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②

1.作家(1914~1996)

  中国作家。原名。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1岁离开家乡就读县立高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1934年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1996年6月逝世,安葬于天津。
  梁斌纪念园:
   为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和梁斌文学研究会共同发起建立了文学巨匠、人民作家梁斌纪念园。纪念园以梁斌先生纪念碑为主题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先生雕像、主碑及辅碑。栩栩如生的雕像自然丰满,一身洒脱;主碑正面三幅浮雕分别以梁斌先生代表作《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的主要人物为原型创作而成,背面以先生的《千年难忘的白洋淀荷花图》为范本用影雕的手法雕刻而成的艺术画;副碑以黑色花岗岩为背景,采用特殊工艺将于立群夫人手书的郭沫若先生题词镌刻在正面玻璃幕墙上,背面镌刻着梁斌先生绝笔的“满天星斗日,一华落地来”十个大字;墓盖以书的造型进行加工雕琢,翻开的书页上是先生巨著《红旗谱》内容摘抄。纪念碑整体采用高档花岗岩和汉白玉石料,颜色由红、白、黑三种组成,红色代表着先生的巨著在火红的革命年代红遍祖国大地也影响和教育了几代读者,黑白结合表现了先生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真诚正直、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梁斌先生纪念碑不是一座普通的纪念碑,它是先生文学艺术与当代科技及传统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配以草坪、花卉、南京雨花石点缀,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梁斌先生纪念园的落成,为我市再添一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基地,同时还增加了一个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梁斌与《红旗谱》
  
目前,央视正在热播电视剧《红旗谱》,这让人想上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
  梁斌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蠡县梁庄,11岁离开家乡就读县立高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考入保定二师。1932年春,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保定二师学生宣传抗日活动踊跃。国民党当局7月6日清晨,突下毒手,冲入学校向学生开枪。12名党员、1名团员惨遭杀害,40名学生被捕,史称“七·六”惨案。梁斌曾说:“自入团以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一个荆棘。二师‘七·六’惨案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二棵荆棘。‘高蠡暴动’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三棵荆棘。自此以后,我下定决心,挥动笔杆做刀枪,同敌人战斗!”
  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头十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1953年6月,梁斌正式开笔《红旗谱》,一年后完成《红旗谱》第一部初稿。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醉在《红旗谱》中,不谙生活世事,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梁斌曾这样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开始写作。早餐时间已到,我还没有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午餐晚餐无不如此。有时写着写着,想起我还未吃饭,其实两顿饭已经过去了……”
  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谈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
  那时候,他脑子里除了《红旗谱》,什么都没有。夏天和人聊完天,总忘拿扇子,一个夏天丢了100多把扇子。夏天,武汉黏稠的空气令人燥热,梁斌写作的地方没有避暑降温的设施,低头写作,汗滴常会打湿稿纸。为此,梁斌想出了一个“湿被单降温法”。他把被单沾上凉水,挂在屋中,再打一盆冷水,泡上一块毛巾,实在热了,就用冷毛巾擦头、擦洗身上;还热,索性把冷水盆搁到桌下,把两脚放在凉水里。
  为写《红旗谱》,梁斌曾“三辞官”:第一次是辞新武汉日报社长之职;第二次是辞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支部书记之职;第三次是辞天津市副市长之位。梁斌辞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话:不写好《红旗谱》,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
  梁斌的脾气很倔,倔得硬气、刚烈。“文革”期间,他被造反派批斗。有人问他《红旗谱》是不是大毒草,是不是“王明左倾”路线。梁斌坚决回答:不是。一次,有个造反派叫他站在高凳上,一脚踹倒凳子,将他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问他承不承认,梁斌爬起来依然坚决回答:不是。
  平时没事梁斌就爱和老百姓聊天,门口卖菜、修鞋、拉煤的无不说“梁老是个大好人”。遇到不平事,梁斌定要管。有位革命老同志的遗孀
  生活比较困难,有关部门说,老同志去世了,以后不会常来了。老太太找到梁斌哭诉。梁斌火了,马上质询那个部门负责人,事情很快便解决了。
  梁斌一生最珍视的莫过于他的手稿。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纷纷逃跑,梁斌却冲向书房,“我的手稿!我的手稿!”他不顾一切地喊着,将手稿紧紧搂在怀中。当时书柜里还有他多年收藏的近300幅珍贵名画,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惟有手稿。
  梁斌写了《红旗谱》,《红旗谱》中也写着梁斌的一生。
  梁斌革命启蒙老师:《红旗谱》贾湘农原型
  喜庆《播火》有续篇——访年逾花甲的作家梁斌
  北京:《北京晚报》,1980年06月10日,第4版.
  许多人都很熟悉作家梁斌和他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晚报的老读者也一定记得,《红旗谱》第2集《播火记》就是在晚报上连载的.光阴荏苒,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这位老作家近况如何?前不久,我们在天津访问了梁斌同志.
  在梁斌同志的家里,话题自然扯到《红旗谱》上.梁斌同志告诉我们1件非常有趣的事.《红旗谱》中的贾湘农先生,是根据他在家乡上高小时1位教过他的老师的形象写的.当时,他的家乡有3个教员是共产党员,其中两个为革命牺牲了,活着的这位叫刘宪曾就是《红旗谱》中的“贾湘农”先生,他既是梁斌革命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一听这话,我们就刨根问底道:“刘宪曾知道自己是‘贾湘农’吗?你们还有联系吗?”梁斌笑了,他说:“这位老同志一直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战争年代,不管通信多么困难,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解放后我们见了面,他现在住在陕西.可是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也没有跟别人说起过,‘贾湘农’就是他.” 听到这里,我们打趣地说:“这可是从未披露的新闻呀!”生活真是有趣,被写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作家头脑中的模特儿,作家却按照他写出活生生的人物.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红旗谱》中的人物和时间,给梁斌找来了很多麻烦.梁斌同志1930年时考入河北省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参加过当时驱逐反动校长的护校斗争,1932年河北省发生了有名的“高蠡暴动”,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解放以后,1953年他开始写小说《红旗谱》,当年的“保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都成了作者的题材.结果,在10年动乱里,由于这些书中的情节,梁斌被加上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翻案的罪名.他不承认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不低头,倔强耿直的脾气,真像作者自己笔下的“朱老忠”…….
  现在,梁斌已是66岁的老人了.他抓紧时间,写完了1本3万多字的回忆录《在战乱纷飞的年代里》,又动手重新整理长篇小说《烽烟图》.他告诉我们,这部长篇小说在写《红旗谱》之前就开始构思了,原来取名叫《战寇图》,后因与电影《战洪图》的名字有些相似,因此改成《烽烟图》.《红旗谱》和《播火记》是这部小说的前两部分.修改整理后的《烽烟图》依然以朱老忠等人物为主.

