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阿姆斯·夸美纽斯②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
  Comenius,Johann Amos
  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编写丁多种教科书。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和科学入门》、《》等。
  小传----------------------------

早年失怙

  1604年,12岁的夸美纽斯失去了父母;两位姐姐也相继夭折。他早年失怙,沦为孤儿,被寄养在姨妈家里。这不幸命运的打击中断了他在兄弟会初等学校的学习生活。
  1608年,受兄弟会资助,夸美纽斯入普列罗夫市的拉丁文法学校学习。在校三年期间,他刻苦自励,发愤学习,成绩优秀,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1611年毕业后,夸美纽斯于同年3月30日被“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伯恩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兄弟会选中该校,是因为这所大学盛行加尔文派思潮,它和兄弟会的宗教观点大同小异之故。大学期间,他在阿尔斯泰德(1588~1638)等进步教授的影响下,系统地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拉特克和安德累雅等人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从那时起,夸美纽斯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为祖国同胞编写一本捷克语词典和捷克文的百科全书。
  在此期间,夸美纽斯于1613年在西欧作了短期旅行,访问了当时的文化名城阿姆斯特丹,并在海得堡大学听课。他还坚持写日记,日记中记载着他的著名的哲学命题:“头脑里的一切没有不起源于感觉的”。他认为只有感觉所提供的材料,才是最可靠的。
  这次旅行使他领略了自然的风采,体察了民众的生活,熟悉了文化民俗。这些无疑扩大了他 的视野,发展了他的认识,使他的思想更具生动实际的意义。

初为人师

  1614年,夸美纽斯从海得堡徒步回国,被“兄弟会”委任为他的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他以极大的热诚献身于教育事业,开始研究教育改革问题。1616年在教育革新上作了第一次尝试,参照克拉克的方法编写了一本小型的语法指南《简易语法规则》。
  同年被选为“兄弟会”牧师,在奥尔光兹担任圣职。
  1618年,夸美纽斯被调到富尔涅克城。他身兼二职,既任牧师,又任兄弟会学校校长,他非常热爱学生,尊敬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常带他们出城远足。
  在任教期间,夸美纽斯不忘“兄弟会”会友,除了牧师所担任的慈善事业以外,他还关心会友生活,引导他们开展养蜂业,使会友从中受益,自给自足。
  夸美纽斯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潜心研究托玛斯·莫尔、康帕内拉、路易·维夫斯等人的著作;广泛阅读教育著作,撰写教育、哲学、神学等论文。同时学习绘画艺术,特别是对地图学有较深造诣,他笔下的《精制摩拉维亚新地图》于1627年出版发行,曾经多次再版,被广泛采用。
  夸美纽斯初为人师,热爱学生,勇于探索,兴趣广泛,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国破家亡

  夸美纽斯的教育及研究事业刚刚起步,但时乖运蹇,三十年(1618——1648)战争爆发了,整个欧洲卷入了战火,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蹂躏。白山一战,“天主同盟军”打败了捷克军队,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驱逐、流放,财产被没收,人民遭屠杀;“兄弟会”倍受迫害。
  1621年,西班牙雇佣军攻占富尔涅克,并放火烧城。夸美纽斯的家产、藏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化为灰烬,他本人幸免于难,只带着几件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尔涅克。当时妻子身怀有孕,只好回到了娘家,跟父母暂居一处。
  祸不单行。1622年初,战争带来了瘟疫,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疫丧生,他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战争夺去了祖国的尊严和妻儿的生命,也夺去了他研究教育的美好的时光。
  夸美纽斯在这国破家亡的黑暗的时代,伤痛祖国的沉沦,愤恨国际间以大凌小,弱肉强食的掠夺战争,渴望和平、安宁、光明世界的到来。他以顽强的斗志,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成为反封建的斗士。1618年,他发表《致天国书》,以“被压迫的贫民对上天的控诉”自称,深刻揭露了当时种种不平等现象,他对上天控拆道:“不公平的是,那些人(富人)有无数的人世上的财物,而我们却贫穷困苦,可是我们本来跟他们一样都是你创造的1他们的粮食囤积满仓,任凭老鼠啮食,我们却沦为饿殍;他们的衣柜里堆满了穿不尽的绫罗绸缎,被蠹虫所蛀蚀,我们却衣不蔽体。”
  夸美纽斯痛恨战争,忧国忧民,对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节。

