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图)
性 别: 女出生年月: 1953.05.30
民 族: 汉族
原名邓小华。人,生于。的代表人物。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有香港、日文版本),小说集《黄泥街》(有日本、台湾版本)、《思想汇报》、《辉煌的日子》、《天堂里的对话》(译有美国版本)、《苍老的浮云》(译有日本、美国版本)、《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译有台湾、日本版本)、《残雪小说集》(译有法、意大利、德国版本)、《布谷鸟叫的那瞬间》(译有日本版本)、《绣花鞋的故事》(译有加拿大、美国版本)等。
北京·上苑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2、面对残雪,中国评论界为什么失语。
我是很喜欢残雪的小说,她的小说总是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能从她的小说里找到一些踪影,让人琢磨不透。残雪的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上说,她所使用的语言是最明白晓畅的,最简洁朴素的,上过小学的人都能读,通观她的每一篇作品,连一个生僻字也没有,甚至连一个比较难懂的形容词也没有。就是用这样的文字,她构勒的作品的意象却是奇异、诡谲、神秘、怪诞;所凸显的画面却十分的逼真、鲜明、立体、另人毛骨悚然。这在中国当前的文坛,怕是独她一个
二:从文本上来说:她的小说大都是一个扇面结构。总是有一个起点,然后慢慢舒卷开来,并慢慢弯曲,从而构成她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很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这与小说大师博尔赫斯相比,有些差异,博尔赫斯的作品是一个无头无尾的平面,向四方拓展,于是小说总是显得无始无终。而残雪的则有头无尾,这正如一个人的思絮,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从是从一个点开始,然后漫无边际地展开。
三:从内容上来看,残雪的小说好像并没有一篇是写现实的,但只要读下来,你总是能感到她就是写的现实。无论是早期的《黄泥街》,还是最近才发于《大家》杂志的《犬叔》,看起来写得是人世间没有的故事,可仔细想来,我们现在的城市哪一个没有一条有着黄泥街那样历史的街道?我们现在的农村,哪一个不是这样生活在神神鬼鬼的历史里?我们的民族的哪一天不是被历史的梦魇所压抑?
四:从思想上来看,残雪的小说达到中国小说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如果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人的劣根性,那么残雪的小说则是从文化学的层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犀利、准确地解剖。把我们这个民族的心底最为敏感最为丑陋也最为顽固的心理全部刻划出来。
可以说,残雪小说已走上世界,并且以她独特的视角与叙述方式赢得了国外一些批评家的关注。我一直认为,残雪的小说正在与博尔赫斯、卡夫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面对中国这么优秀的一个小说家,这么优秀的小说,中国的评论界却没有表现应有的热情,而是表现为失语。这真是让人大为不解。
我想,中国的评论界有如此的表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中国的评论界的一些职业读者并没有真正读懂残雪的小说,怕阐释不清。但作为受过专门训练的评论家,要是这样说未免有些刻薄。
二,可能是中国的评论家没有找到一种任何现成的理论来界定残雪的小说,不论是中国的文论,还西方的各种主义,怕都不能直接套在残雪的头上,所以中国评论界不愿意自己找出一种模式来界定残雪的小说。
总之,面对残雪,面对残雪的小说,中国评论界表现为整体失语。
用一句武侠小说里的话说:面对残雪的鬼魅摄魂枪,评论大侠们无人敢接招。这真是中国文坛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