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
人物介绍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法国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哭声中受到批判。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哭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 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
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1643年 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艺名为莫里哀。
1645-1658年 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出
1659年起,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潮期。 但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换上了严重的肺病
1662年 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自编剧目《无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种种虚弱表现被观众认为是切合剧目内容非常真实的表演,因而赢得了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莫里哀死的时候,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的进行。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伶人终于获得葬于圣地!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伶人,没有宣布放弃他的职业,没有经过赦免他演戏、写戏的罪过居然在宗教认可的圣地上安葬了——这是他为艺术争得的荣誉.....
创作
莫里哀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伪君子》,Le Tartuffe,(1664年)
《》,Don Juan,(1665年)
《太太学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Le Misanthrope(1666年)
《吝啬鬼》,L'Avare,(1668年)
《浦尔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无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年)
离世之前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心病者》,担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样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甚麼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个可怜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著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莫里哀登场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著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最后,莫里哀支持不住了,大笑一声就昏倒在台上。三四个小时之後,这位喜剧家就离开了人间。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後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出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1643年他21岁时,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在这期间,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以后,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1656年,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
他的剧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罗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路易十四下令把罗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这是他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矛头指向贵族。剧本通过两个贵族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而喜欢模仿巴黎贵族习气的外省女子求婚时的笑话,嘲笑贵族沙龙文体,也讽刺资产阶级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丑态。戏只演了一场就被迫停演。经过疏通,该戏才得重演。1661年,罗浮宫改建门廊,莫里哀失去了剧场,国王又把王宫剧场拨给莫里哀剧团。后来,他的喜剧全都在这里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学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学堂》,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两部喜剧。《夫人学堂》的演出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丈夫学堂》则提出了女子教育问题。剧中两兄弟分别收养两个孤女,一个严加管教,一举一动都不放松,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是前者教育失败。剧本反对封建礼教,拥护顺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岁才出院,成了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夫权思想的体现者阿诺夫就希望这样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经不起真正爱情的冲击。阿妮斯与青年贺拉斯相爱,设法逃出了阿诺夫的家庭。
《夫人学堂》演出以后,在社会上顿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教会和封建卫道者竭力攻击这个剧本,还散布了许多流言蜚语。莫里哀便写了《的批判》一剧来进行反驳。敌对的剧团又搬出攻击莫里哀的戏来发动攻势。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写了《凡尔赛即兴》一剧来奉答。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除了最著名的《伪君子》(又译作《达尔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悭吝人》和《乔治·唐丹》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唐·璜》(也译为《石宴》)借一个西班牙的传说人物,揭露法国贵族的罪恶。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潇洒,还有“自由思想”,实际上无恶不作,正如他的仆人所说,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恶棍”。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大贵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唐·璜》一剧的人物性格复杂,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而且并不遵守“三一律”,是莫里哀剧作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译《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的杰作,它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揭露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以及贵族社会内部自私虚伪、勾心斗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尔赛斯特看不惯这一切,却爱上了专好诽谤别人的风骚寡妇色里曼娜。他以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双配对。但当他要求色里曼娜抛弃这个自私自利、庸俗无聊的社会时,对方却舍不得她所诽谤的社会,两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剧《悭吝人》(又译《吝啬鬼》)被看作与《伪君子》齐名的杰作。它的主要情节是从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脱胎而来的。主人公阿巴贡是高利贷商人,他贪婪吝啬,爱钱如命,与他的儿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省下嫁妆,他要女儿嫁给年已半百的老头,他又要儿子娶一个寡妇,他自己则要不花钱娶年轻美貌的姑娘,儿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玛利娅娜,为此而闹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仆腊麦吕史出了妙计,把阿巴贡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偷来,再对他进行要挟。阿巴贡发现钱币丢失后,气急败坏地追赃,追到了管家瓦赖尔身上,发现他就是自己女儿爱丽丝的情人。克雷央特对阿巴贡说,只要同意他的亲事,便将一万金币归还。正在这时,昂赛末前来签订婚约,发现瓦赖尔和玛利娅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对儿女,为了成全他们的婚事,昂赛末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结婚费用,这才使守财奴阿巴贡同意两对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是两出舞蹈喜剧,也是两出嘲笑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喜剧)。它们曾由意大利人吕利谱曲,首先在宫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土财主,同一个小姐结婚,但实际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欢。一群流氓包围了土财主,跟着他,捉弄他,开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祸害他的人当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时还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写巴黎富商茹尔丹一心想当贵人,被别人玩弄却还自以为乐,当不成本国贵人就当一个土耳其的假贵人。剧中一个人物自豪地声称:“一个又有钱又长得体面的正人君子比一个肮脏而穷酸的贵族可强得多”。
莫里哀的最后一个剧作是《无病呻吟》,此剧由他亲自担纲主演。演出三场后,他觉得身体异常不适,对他的夫人和他亲密的学生、大演员巴隆说:“我这一辈子只要苦、乐都有份,就算是幸福的了;不过今天,我觉得异常痛苦。”他们劝他等养好身体再登台,莫里哀反问道:“这儿有50个人靠每天的收入过活,我若不演,他们该怎么办?”1673年2月17日,他不顾重病肺炎在身,坚持继续演出,勉强把第四场演完,夜里十时回到家里后,咳破血管,就与世长辞了。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演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
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