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文化②

摘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中国城市的经营者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地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印象现象应运而生。印象文化热的形成,彰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共赢效应,给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印象文化-简介



印象文化

印象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特殊现象。

2004年,导演张艺谋以壮族民歌《刘三姐》为素材,在桂林阳朔上演了规模宏大的山水实景剧,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

此后印象开始被复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接踵而至,在全国各地掀起阵阵波澜。日前,又一部大型实景剧作品《希夷之大理》,在云南大理古城举行奠基仪式。据了解,该大型实景演出总投资2亿元,并将沿水库坝体建设一座有5000个座位的大型剧场。

在城市经营方面,必须推陈出新,必须要有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抢占先机,吸引消费者。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印象实景剧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政府的先导性投资、综合扶持与企业投入的优质资本、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把文艺工作者的原创剧目及运作经验与艺术家的品牌效应结合起来;把开发山水景观大舞台与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印象文化-相同之处



丽江

雷同一:名人效应。印象系列实景剧多数与国内知名导演合作,项目易受各界关注,地方政府利用名人效应迅速扩大城市知名度,并取得相应的收益。

雷同二:高额投资。印象系列作品投资金额均在亿元左右,甚至远远超过亿元,如《印象刘三姐》总投资近1亿元,《印象丽江》的总投资达2.5亿元,《希夷之大理》总投资2亿元等等。

雷同三:创意复制。以清丽的漓江为舞台、峻峭的山峰为背景,经典山歌、漓江渔火和民族风情交错融合的《印象刘三姐》,蓝天、白云、雪山和巨大岩石交相辉映的《印象丽江》印象系列千篇一律:宏大的舞台背景,后现代的艺术构想,众多的群众演员,穿插民俗民情民歌。

印象文化-与城市印象



政府策划印象系列实景剧的初衷是向外界展示城市本土文化的魅力,通过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问题是一台实景演出就能将城市的品牌推介出去吗?一台几个小时的实景演出能容纳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吗?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担忧地说,从《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武隆》,这些印象实景演出不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极有可能误导人们将当地的城市文化等同于印象实景剧。

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城市打造的印象实景剧,运用了舞台、灯光、影视技术等声光电手段,对自然空间做了最现代的诠释,这的确是一个突破。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各个城市如果都以同样的手法去打造,可能会造成仪式化、空心化。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人为与自然的选择积淀形成的,是城市演变的浓缩,文化建设可以轰轰烈烈,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内在厚重的人文底蕴。

印象文化-社会观点



丽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认为,城市特色的根源是其文化的特色,而建立城市特色需要以该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为基础,不同的城市应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但保留并发展各自的特色确实是城市发展中的共同原则。大部分城市在提倡口号,这说明城市的卖点没有凸显出来,一个城市不仅要培养自己优秀的价值点,还要把优秀的价值表达出来,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传播出去。所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实事求是,通过确立城市始源来找准城市定位、弘扬传统文化,以确保城市自身的特色是城市发展必须尊重的法则。

城市营销应体现出差异化。应该利用城市现有资源优势,认清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赵弘建议,将城市文化传统线路进行改造升级,把民俗、节日和庆典等非物质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文化线路中去,提高人们的参与性,以此来增加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城市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不论怎样,印象现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它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了对传统演出的突破。因此还会在一定时间内火下去。然而,这种超大规模的印象艺术是一柄双刃剑,有可能带来负面作用,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在经济建设中,我们的一些地方已经品尝了破坏生态酿成的苦酒,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这一现象的重演。阮仪三强调。

印象文化-文化效应



《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堪称多赢:观众感叹值不虚此行,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政府获得可观的税收,地方知名度也大幅提升,演出所在地的综合效益也被带动,当地居民非常满意。而节目中大量聘用当地农民演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印象丽江》中500多名演员一个个皮肤黝黑,均是来自玉龙雪山周边16个村庄的非专业演员。徐涌涛说,在海拔3100米的地方又唱又跳地演出,也只有世居于此的少数民族能够胜任。许多演员家境贫困,不少人因此脱贫。

除了演员外,《印象丽江》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距离剧场不远的二十三公里彝族村家家养马参加演出,每匹马演出一场有20元的收入,全村有一百多匹马,以一天演两场计算,全村一天收入就达到4千多元,加上反哺资金和其他收入,这个彝族村每户年均收入达3万元,而此前他们年均收入仅有2000元。家住阳朔县兴坪镇的邓有明是《印象刘三姐》的参演农民,原先家里十分贫困。有了《印象刘三姐》后,他的船、鱼鹰甚至水牛都参加了演出,每个月能拿到800元至1000元。他告诉记者:现在白天我到漓江里捞捞鱼,也捞不到什么鱼了,晚上就表演,其实就是划着我的船到江面上转一转。这笔钱赚得可开心了! 

参演《印象刘三姐》的演员中有400名是当地农民,他们每年从中获取收入6000元至8000元。此外,一些人仅出租望远镜一年收入就达到上万元。经营餐饮、住宿的当地居民也致富了。统计显示,一部《印象刘三姐》带动了阳朔4500人就业,占当地劳动力人口的5%。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工作室主任花建对《印象刘三姐》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他认为,无论是《印象刘三姐》还是《印象丽江》,在产业运作上都创新性地采用了四个结合的模式,即将政府投资扶持与企业资本管理结合民族艺术与著名艺术家品牌效应结合建设专业艺术队伍与助学扶贫工作结合开发山水景观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产业和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效益,堪称中国文化产业的智慧果。研究和解读印象文化热,对催生更多的文化产业模式大有裨益。

为您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它包括图腾、书法、汉字、绘画、剪纸、刺绣等等。传统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多样丰富性以及民族乡,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更帮助我们..

影片中的歌舞元素再现了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理念

  美国电影一直推崇的是商业至上,在全球文化大环境下,为了赢得世界各地的观众,打破世界观众群的欣赏局限面,就要对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及地区的优秀的艺术文化进行吸纳和包容,这就是“文化大熔炉”一种体现,也是美国电影开..

南涧跳菜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跳菜与生产   彝族先民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时刻要为自己的生命财产担忧,他们不仅需要解决吃饮问题,同时还要时时担忧被生活在山中的猛兽所侵袭,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他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吃饮问题。人类..

不断创新大学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形式

加强大学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一些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与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校园,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隔阂和对立,情感上难以或不愿交流。大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有时很需要彼此的交流,但却总是难以启齿,或者言..

在大学校园开展音乐与美术文化

  音乐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可以开设音乐类选修课,为学生普及音乐知识。结合重大节庆日,邀请高水平音乐团体到校表演演出,比如一场高水平的交响音乐会能够将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无论是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基本属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纪实性、艺术性和学术性。纪实性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属性,也是摄影的核心属性,指其所记录的内容客观而真实,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精确再现。摄影作品虽然体现着摄影家的情感,但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