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音xie,四声),清代著名。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人,应科举为秀才,十年举人,元年(1736)进士。官范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享年七十三岁。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事迹
一、身世穷困:1. 父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著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著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於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2. 康熙秀才(十九岁)、雍正举人(四十岁)、乾隆进士(四十四岁),虽才华盖世,跨越三朝,然 50 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逛青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於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二、仕途不顺:
1. 年任山东范县知县,审案廉明。
2. 潍县知县,遇饥荒,修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乃辞官归去。他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县令,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毅然辞官返里。他在惜别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又为惜别僚属,画了一富菊花,也题上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必须旷达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这般的潇洒。
3. 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对下层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著浓重的兴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著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
三、多才多艺:
1. 画竹:
自谓画竹多於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於竹石间,以竹之「介於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
独创写意,著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5.诗文特性:
(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
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6. 对联: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
◎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
四、特殊标志:难得糊涂 '' 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个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麼「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巨室,就难有好的下场。而板桥一反积习,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於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五、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六、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於此,但笑而听之。」
七、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於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於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八、好吃狗肉: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后悔嘴馋不已。
九、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2
◎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
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五、郑板桥的宽厚
郑板桥作官时,他的弟弟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做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非常感动,遂各自退让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六、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麼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七、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八、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於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麼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九、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
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著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十、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
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裏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著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裏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著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麼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裏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裏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裏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
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青,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著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麼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郑板桥词集
石头城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
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
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
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
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
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
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
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
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
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
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
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
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
