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斯腾·比昂松②

  比昂斯腾·比昂松(Bjornstjerne Bjornson 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挪威北部克维尼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喜爱挪威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故事。1852年,比昂松考入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1855年为《莫尔根布雷德报》撰写文学戏剧评论,并与易卜生等人接触。1866至1871年担任《诺斯克福报》编辑,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宣传民族独立的思想。他和易卜生等人坚持用民族语言写作,采用民间传说作为创作题材,努力发展植根于本土的挪威现代文学。
  比昂松的文学创作甚丰,在戏剧方面成就最大。1857年,他接替易卜生任卑根国家剧院的编导和经理。他的时期剧本大多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如《战役之间》(1857)、《西格尔特恶王》(1862)、《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863)等,这些剧和易卜生早期历史剧一样,曾轰动一时。
  1865至1867年,他主持克里斯蒂阿尼亚剧院。70年代,由于受勃兰兑斯的激进思想影响,比昂松参加了实际斗争,并周游各国作考察,创作了许多反映当代问题的社会剧,著名的代表剧作有《破产》(1875)、《主编》(1875)、《皇帝》(1877)、《挑战的手套》(1883)、《人力难及》(1883)及其续篇(1895)等。在这些剧本里,比昂松以尖锐的笔触、现实主义的手法,抨击了资产阶段,在挪威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比昂松在诗歌与小说方面成就也很突出。大学期间就开始写诗,大部分诗歌收在《诗与歌》中,他晚年创伤的诗《是呵,我们热爱这块土地》已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他的小说主要有《阿恩尼》(1858)、《快乐的男孩》(1860)、《渔家女》(1868)、《库尔兹的家产》(1884)、《上帝之道》(1889)等,这些作品使作家成为“当代的写实大师”(颁奖辞)。
  比昂松和易卜生既是文坛上的挚友,又是儿女亲家。在挪威文学史上,比昂松与易卜生齐名。1903年,为了“颂扬他的高贵、宏伟和才华横溢的作品,它们往往以新颖的灵感和少有的纯洁精神而著称”,比昂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0年4月26日在巴黎病逝。
  其代表作品:
  剧本创作:《战役之间》、《西格尔特恶王》、《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等
  小说:《阿恩尼》、《快乐的男孩》、《渔家女》、《库尔兹的家产》、《上帝之道》等

为您推荐

施皮特勒②

  卡尔·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生生于瑞士里斯塔尔一个高级官吏家庭,1863年就读于苏黎世大学法律系。1865至1870年间转而研究神学。1871年获得牧师职位,随即放弃,应聘到圣彼得堡任讲师。1..

王淑明②

  1、王淑明   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负责宣传部工作,主编《希望》半月刊,曾任皖南新四军总部教导总队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系、教育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中国文学编..

苗向阳②

  1、苗向阳   高级会计师。男,1942年4月出生,人。毕业于黑龙江工学院附属工业学校。现任牡丹江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从事财政、税收、金融、财务宏观管理等工作30余年,在财政局工作期间,曾主编和参编了《财经管理辞典..

丹尼尔·克尔曼②

直木三十五②

  直木三十五(1891年2月12日-1934年2月24日),日本小说作家、编剧、导演,本名植村宗一,“直木三十五”是他的笔名。他是大正与昭和时期著名的小说家。目录  1 早年生活   2 笔名   3 文学生涯   4 电影   5..

海厄特②

  (1864~1924)   Heijermans,Herman   荷兰剧作家,小说家。1864年12月3日生于一犹太血统新闻工作者家庭,卒于1924年11月22日。青年时代曾在德国柏林当记者。剧作多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同情工人大众,被誉为荷兰第一个社会..

珍安克兰兹②

  珍·安·克兰兹(英语:Jayne Ann Krentz,1948年3月28日-今),结婚前名为珍·卡索(Jayne Castle)是一位美国罗曼史小说作家。作品大多带有悬疑推理的元素在内,男女主角性格鲜明,个性坚强。克兰兹曾以7个笔名活跃于纽约时报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