泪别故国

  1624年,德皇斐迪南二世颁布了一项法令,命令把所有新教徒从捷克驱逐出境。夸美纽斯同其他“兄弟会”成员隐居在波希米亚的密林中,继续从事救国活动,并进行教育研究,教导会员子弟。他们深信良好的教育是复兴祖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
  1625年3月,“兄弟会”在杜布拉维查村举行元老会,会议决定马上跟波兰取得联系,要求避难,并推选夸美纽斯为谈判代表。为了“兄弟会”和祖国的利益,夸美纽斯冒着被捕的危险,来回奔波,终于达成了有关协议。
  1627年?月31日,德皇再次下令,以天主教为捷克唯一合法的宗教,市民必须在六个月内公开信奉天主教,否则要被流放国外。因此,1628年2月,夸美纽斯同三万多户“兄弟会”家庭告别祖国,迁往波兰的黎撒城避难。
  在离别祖国之际,夸美纽斯的心情极其沉痛,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在异族的统治下,痛苦地呻吟着,可她的子孙们为了生存和图强却要离开她……,此时此刻,他怎么也压抑不住对祖国的炽热感情,他愤然爬上高山,面对可爱的祖国,双膝跪倒,泪如雨下,用赤子的热泪滋润着母亲的心田:“祖国啊——母亲,再见吧!”

时代巨著

  夸美纽斯在黎撒栖身13年(1628——1640),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首先帮助“兄弟会”成立了学校,并担任校长,积极从事教育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他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写成了《语言学入门》(1631)、《语言学初听》(1633)、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和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等。其中《大教学论》是他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一次把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完成了教育理论上有史以来的重大变革。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成为划时代的巨著。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也有人称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认为“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革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从而“减少黑暗与倾轧”,得到“光明与和平”。同时,他也高度肯定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占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大教学论》第39页)他把人的心灵比做园地中的泥土,可以栽种各色花木,结出累累果实。
  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教导,要按观察能力的发展第次,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
  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张和体系至今为我们所沿用。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

母育学校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实际上,他也是最先研究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夸美纽斯认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父母是儿童们的第一位老师,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儿童“应当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些、可亲些,儿童是使我们不忘谦逊、和蔼、仁慈、协调等美德的镜子。”
  在《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遵循儿童的自然性原则,认为教育内容应由简到繁,从感觉(看、听、尝、触)训练到宗教信仰的培养,形成梯度,循序渐进;教育方法应简单灵活,易于操作。他对儿童的道德培养极为重视,内容有12项之多,由饮食起居一直到宗教礼仪,要求合理得当。
  《母育学校》一经发表,就以其独有的风格广为传播,成为家长们的实用手册和母亲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也成了启开儿童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万应灵方”

  17世纪时,科学打开了迷人的、引起争论的宇宙之窗,各方面的知识急剧增长,人们正在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这是夸美纽斯的上代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夸美纽斯敏感地觉察到了正在发生的这一变革,提出了“泛智”思想。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人们的智慧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泛智”思想的提出,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理论和等级制度。夸美纽斯认为,所有人,无论他们处于何种地位、何种文化状况,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宗教信仰,都是可以教育的;所有人,无论智力高低,能力强弱,“受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他还列举了大量的事实,驳斥了“天性愚笨者不能受教育”的错误思想,断言“人的智力生来虽有差异,但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智力低到不能受教育的人。”(《大教学论》第69页)
  夸美纽斯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智力,可以使他们掌握较广泛的知识。这样,人们“可以相互激励,互相敦促,消除混乱,摆脱贫困,抵御卑污影响,从而迎来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独立以及世界的和平和幸福。”他把泛智论称为医活人类一切病症的“万应灵方”。他虽然过分地肯定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没有看到社会混乱的真正原因,但这一思想仍不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广泛发展教育的民主要求。1639年,他的“泛智论”写作提纲以《泛智的先声》(又译《泛智的导言》)的书名在英国发表,博得了欧洲文化界进步人士的赞赏,也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重视。