2.济南军区后勤部顾问(1911~1993)

  梁斌,男,汉族,1911年出生于荣成市桥头镇南台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曾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正军职顾问。
  1938年7月,梁斌参加八路军。入伍前,曾在荣成柳家场小学任教多年,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动员群众参军参战。1939年2月,经、于松山介绍,梁斌加入。
  抗日战争时期,梁斌历任八路军山东省胶东5支队司令部通信队指导员,第5支队司令部参谋、教育科长、通信科科长。1943年,梁斌任5支队教育队副队长,胶东军区政治部武工队队长,梁斌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占区组织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恶霸,成功地组织指挥了黄务战斗。这次战斗击毙了敌伪中队长,俘敌十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受到了胶东军区政治部通报嘉奖。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残酷、关键时刻,为加强烟台市的地方对敌斗争力量,4月份成立了烟台特区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烟台市第一支地方武装组织——烟台大队。梁斌任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烟台大队队长。期间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为全面夺取胶东反“扫荡”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后任胶东五师司令部通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梁斌历任乳山县武装指挥部指挥。1948年4月他任烟台警卫团参谋长。1949年4月任山东省警备第4团副团长。参加过解放海阳、莱阳、烟台、青岛、即墨等战役战斗。在战斗中,梁斌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多次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斌历任解放军32军96师286团团长,第96师司令部参谋长。1950年,梁斌随军进军福建,在闽东崇安、南平地区担任剿匪任务。1951年,梁斌被调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任军事学院通信教授会主任。1955年,梁斌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1964年,梁斌被调任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后南京军事学院撤销,梁斌被调任山东省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梁斌改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正军职顾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梁斌为军队的教育事业和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982年9月,梁斌奉命离职休养。1993年3月15日,梁斌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3岁。
  1955年,梁斌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梁斌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重庆市合川区宣传部部长梁斌

  女,汉族,1955年12月生,重庆合川人,市委党校研究生,高级讲师,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07--1977.12 合川县云门小学、中学代课教师
  1977.12--1980.12 合川县云门中学教师、团总支副书记(其间:1980.03--1980.12江津地委党校理论班学习)
  1980.12--1993.08 合川县(市)委党校教师,历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
  (1979.08--1983.06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中文专业大专毕业;1984.08--1989.05重庆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大学毕业;1990.11--1991.12下派合川县云门区委任区委副书记)
  1993.08--1995.11 合川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1995.11--1998.03 合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8.03--2007.02 合川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其间:1999.09--2002.06重庆市委党校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2007.02-- 合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4.河南科技大学教授

  教授、博士,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研究生管理工作;工程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结构强度、稳定性及优化设计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30多篇论文,其中8篇SCI或EI收录;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学方面,近几年来共承担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主持完成2项教改项目。2003年指导的学生项目《高层建筑转换梁作用机理的应用研究》全国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三等奖。目前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2005年到日本作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中国力学学会优秀教师、2006年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7年洛阳市优秀专家。

