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管②



喉管

喉管又称竹管,它是在中国民间乐器管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一种双簧气鸣乐器。喉管在问世之初,是广东省的街头小贩招揽生意的一种工具,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它才开始在广东音乐和广东粤剧中应用,后来,普遍地流行于广东和广西地区。





喉管-喉管





喉管

喉管的构造非常简单,由哨子,管身和喇叭口三个部分组成。它的哨子取材于芦苇,哨口比较宽,两片对合的哨片也比较厚。管身是用长茎竹、乌木、红木、杂木、塑料管或者是金属管等材料制成,其中,以竹制管身的音色最好。喉管的管身上开有七个音孔,管身下端装有薄铜片制成的喇叭口,起到扩大音量和装饰的作用。


喉管-相关条目





喉管

喉管的音色和管子相似,它的发音接近管子的低音区,音色淳厚,低沉,略带鼻音效果,在民族乐队中经常与中胡或低胡配合使用,以此来加强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
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最常用的喉管有g调中音喉管和d调低音喉管两种。g调中音喉管全长53厘米,内径为1至1.3厘米,它能发出8个音,音域只有一个八度。和它相比,d调低音喉管管身较长,约为85厘米,内径为1.4至1.7厘米,d调低音喉管的音域较窄,转调不方便。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一种加键喉管,这种新型喉管的管身上加装了按键,开有18或19个音孔,并且设有一个泛音孔。它不仅可以吹奏出半音阶,而且适于转调。同时,音域也扩展到两个半八度,从而一跃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另外,在声部配套上,发展成为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声部,使音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喉管-发展历史





喉管

喉管由管子发展而来,流行于两广地区。喉管又称竹管。在管子的基础上,于管身下端加碗而成
的民间乐器。最初为广东街头小贩所用,20世纪20年代末期,始在广东音乐和粤剧中应用,后来普通流行于两广地区。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工作者在喉管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筒音f 往下移低小三度到d,作为中音喉管,移低到A,作为低音喉管,在民族乐队中用于合奏或为粤剧伴奏。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加键喉管。管身上加装键子,开有18或19个音孔,并设有一个泛音孔,解决了超吹(如筒音g,超吹发d2音),不仅可以奏出半音阶,适于转各种调,而且音域扩展到二个半八度,使喉管一跃而成为独奏乐器。在声部配套上,也发展成为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四种喉管,显著地丰富了民族乐队的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使之饱满、丰厚。在音色上,不论演奏旋律或和声,都较排笙或低音唢呐融合、协调。

喉管-结构音调



喉管由哨子、管身和喇叭口三部分组成。喉管由哨子、管身和喇叭口三部分组成。哨子用芦苇制作,两片相对合成,哨口较宽而哨片较厚。管身用长茎竹、乌木、红木、杂木、塑料管或金属管等材料制成,上面开有7个音孔,

喉管

以竹管的音色最佳。管身下端装有薄铜片制成的喇叭口,以扩大音量和作为装
饰。低音喉管还有一个铜质的曲颈。   
定调和音域
喉管常定为G调和D调,G调为中音喉,音域一个八度,D调为低音喉管,音域从A~a。在民族乐队中,常用的是G调中音喉管和D调低音喉管。G调中音喉管能发出8个音,音域由d~d1只有一个八度;D调低音喉管,比G调中音喉管低一个纯四度,音域从A~a。由于音域窄,又无半音,所以转调很不方便,演奏者通过对哨子
的控制,可转些近关系调(原调的上下五度),如需远关系转调,则要换用其它调乐器。喉管的发音接近管子的低音区,音色淳厚、低沉,略带鼻音,在民族乐队中经常与中胡或低胡结合使用,以加强乐队中、低音声部。


喉管是在管子下端加碗而成,流行于两广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为中音、低音、次中音、倍低音喉管及加键喉管等多种。喉管又称竹管。它是在管子的下端加碗而成的民间乐器。最初为广东街头小贩所用,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广东音乐和粤剧中略有应用,后来普通流行于两广地区。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工作者对喉管进行改革,将原来的筒音f 往下移低小三度到d,作为中音喉管,移低到A,作为低音喉管,在民族乐队中用于合奏或为粤剧伴奏。后又改革了次中音、倍低音喉管,丰富了民族乐队的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音色饱满、丰厚。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加键喉管。它是在管身上加装键子,开有18或19个音孔,并设有一个泛音孔,解决了超吹(如筒音g,超吹发d2音),它不仅可以奏出半音阶,适于转各种调,而且音域扩展到二个半八度,故可用于独奏。

