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②
(1902~1993)原名欧阳本义,四川高县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上海大学支部书记,中共闸北区委书记。五卅运动期间,参与筹备全国学联和工商学联合会的成立工作,被选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常务理事。1926年初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南昌起义时先后任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8年4月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直属文化支部书记。1929年,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讲授文学和戏剧理论,并创作话剧剧本。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先后任左联党团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创办中共在上海的主要出版机构湖风书店和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和李一氓共同编辑《流沙》,主编《日出旬刊》、《社会科学丛书》等刊物,发表《社会科学概论》、《唯物史观研究》等著作,创作《地泉三部曲》、《两个女性》、《义勇军》等20多部中长篇小说、话剧和电影剧本。1935年2月被捕入狱。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获释。
1937年9月,从南京到武汉,筹组文学艺术界各个抗敌协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等团体领导成员;协助郭沫若筹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兼第三厅主任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和1943年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在重庆组织中华剧艺社,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揭露国民党破坏团结、发动内战的种种罪行。在此期间,完成了《八百壮士》、《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等7部大型话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
1946年从重庆回到上海,参与组织上海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任公司编导委员会主任。团结文艺界同志,和沈浮一起创作了《万家灯火》,对国统区社会问题作了揭露,创作电影剧本《三毛流浪记》,描述解放前流浪儿悲惨遭遇。1949年初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联常委、第一届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秘书长和党组书记等职。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创作话剧《三人行》、电影《北国江南》等剧本。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押达9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工作。
从1928年年初发表了第一篇《》起,阳翰笙进入小说创作的旺盛期。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根据自己经历的和搜集到的素材,先后创作了《趸船上的一夜》、《马桶间》等十五篇小说,创作出《》、《两个女性》等八部中篇小说,多层次、多方位地写革命的进程,概括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1933年春,阳翰笙写了第一部剧本《》,第一次使用阳翰笙的名字。1936年5月,他和合作写了独幕话剧《》,这是他从事的开始,从1936年至1943年,他创作了《》、《李秀成之死》、《》、《》、《》、《》和《槿花之歌》共七个大型话剧,它们都先后搬上舞台,有的在东南亚和南洋一带演出。在文艺生涯中,他先后用过欧阳华汉、继修、华汉、杨钊秀、欧阳翰、寒生、林箐、寒青、阳翰笙、翰笙、小静、一德等笔名,以用华汉和阳翰笙名为最多,阳翰笙的一生创作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世人公认,在人们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文塔”。
1933年参加电影工作,创作的剧本有《铁板红泪录》、《》、《》、《》、《》、《》、《》、《塞上风云》、《》、《》、《》等。1949年7月,在第一届文化会上当选为中国影协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阳翰笙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和机关党组书记,兼任中共一处(文化处)处长;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兼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文联主席,全身心地投入全国文化教育事业建设中。 1993年6月7日阳翰笙在逝世,终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