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
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
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
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竹石
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的字苍劲有力,人们以他的名字为名,称为'板桥体'。
过绿珠坠楼故址
兴化 郑板桥
古往今来岁月深,季伦遗址漫登临。
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引自《南皮县志》第776页《文化篇》。
电视连续剧郑板桥
年份:2002年地区:港台
集数:30
主演:王喜、黎姿、陈松伶、麦包、莫家尧、林韦辰、胡杏儿
演员表
王 喜''郑板桥
黎 姿''王一姐
陈松伶''徐 氏
麦长青''黄 镇
林韦辰''蒋南沙
胡杏儿''饶五妹
曾伟权''雍 正
曹永廉''乾 隆
秦 沛''康 熙
卢海鹏''郑之本
剧情简介
一个经世济民的梦叫他劳碌半生
数十寒暑换来「难得胡涂」四字
画家郑板桥〔王喜〕到扬州寻求发展机会,在那里认识了文人金农〔莫家尧〕和黄慎〔麦包〕。板桥以为凭着自己的才情必可扬名立万。然而,际过一事可不是板桥所能控制。板桥历康熙〔秦沛〕、雍正〔曾伟权〕及乾隆[曹永廉〕三朝,虽终能如愿以偿,为国效命,然而腐败的官场,却不是板桥所喜。
仕途崎蝠,爱情的道路亦一波三折。被桥初到扬州时邂逅了青楼女子王一姐〔黎姿〕。板桥本有机会与一姐成亲,却因一姐之母嫌弃其出身,无奈娶了一姐的侍牌徐氏〔陈松伶〕为妻。徐氏对板桥一片苦心,恒桥终被感动。板桥高中举人,满心欢喜回乡,徐氏却因救板桥而命危。徐氏临终前力劝根桥另娶下人饶五妹〔胡杏儿〕。板桥对五妹没半点爱意,五妹却一点也不介怀。板桥后被王一姐陷害而惹上麻烦,幸得五妹处处为他奔走。
劳碌大半生,落得一事无成,板桥写下「难得胡涂」四字交给乾隆,然后带着五妹回乡归隐。
分集剧情: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集
爱画康熙与首席画师蒋南沙微服到杨州寻找心头好画痴郑板桥善画竹却遭父郑之本反对阴差阳错下桥上了王一姐船往杨州桥以女扮男装秘密要胁坐船一姐无奈答应桥画馆论画令画商黄慎留印象慎讽桥所卖之画价高难找买主时一姐仗义向桥订画并嘱桥送画到其客栈后一姐遭贼打昏桥找不到一姐又被土豪麻三贵手下伏击混乱中上了康马车脱险康虽命人替桥疗伤桥却守原则不让看一姐所订画康欣赏桥耿直一姐婢女徐氏到客栈寻一姐竟被老板骗去五十两银蒋决亲自画骏马图讨康熙欢心却给桥意外破坏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集
官兵捉住桥桥详加解释并不一己之错蒋认同离去慎暗自盘算桥流落街头慎带桥回开设画馆更欲介绍桥认识馆中最有名气画师金农时农危坐城楼幸桥机智救农桥以慎不爱画之人为由拒绝为其工作桥遇一姐得悉身堕清楼且巳失忆遂答应为赎身慎经桥解说一姐之事验证下觉一姐富家千金心想为找回家人后赚一笔时三人遇蒋慎命桥即席写墨竹图献蒋桥为帮一姐无奈照办慎恭敬献画蒋须收下却不屑一看慎得悉一姐赎银竟为一千两即打退堂鼓徐张贴寻人启示找寻一姐桥须努力亦未能卖出画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3集
徐到饺子店打工望凭其拿手饺子找到一姐桥受徐饺子吸引却缺钱徐请吃桥遂徐手帕上题字徐高兴接受鸨母提出五天后卖一姐桥苦恼下想出一计桥于市集上灌醉农慎扮蒙面贼追杀二人时徐出现相救幸桥机警弄昏徐全杨州民众均相信农已死桥等续以迷药令农昏睡农画价只略升二人失望桥助一姐逃走时遭鸨母毒打一姐不忍下回头徐慰问桥伤势当知桥妓院受伤便不理桥农画终涨价全城更掀起抢购农遗物热潮桥、慎发现农不即到处找寻农游荡时险象环生桥等终找到农坚持说出真相令慎、桥大急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4集
桥以曾救农一命作胁农无奈接受慎、桥往赎一姐然鸨母已将卖去慎倾尽钱财才将一姐赎回慎当一姐如佣人使唤除要服侍农起居更要洗衣烧饭结果一姐险把厨房烧掉慎气结徐仍不理会桥桥无奈却从其老板处知仍寻自家小姐一姐努力做家务桥从旁鼓励京城内四阿哥说服蒋以己名献上准备西洋画康看过此西洋狩猎图后竟风雨不改出外狩猎农称病重众怕漏风声而不敢找大夫农叹生不如死桥等内疚康终劳累昏倒蒋才知四阿哥用意康蒋如意画馆意外见到墨竹图并为之著迷即命蒋寻写画之人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桥带一姐往尝金鱼饺一姐感似曾相识却仍与徐缘悭一面桥想出助农脱困之法遂与慎临摹农画并大量推出市场成功令画价暴跌曾高价购入农画贵即血本无归查探下发现桥所为遂捉了桥审问慎、农往救桥失败亦遭贵一同囚禁幸蒋暗中吓退贵才令各人脱身农开心走到街上却被民众怒骂洩忿全杨州民众均不屑慎等欺诈手法慎画师亦纷纷改投别馆同时债主临门慎气结得骂一姐为害人精一姐难过不已桥加以安慰并承诺会照顾一世晚上慎邀一姐往吃宵夜说道歉但原来慎竟欲卖掉一姐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6集
