是对阻碍个性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抗议,但它并未描写现实社会的真正矛盾。
 
狂飙突进的诗歌成就不如戏剧,但由于赫尔德称它为文学之源,在理论上提高了这种体裁的地位。狂飙突进诗歌的特点是,强调表现个人生活感受。最初的成就是歌德青年时代以民歌式语言表现个人感受和自然美的抒情诗。他的《普罗米修斯》是狂飙突进一首代表性颂诗。1772年成立的格廷根林苑派,是狂飙突进诗歌创作的中心。这些诗人的精神导师是克洛卜施托克,他们的组织的名称即来源于他的一首诗《山丘与林苑》,著名成员有博耶、约翰弗里德里希汉、赫尔蒂、莱泽维茨、米勒、福斯和施托尔贝格兄弟等。他们的诗歌表达了某种革命的愿望和变革现实的预言。毕尔格是狂飙突进成就卓著的歌谣体诗人,他虽不属于林苑派,却与林苑派诗人往来密切。他的《农民致暴君殿下》(1773)等诗表现了反压迫的主题。另一位重要诗人是德国南方的舒巴特,他曾因激进的政治态度,被符腾堡大公监禁10年。被监禁期间他还写了《王公墓室》(1780),表达对暴虐君主的蔑视。1787年创作的《海岬之歌》,是献给被出卖到南非的劳动者的告别诗,控诉了封建君主贩卖子民的罪行。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初版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而修订版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仅仅取决于他的感觉是感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1784年弗里德里希席勒的重要戏剧作品。五幕话剧,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这个剧本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市民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这部作品直接批判封建贵族的道德败坏。 它还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来控诉封建贵族阶级的专横和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时的弱点。这出戏剧的反封建性鲜明而强烈,恩格斯在评论《阴谋与爱情》时说,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狂飙运动-后世影响



这场运动,实质上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虽然它来势凶猛,但不深入持久,犹如昙花一现,瞬即消逝。因为狂飘突进运动的参加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的反抗往往流于无政府的暴乱情绪。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这个运动没有能够发展成为政治革命。他们提出的一些改革社会的要求,都未能改变当时的客观现实,而只限于呼唤反抗封建意识的范畴。而且狂飘突进的参加者也含有远离人民群众,好高骛远,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因素。尽管如此,他们为德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对古典文学、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毕希纳、布莱希特等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狂飙突进虽然未能发展为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但它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给了封建专制以猛烈的一击。从所张扬的思想主张来看,它既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拨,又是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是浪漫主义的序曲。狂飙突进时期的文学遗产对后来的作家和文学思潮、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影响。

狂飙运动-相关资料



[1] 中国经济网 http://civ.ce.cn/zt/qmyd/sc/200706/01/t20070601_11570453.shtml
[2] 中学语文网中网 http://www.laomu.cn/wxzp/2008/200811/wxzp_52706.html
[3] 数字中国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NPA9141xpos=51
[4] 中华网读书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1131/5697/63650.html

为您推荐

灰陶埙②

灰陶埙-概况 商代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这种埙以出自安阳殷墟的陶埙为蓝本。古书曾记:伏羲氏灼土为埙,说明这种陶土烧制的乐器出现在三皇五帝那遥远的年代。这里介绍的埙呈倒置的螺形,顶端..

鼓②

鼓-内容drum击奏膜鸣乐器。在传统的乐器分类法中属打击乐器类 。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同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历史上,中国鼓传至邻国,如朝鲜、日本 ,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鼓。中原地区以中国传统鼓为..

喉管②

喉管 喉管又称竹管,它是在中国民间乐器管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一种双簧气鸣乐器。喉管在问世之初,是广东省的街头小贩招揽生意的一种工具,到了二十..

忽雷②

画角②

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创自黄帝,或曰传自羌族。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画角-起源..

虎座凤架鼓②

虎座凤架鼓-虎座凤架鼓(战国) 长87.8厘米 宽159.厘米 高104.2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藏 引动凡心 木鼓是典型的战国时代楚式风格。 说造型一股跃动之感就已平生尔来。体悟蒙皮的木鼓声,其中自有一股率直原真..

虎座鸟架鼓②

虎座鸟架鼓-简单介绍 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