喉管-演奏方法



包吹法的练习和运用
一、包吹法简介:
(一)关于发音


喉管

包吹法不仅是一种喉管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顾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喉管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种自有喉管和类似喉管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方法。
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不到)形成风门,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领先丹田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 (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就与巴乌的音色十分相似。摘自《中国笛网》之笛子论文论全新的喉管技巧)包吹法可以采用笛膜和不采用笛膜两种方法来演奏,不用笛膜(或将膜贴紧)发出的音圆润,但振动的共鸣略差,用笛膜吹奏发音透明,秀丽,清脆,此两种音色可以选择使用。
包吹法在喉管上所发出的音,比原来笛子上的音高一个大二度,就是说比笛子高一个调。用第三孔作D的喉管来吹奏,吹出的实际音高为E(第三孔变成了E)。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包吹法应以第二孔为基调(第二孔作1)筒音为低音6。如用D调笛(全按为低音5)吹奏某一首乐曲,当吹奏要变为用包吹法时,变就要以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来吹奏,其音就与用哨吹法所用的第三孔作1的调一样高。由于气流的大小和口风的软硬缓急不同,对音高的影响很大(最大幅度可达一个大二度至小三度),所以用包吹法也可以用和哨吹法同样的指孔吹奏出同样的音高,如第三孔的D音,用包吹法也可吹成D音,但这样吹出来的音不够圆润,不够丰满,不够明亮。因此我们经过反复的比较,不断探索,最后选定了高一个全音的吹奏方法,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二)关于指法
包吹法的指法和哨吹法的指法一样,但是由于它的发音比喉管高一个大二度,所以必须转调(变指法)吹奏。而这几个调(指法)在哨吹法中却很用的很少。所以演奏较为困难。如:小工调(全按为低音5)哨吹转为包吹就成了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吹。正宫调的哨吹(全按为低音2)转包吹法后,却成了六字调(全按作为低音3)的指法。以此类推即可。
(三)关于使用


喉管

包吹法掌握好了,在实际工作中用途十分广泛,可以代替巴乌进行吹奏,把膜帖松一点,或气息猛一点,音色又很近似喉管和西洋单簧管的中低音色,把喉管发展成多种功能,多种用途,丰富了表现能力。
包吹法的运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单独使用,另一方面是与哨吹法交换使用。因为能交换吹奏,能在一支喉管上吹奏绝然不同的两种音色效果,正是运用包吹法的最大成功。它独有的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在独奏中广泛运用各种交换吹奏手法使演奏在高、低、快慢、长短、强弱变化中又增添了一种绝妙的音色对比,能出人意外,能引人入胜,收到极好的效果。
二、包吹法的用笛
包吹法适用于任何调的喉管。只要是依靠吹孔奏发音的喉管及西洋长笛,都能适用包吹法,不过用中音笛(如D、E调)和低音笛子,(如大C调、B调、A调等),效果尤佳。在梆笛了使用包吹法,发音高昂、粗壮、有力但音色燥,而且吹时较费劲,不如在中低音喉管上那样自如,音色音质那样柔丽动听。传统的六孔笛子,用包吹法可奏出一个八度的音,如果在传统笛子的上、下(第六孔之上、第一孔之下的适当处)各增开一个音孔,音域就可达到十度音。随着喉管不断改革,包吹法的音域将还会扩展。

喉管-参考资料



1.http://www.smth.edu.cn/bbsanc.php?path=/groups/rec.faq/ChineseMusic/addon/guan/M.1007313701.A

2.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houguan/

为您推荐

灰陶埙②

灰陶埙-概况 商代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这种埙以出自安阳殷墟的陶埙为蓝本。古书曾记:伏羲氏灼土为埙,说明这种陶土烧制的乐器出现在三皇五帝那遥远的年代。这里介绍的埙呈倒置的螺形,顶端..

忽雷②

忽雷 忽雷是一种颈式半梨形音箱的拨弦乐器,可见于唐代的典籍记载。在唐代小 小忽雷 忽雷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民间、宫廷均有不少的演奏家,随着时间..

画角②

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创自黄帝,或曰传自羌族。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画角-起源..

虎座凤架鼓②

虎座鸟架鼓②

虎座鸟架鼓-简单介绍 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

虎座木鼓②

虎座木鼓-概况 战国信阳长台关出土 上古,人们提及最多的打击乐器就是鼓。黄帝是鼓的发明者。传说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80面夔鼓齐鸣,声震千里,使蚩尤闻声丧胆。这里的虎座鼓与虎座鸟架鼓,是根据出土于河南..

虎钮錞于②

虎钮錞于-物品简介在《古代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件青铜乐器--虎钮錞于,系湖南省博物馆提供。錞于通高436毫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作椭圆柱形,中空。盘首面径252毫米;肩径310毫米;足径210毫米;钮长180毫米,宽35毫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