买主将一姐带走慎感悔疚遂与桥往找一姐一姐逃脱买主后被慎及桥找回二人将安抚之际却遭闻声赶来徐打伤各人回慎处徐与一姐相认后欲将带走慎却坚持要王府带钱赎人徐惟有留下陪伴一姐徐不忿慎呼喝一姐而常与争吵幸桥旁多番调停桥卖画遭羞辱本不忍即命桥随己回乡后桥恳求下答应给半年时间闯画坛蒋为弄清桥为人遂经一富商向桥买画却见桥交来画与前大异便藉富商之口点出其弊桥震惊地回家苦练一姐从旁鼓励二人感情大进桥仍未能下笔遂到酒馆买醉时蒋出现加以点醒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7集
桥将新作画送交富商却被富商邀来四大画商评得一文不值桥失落本又表示桥应放弃并随回乡幸得徐加以安慰蒋向桥指出有太多牵绊不应受家事及感情影响而急于作画更引见其画功超凡、但生活潦倒师兄令桥悟出神韵为要、画功为次道理桥苦思三日三夜仍不能下笔蒋决带出外加以训练桥留书各人而去但信中并未提及与蒋同行且言词低落各人均误会桥往寻死众遍寻桥不获本悔疚不已一姐虽心伤却仍坚持桥房等回来慎见状不忍并轻拥著安慰时农至慎即放开一姐农看出慎心意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8集
蒋与桥游历山间桥郁结渐除蒋更让桥重新认识竹令茅塞顿开桥画功大进更应蒋要求赠画与一姐得悉其母王夫人即将到来心中忐忑不安徐替一姐换回华丽衣饰慎等眼前一亮蒋带桥往京城说若墨竹图能得康欢心定必替其引荐蒋回到宫中画兴大发地写画蒋与同僚饮宴后回馆见康大赞墨竹图却评其画了无新意遂不忿地称墨竹图其所画康大悦蒋暗心惊蒋骗桥康并未见其画著先行回扬州桥无奈告辞时王欲接走一姐一姐不舍众人慎要王付高额赎金王很快便向达官仕俊借得赎金并把一姐接走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9集
慎为要回一姐遂归还王赎金并说出已对一姐生爱意桥亦同时向王表明与一姐两情相悦王听罢怒赶二人离开桥骂慎卑鄙慎反责桥先抛下一姐不顾桥无奈原谅慎桥托徐送信给一姐约私奔却意外给王拾得翌日一姐与桥码头被王派人捉回王将桥毒打后叫本接回并当众羞辱本本回家后竟鼓励桥努力打出名堂令桥欣喜桥与一姐均误会徐全心出卖徐难过康再盛赞蒋墨竹图更好奇蒋以什么心情作画蒋即砌词辩过蒋收桥为徒嘱桥安心作画后交给呈送康蒋再献画康指出其画功为何不同以往蒋须巧言辩解但康已生疑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0集
王视俊为未来佳婿遂要一姐与俊外游恰巧被桥踫见桥得知俊家势显赫后闷闷不乐蒋关切慰问王大寿桥送上蒋所写百寿图王即对桥另眼相看并加以款待康再试探蒋感蒋仍未说实话遂命蒋于数日后春郊狩猎会中作画蒋无奈答应蒋连日习桥画风不果竟于到达猎场时刻意坠马康暗怒蒋伤手并证实不能作画康不点破却命蒋刻日离宫桥与一姐外游二人憧憬著将来慎却到来说蒋已失势桥苦恼慎乘机拿桥画卖钱蒋回到扬州芳劝蒋要尽快解决桥蒋骗桥其画触怒康又与桥断师徒关系更说桥应刻日回乡免遭康派人追杀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1集
桥承诺蒋封笔后回乡找一姐却遭王奚落赶走蒋连夜烧掉桥画芳说还有一幅流传坊间蒋担心原来康已微服到扬州并买下桥画更派人寻桥蒋得悉康扬州芳重提杀桥蒋犹疑徐告知一姐桥巳回乡一姐要桥解释为何不辞而别桥自卑且不欲多说一姐誓言恨桥一辈子桥仍狠下心场出城康到慎及蒋处亦找不到桥遂派人监视蒋终救下险被蒋灭口桥更得悉蒋、桥相交始末康揭蒋恶行并欲处斩桥极力阻止蒋幸免一死康、桥倾谈一夜康命桥接管蒋一切桥声明大噪慎即以其名声赚钱康向桥说感疏忽管教儿子桥加以安慰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2集
桥开解康两人同绘兰竹图夜宫中急报康被迫留信给桥后回宫桥拿著康信告知王将成首席画师王即大为奉承一姐却不理桥与俊外游游毕俊说只要开心不介意被利用刺激桥一姐感激桥不理一姐责骂向其解释一切终误会冰释本到扬州知悉桥为清帝作画而大怒父子再起争执京城内康急召十四阿哥回宫欲禅位桥终令本不反对其效力康更替向王府提亲四阿哥欲继位苦求康未果遂心生一计桥顺利成婚翌晨却发现娶徐桥向王问罪并要找康评理王说出康已驾崩后赶走桥难以接受徐加以安慰却遭骂走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3集
王向一姐说出家道已中落不能让嫁桥一姐悲伤慎奚落徐本亦不屑徐所为徐感怀身世痛哭桥状告王骗婚俊暗中疏通开审日王巧言辩过一姐更表明不嫁穷画师桥大受打击俊接管蒋一切桥等无奈到慎处又遇退桥画群众桥回屋即拿徐出气本竟挺身维护并要翌日回乡众人受乡亲热烈欢迎更被问及上京事本尴尬否认桥表明不会爱徐徐心酸桥不能绘画以酒精自我麻醉不久四阿哥继位为雍正一姐亦与俊成婚桥仍酗酒经本痛责点醒终到本私塾任教但却只教学生绘画而翌日所有学生更不来上课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4集
本苦劝仍未能令乡民让子女上学遂回家责骂桥桥却解释从自身经历悟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理念本无奈桥收到慎信竟抛下一切再往扬州然而雍不爱文艺更派奸臣赵高明致力打压文坛令扬州百业萧条桥替农出头得罪赵后农被捉桥被迫回故乡兴化本变得沮丧桥顿悟私塾对本重要性遂再苦求乡民惜没人答应让子女上学然翌日学生却全数返私塾桥欣喜地教学本亦大慰徐早出晚归桥生疑跟踪徐发现徐替乡民打工来换取们让子女上学桥惭愧下深受感动与徐感情大增慎倾尽财产终救得农出牢但却再遇赵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5集
