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简介
《丝路花雨》剧照
《丝路花雨》以中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歌颂了老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光辉艺术劳动,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
2008年8月,创新修排后的舞剧《丝路花雨》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一连五场演出,热烈而不息的掌声传递出观众29年来未曾中断的丝路花雨情结。《丝路花雨》以其极高的上座率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丝路花雨-主创介绍
《丝路花雨》剧照
演出单位: 甘肃省歌舞团
执笔:赵之洵
编导: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
助理编导:张聚芳、安建、徐成华
作曲:韩中才、呼廷、焦凯。
舞美设计:李明强、杨前(布景)
演出者主要演员:贺燕云、张丽(饰英娘A、B)
仲明华、吴鸿玉(饰神笔张A、B)
李为民(饰伊努思),吴鸿玉(饰河西节度使)
张稷(饰强人窦虎),贾士铭(饰市曹)
乐队:甘肃省歌舞团中西混合乐队
指挥:韩中才
艺术指导:易炎
丝路花雨-主要内容
《丝路花雨》剧照
序幕神笔张意外地丢失了自己的女儿英娘。
第一场数年之后,敦煌市场上。神笔张终于找到了英娘,她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思仗义疏财,为英娘赎身,父女团聚。
第二场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此举惊动了市令,他巧立名目要占有英娘。神笔张宁愿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市令诡计未逞,罚神笔张带罪画窟。
第三场英娘与波斯人互授技艺,结下深厚情谊。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也告别了视如故土的异国。
《丝路花雨》剧照
第四场莫高窟中。神笔张由于思女进入梦境神游了他所彩绘的天堂河西节度使进洞朝香,赞赏壁画,欣然为神笔张解除了枷锁。
第五场阳关外,烽燧下。市令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拦劫波斯商队。神笔张点火报警,为救伊努思于危难之中,一腔热血洒在丝绸之路上。
第六场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会场,节度使与各方来宾欢晤一堂。英娘化妆献艺,陈诉了市令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上的隐患。
尾声十里长亭,宾主话别。中外人民通过丝绸之路建立的友谊绵延千秋。
丝路花雨-大事记
《丝路花雨》中,著名的反弹琵琶舞姿
1979年5月23日,《丝路花雨》剧正式立于舞台,并于同年10月1日为庆祝建国30周年,赴北京演出28场,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专场文艺晚会,受到在京各级领导的赞许。之后的11月至12月在广州演出30场,并与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录制了《丝路花雨》选曲盒式磁带。
1979年底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联艺公司的邀请,赴香港商业演出15场,引起海内外极大反响,称其为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
1980年《丝路花雨》在全国各地巡演193场,在中国文艺界刮起一股强劲的敦煌艺术旋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轰动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
《丝路花雨》剧照
1981年6月《丝路花雨》剧应外国友人邀请,赴朝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文化交流,演出23场,并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982年3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丝路花雨》彩色银幕艺术片。
同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亚洲 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
1994年《丝路花雨》剧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上,《丝路花雨》作为唯一的一台节目,做了祝贺演出。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至今,共演出1500余场,观众达310多万人次。
2004年10月,《丝路花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
丝路花雨-评价
《丝路花雨》剧照
1)巴基斯坦总统齐亚:舞剧《丝路花雨》是我一生中看到过的最精采的演出。
2)朝鲜金日成主席:演得很精采,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
3)法国国民议会议长梅尔马茨:这是一个很好的戏、它很感人又很迷人。
4)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我赞扬这个舞剧故事好,舞蹈更好,音乐也好,演员个个功夫到家。而编导的大胆尝试,将西方芭蕾舞和祖国民间舞蹈的若干框框,统统打倒,这是何等巨大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