5.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男,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导师,四川省性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教育。
  公开出版著作4部,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卫生学》(主编)、《学校心理学》(参编)、《基础教育研究》(主编)等。在全国核心刊物及一般刊物发表《试论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塑造》、《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高师男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小学生性教育的反思》等学术论文近20篇。
  曾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主持和参与“小学生性教育内容和模式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省教改课题),“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省教改课题)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6.清华大学研究员

  毕业于,获得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曾经发表过多篇论文,获得1项国家专利,作者主要的兴趣方向包括数据挖掘、Wed挖掘、搜索引擎和软件工程等,目前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从事搜索引擎相关研究工作。

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

  男,1972年11月生,汉族,山西人,医学博士,北京医学会肠外内营养学组青年委员。1995年毕业于,毕业后在人民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从医10余年,历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对于普通外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肠瘘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近年来开展微创的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基金等多项研究,其中研究项目“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的作用机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8.汶川抗震英模

  平武县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级兽医师梁斌同志,是一名入党多年的普通共产党员。5.12地震当天,他刚好在平武县重灾区之一的平通镇带队参加日元贷款项目建设的检查验收工作。正在检查验收大松村时,地震发生了,梁斌同志马上意识到人口聚集的平通镇学校可能有大量学生遭受生命危险,“灾情就是命令”,他不顾余震的冲击,克服满身伤口带来的疼痛,跌跌撞撞奔赴平通镇。
  梁斌同志首先赶到的是平通镇中学,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往日书声朗朗、弥漫着欢声笑语的校园竟变成了一遍废墟,现场一些赶来的家长失声痛哭,场面惨不忍睹。惊愕之际,他十分清醒:迅速救出幸存者,多一秒钟就多一丝希望,就多一线生机!他不忘动员随行的同志,与平通镇的干部群众一起用锄头,用铁锹,甚至用自己的双手,搬开沉重的钢筋水泥、砖块,一块、两块、三块……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就这样,梁斌同志和许多教师、干部群众从当日一直忙碌到次日的凌晨3点多,在废墟中搜救出了许多深埋的学生,—共救出被埋、受困人员八十余人。这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平武人民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灾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5月14日凌晨,梁斌同志马不停蹄赶回县局,向县局汇报了平通镇的灾情和平通兽医站的具体情况后,即刻投入全县抗震救灾活动和全县灾后动物防疫工作。
  按照局党组抗震救灾的工作需要,分管畜牧和基层站管理工作的梁斌同志毅然接受了局党组的临时分工安排,在抗震救灾期间增加分管全县防检疫工作。在分管过程中,梁斌同志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不顾身体的伤病与疲劳,经常带队深入全县重点乡镇和区域,督查县境内大型的定点屠宰场、肉食品市场,加强动物检疫工作。
  5月21日,按照省、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加强灾后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紧急通知精神,梁斌同志主动请缨,以南坝片区灾后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组组长的身份,带领局内主要技术人员,再次深入全县重灾区——南坝,亲自指导并参与了南坝片区的灾后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在进行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中,梁斌同志积极主动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在争取当地驻军的大力支持。5月22日那天,他和他的同伴一起,头顶烈日,翻山越岭,徒步前行,深入到石坎新平村一带,搜寻死亡动物尸体,并严格按照挖坑、深埋、消毒等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灾后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渴了就喝水,饿了还是喝水,最后大家完成了从南坝到石坎的死亡动物尸体的搜寻和无害化处理工作,拖着非常疲惫的身体回到了畜牧局在南坝的工作点。
  在整个抗震救灾活动中,梁斌同志作为一名非常普通的共产党员,能够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身先士卒,尽职尽责,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重灾区抢救广大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9.学生梁斌

  男,汉族,学士,1987年8月29日生,山东济南人,大学期间曾任滨州学院美术系系学生会副主席,分管寝室卫生检查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期间长期担任班长一职,大学期间学生工作突出,连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曾于2007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省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并在校期间连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为您推荐

勃朗特②

  ·勃朗特三姐妹是的作家:在《》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在《》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在《》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

张三影②

  ,字子野,是与、同时代的。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

彼得·梅尔②

  英国广告人彼得·梅尔的4本书给中国书市带来一股清风。《有关品味》、《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等,大多以法国普罗旺斯为背景,尽是一些“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散淡故事。现在,书市又摆出彼得·梅尔的4本新书,《茴香酒店》、..

陆贾②

李亚平②

  李亚平   1. 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973年赴海南国营英州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广东省旅游局干部,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副编审。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   2.李亚平,女,1952..

晴川②

  女,人,毕业于建筑系 。   曾以小谷的笔名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蝶》《新人》,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已出版《大漠鹰飞》、《一生追随》(《玫瑰的刺》番外)、《兄弟》、《玫瑰的刺》、《韦帅望的江湖》。在广州花雨出..

杨德祥②

  杨德祥 1965年生,安徽广德人,现定居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工作室。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现为民革中央画院画家、院刊执行主编。中国经济商务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