赵凌辱农、慎一番后离去二人感扬州再无立足之地桥与徐感情日增终一夜畅饮后不再分席而睡时正大旱雍为祈求天降金露遂进行大赦蒋因此脱牢并誓要夺回如意馆芳担心然俊忌材只派蒋做盘点康遗物工作令蒋狱中苦练左手缯画心机白废一姐对著桥赠画睹物思人且对俊宠爱亦爱理不理终一次家中失窃让俊得悉而心伤不已天旱持续令米价暴涨郑家亦苦无米粮爱好桥画米商亦不肯以画换米令桥感慨时赵以赈灾使身份到兴化并到本私塾参观徐等极力隐瞒桥存但赵却对一墨竹画起疑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6集
桥隐瞒徐替一姐重新补画兰竹图徐觉有异跟踪见二人一起心伤桥再遇慎及农慎说道扬州已无人再写画桥不胜唏嘘俊查看桥作画进度时见一姐与桥晚饭归来以为们无心作画遂与一姐大吵起来翌日俊向桥下跪恳求完成此画表示可把一姐给桥桥怒打俊俊找一房子让桥专心作画桥遂骗家人与慎等郊游数日但本与徐却巧遇慎等幸慎机警瞒过本慎从桥处得知原委欲告知徐让安心但当徐惊悉此举抄斩大罪后决阻止桥但桥仍执意完成此画徐将新画撕毁并将原画夺去桥气忿地打了徐带著原画及一姐离去剩徐一人痛哭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7集
桥带病重新写画以致晕倒一姐整夜细心侍候徐家偷哭慎从旁安慰桥醒来见一姐旁极为感动本听闻桥金屋藏娇徐虽极力为一姐平反本却不信桥接近完成画作竟提出与一姐远走高飞一姐心乱往外跑时遇本本责一姐不应破坏桥与徐幸福一姐向桥表明二人只能当好友桥无奈嘱明早取画桥完成画后悟出康要十四爷继位并与慎等商量决不可献给雍当桥欲找一姐解释时被却王随从击晕并夺画后桥追至码头一姐等已远去雍召见俊说出其派人毁了兰竹图为何俊能交出此画俊慌忙请罪雍说只要合作便可免死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8集
桥带病重新写画以致晕倒一姐整夜细心侍候徐家偷哭慎从旁安慰桥醒来见一姐旁极为感动本听闻桥金屋藏娇徐虽极力为一姐平反本却不信桥接近完成画作竟提出与一姐远走高飞一姐心乱往外跑时遇本本责一姐不应破坏桥与徐幸福一姐向桥表明二人只能当好友桥无奈嘱明早取画桥完成画后悟出康要十四爷继位并与慎等商量决不可献给雍当桥欲找一姐解释时被却王随从击晕并夺画后桥追至码头一姐等已远去雍召见俊说出其派人毁了兰竹图为何俊能交出此画俊慌忙请罪雍说只要合作便可免死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19集
岂料雍早朝时竟指俊失职将俊处斩蒋更出卖十四爷令雍将收监蒋重掌如意馆其意气风发令芳忧心桥追至京城发现俊已死及遭抄家欲苦寻一姐与王未果桥酒醉被小贼饶五妹带至山径洗劫朦胧中被妹打伤徐、慎与农到京城找桥时妹拿著桥家传玉佩被徐看见徐请求妹说出桥下落妹却耍花样慎遂施计令说出与桥分手之山俓众人见山俓有血积报官处理县官欲用刑令妹招供徐信妹应没有杀桥而放过妹感激并承诺若见桥定必带往找徐桥留落街头遇妹并从处夺回一姐留给信妹强拉桥到客栈找徐但徐已退房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0集
徐回乡照顾生病本慎与农答应继续找桥妹劝桥回兴化不果遂迷昏途中二人险堕山涯桥感无面目见徐妹责应勇敢面对妹送桥到村中分手桥家门犹豫徐回家惊见桥瑟缩暗角夫妻相拥哭作一团桥得悉徐以其画为伴深受感动妹再偷窃徐替其赔偿并嘱回京后改过雍驾崩乾隆继位即释放十四爷十四爷封为护国公后将蒋罢免以报其倒戈之仇乾将康遗物解封从中见墨竹图并甚欣赏李更说出康与桥相交经过乾期待见桥慎、农再临兴化图说服桥再闯画坛深夜徐虽鼓励桥一试桥却不舍本本门外听见一切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1集
翌晨本宣布停办私塾并鼓励桥再闯扬州文坛桥感激桥带同徐及堂弟墨起程扬州百业兴旺令桥震奋赵为歛财竟指使王知府以乾南巡为藉口迫各商户民众捐钱制巨型墨砚致民怨四起桥、徐再遇妹城中骗财徐执意收留令慎等气结妹馆首天便由桥教导经书、农教缯画、徐传授女红及慎教认字令吃不消而偷走徐跟踪下发现妹为人侠义遂为击退敌人并表示妹有恩于郑家定助重新改过妹感激各商户加收诚意金直接将捐款担子加诸民众惜各人敢怒不敢言徐与微服乾争买桥旧作桥成功说服卖主后与徐离去乾追出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2集
乾以高价诱桥卖画桥责肤浅更不认桥本人乾欣赏其气节后乾随从打伤桥夺画献乾并谎称桥肯以较高价成交乾对桥失望乾不欲受孙公公等人管束私跑时遇妹妹为替桥出气骗乾到山上绑起并拿走钱袋桥励责妹并收起银两待还乾目不识丁妹却暗藏玉玺把玩赵派官兵推巨砚巡行迫每家捐献巨砚却翻倒压著民众死伤无数桥等坊众欲救人时却遭官兵赶走夜桥醉酒后大街写下讽赵诗赵大怒命知府收押所有识字人审问乾亦被误捉桥欲自首徐阻止并安排众人回乡桥却失踪知府升堂要各文人写文章乾亦内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3集
乾出言顶撞知府惨遭杖责时桥自首亦同受杖刑知府记仇不肯放乾把与桥囚禁二人倾谈间误会冰释乾欣赏桥不畏强权赵遇孙等人查得乾大牢遂深思脱罪之法乾与桥闲谈时多次表明身份桥却不以为然乾见识桥即席作画叹为观止徐、妹欲谋劫狱却被赵手下将乾及桥先行救走并要二人守候山洞内乾向桥说出康临终亦拿著桥画桥终相信其身份时知府向洞中射火箭幸徐救走二人而妹引开官兵时虽听得赵奸计却意外晕倒乾派徐向孙求救却给赵得悉其藏身处妹苏醒遇孙等人知府追杀桥及乾徐为救桥受重伤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4集
赵至即把知府杀掉时孙、妹赶至说出赵奸计乾将赵定罪抄家徐昏迷后转醒太医验出怀有身孕但其内伤极重须打掉胎儿才能保命徐却为替桥留后而隐瞒妹不安桥知悉徐有喜而高兴万分妹却黯然乾欲封桥为吏部上书惟桥怕徐不适应当京中官太而改任县官众人回乡报喜徐身子日差妹欲告诉桥徐却以死相胁妹无奈桥惠州上任便收到土豪邱大富贿款遂命墨全数捐增乡民此举令邱不快桥要官兵改散漫恶习惹师爷等不满徐伤日重竟要医师开保胎不保命之药此举令其内伤再无法可治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5集
邱常欺压乡民桥深思惩邱办法时被蛇所噬幸妹及时背桥看大夫才得保命徐感妹能照顾桥桥毁官墙令官府与乡民距离拉近以树立铁面无私形象邱设计令桥判一乡民入罪害其失民心后桥终想出一计令邱放弃追究成功挽回民心徐将持家手艺传于妹更为其装扮又要桥纳妹为妾桥拒绝妹本亦难以接受却禁不住徐跪地哀求而答允桥假装朝庭将以高价买地发展师爷暗中通知邱令其买下所有乡地而大亏本却又不能责桥桥暗自高兴徐伤重昏倒自知时日无多遂向桥说出一切临终前要桥娶妹桥无奈与妹拜堂徐支撑至礼成才瞌然而逝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6集
徐死去后桥伤心不巳更将脾气发洩妹身上且强调要休妻妹却仍留桥身边照顾桥审理一宗因书生贫穷而被悔婚案件心有感触妹努力替桥行善桥却不喜妹以郑夫人自居乾封桥为东封书画使并派往扬州筹办赏画大会前往扬州途中桥把妹休了并赠银两离开妹到达扬州后却将银两转赠给扬州贫苦人家并决要留桥身边桥气结慎及农与桥聚旧慎却聚会中不断替画商引见桥桥气忿离开乾要桥选择五幅优秀作品选画期间其中一署名为罗聘墨竹图画风甚似桥桥得悉聘对己事所知甚详欲跟踪聘时却遇上多年不见一姐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7集
慎本欲借桥之名令农东山再起但感桥对摆官威十分气恼妹用妙计助二人却被桥悉穿桥更向妹强调不会徇私但桥后来为了公义两全决用明褒实贬方法助农桥及慎与一姐相遇一姐却自称陈夫人二人大感奇怪慎查证陈夫人乃一姐后一姐终向桥说出冒认陈夫人之苦衷当年一姐被判充军时与王逃走途中王被杀一姐则被陈夫人所救后来陈家大火陈夫人死前赠一姐银票因一姐自知钦犯遂用陈夫人之名经营卖画生活桥对一姐所言深信不疑但实情却当日王并未死去而一姐与王陈夫人家落脚后一姐更被陈老爷奸污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8集
王怒将陈老爷一家杀死然陈夫人尚有气息求一姐将救走但陈夫人欲杀王一姐情急下将杀死并夺去身上钱财与王离去一姐因愤恨当年桥令俊惨死而做成悲惨遭遇遂向桥策划复仇大计桥对聘之画甚为欣赏惜聘乃一姐画师桥避免瓜田李下决退回妹想起徐曾言及一姐会加害桥遂即找一姐另边厢一姐终令桥让聘之画入选妹找一姐对质一姐扮可怜否认桥向一姐替妹赔罪一姐坦言对桥从未忘情桥返家后更怒赶妹离去翌日妹巳离开但桥入选之画同告失踪妹打探失画下落一姐遂引妹入局令桥以为妹乃真正偷画之人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29集
妹被收监桥却不理妹之解释妹气结一姐力劝桥要救妹出来桥终徇私将妹放走乾限桥要三日后找回失画及妹妹一破庙内遇上真正陈夫人才知陈夫人被一姐所害一姐虽替桥找回失画却暗中做了手脚并向妹说出桥死期巳到赏画大会上其中一幅本聘所画之墨竹图被众误认为桥作品画上更提有反诗及印有桥之印鉴桥即被押入天牢一姐向桥揭穿真相桥黯然向一姐解释当日本不欲将画给俊惜被王之随从打晕并抢去画卷而俊又急于呈献给雍才导致大祸临头一姐却不信桥所言乾有感桥被冤枉惜桥决一力承担罪名
郑板桥分集剧情介绍 第30集
妹欲利用陈夫人揭一姐罪行一姐并未中计更说出陷害桥因由慎替桥解释一姐开始存疑聘不忿被一姐利用陷害桥要将送官究治却惨被王灭口一姐要王说出真相王坦言当天确命随从将桥打晕然后抢去画卷给俊乾再给桥机会坦白桥却一意孤行行刑之际一姐出现自首桥替一姐向乾求情乾终免一姐死罪而一姐亦看破红尘削发为尼乾望桥再为朝庭效力桥却心灰选择告老归田此时妹却自觉桥负累留书出走桥向乾献上一幅'难得糊涂'字画并奉还官印后离开扬州寻妹而去最后桥与妹一起归隐田园共度余生
板桥竹鉴定
去年秋季北京某拍卖行曾将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以539万元拍出,从而创他个人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究竟这幅《竹叶图》身价几何?一切仍是一个谜。
专家鉴出板桥真迹
书画名称:《金鱼戏水图》、《墨竹图》、《竹叶图》
收藏者:李氏姐妹
收藏故事:李氏姐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临终前留给姐妹俩这三幅画。
现场鉴宝:李氏姐妹收藏的三轴画中,清末虚谷的《金鱼戏水图》、张洽的《墨竹图》,经过专家鉴定为真品。第三轴是清代大家郑板桥的《竹叶图》,专家认为具有郑氏一贯的'以书法入画、刚柔并济'的特点,题跋、印章俱全,为郑板桥真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