启蒙智慧

  在匈牙利工作期间,夸美纽斯致力改革,开拓创新,编写了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世界图解》一书。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该书构思新颖、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堪称教材一绝。
  夸美纽斯在序言中,就说明了本书的特点:“这部书篇幅不大,但它是整个世界和整个语言的鸟瞰,里面充满了插图、事物的名称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图解》称为“世界一览”。
  《世界图解》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到了动物界、植物界,还涉及到了人类,人类的起源、各年龄阶段、人类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道德的特征、人在家庭、城市社会、国家和教会里的关系等内容。附插图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图画逼真生动,形象鲜明。它们和文字对应相配,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这就使儿童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维的能力得以发展,培养了思维习惯,启开了智慧之门。
  从《世界图解》中,人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渊博的知识、精湛的绘画素养和惊人的构思,也可以窥视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把知识、绘画和美感溶为一体,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教育的进步潮流。难怪有人说;“《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结晶和象征”。
  《世界图解》于1658年出版发行,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夸美纽斯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声誉。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主张应以《世界图解》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教材;德国思想家、文学家歌德(1749——1832)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3——1870)也对这本书以高度评价,称夸美纽斯是“儿童插图书的创始人”。

“活的字母”

  “活的字母”(象征字母表)出自《世界图解》一书。在字母表中,字母和一些动物的画图一一对应,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就代表着字母的发音,“活的字母”因此而得名。
  夸美纽斯认为,传统的机械掌握字母的方法非常呆板,学生常常陷入毫无意义的发音练习之中,学而生厌。针对这种弊端,他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编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变成了会发音的“活字母”。
  在《学校——游戏》剧本的第三幕第三场中,夸美纽斯描绘了他发明的“活字母”的教学过程:
  教师:孩子们来吧!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画。
  学生:老师,我们很愿意这样做。
  教师;(手指着第一幅画)这是什么?
  学生:鸟。
  教师;说得对。什么鸟?
  学生:不知道。
  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你知道吗?
  学生;也不知道。
  教师:这是乌鸦。你们知道它怎么叫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它这样叫;啊——啊——啊。你们学它叫吧!
  学生;啊——啊——啊。
  教师:对。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怎么写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来教你们。这儿是“A”的写法。你们每个人在任何书里看到这样的字形,一定要(象乌鸦叫一样)“啊——啊——啊”地读出来。
  教师: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它是怎样写的?
  学生:想知道。
  教师:那很容易学。伊生:你来开始写一写,让其余的人看看。这儿是画图用的木制笔杆,用右手的三个手指这样握住它,然后自上往下这样写(大家都摹仿,最后教师又说),这儿是粉笔,把这个字母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字母的旁边,看,你们已经学会写这个字母了。你刚才写的,怎么念出来呢?
  学生:“啊”。
  教师:念得对,很好。
  夸美纽斯的“活字母”在初步识字教学的历史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以后拼音识字教学法的一切演变,都发轫于此。

和平使者

  1654年,夸美纽斯再次回到黎撒,继续从事“泛智论”的研究。这年4月,“三十年战争”波及到波兰,波兰当政者怀疑捷克“兄弟会”支持瑞典人,遂将黎撒城付之一炬,捷克“克弟会”失去了最后的主要避难所。夸美纽斯的住宅、图书馆和他准备了40年之久的《捷克语宝库》手稿也毁于一旦。夸美纽斯又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夸美纽斯一生中,屡遭战争之害,饱受流亡之苦,更有亡国奴的难言之隐,现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只靠教育是难以得到和平的。因此,他晚年主要从事政治、宗教的研究,以寻求和平之道,渴望民族独立。晚年,他写成《关于改进人类事务的总建议》(共七卷)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全面改善人类社会事务的方案。
  为了促进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夸美纽斯提议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光明委员会”,负责搜集和推广各国的科学发明;帮助落后国家发展文化教育;在各国设立科学院、各种科学学会,开办图书馆,翻译和出版各种图书资料。为了改进宗教事务,他主张各国教会在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成立“世界宗教法庭”,消弭教派纷争。为了改进政治事务,他建议组成一个处理国际政治事务的最高机构——“世界元老院”,以制止战争,“保卫公共幸福”。
  1667年5月,夸美纽斯把新作《和平天使》寄给英国和荷兰的代表,以“和平天使”的身份,呼吁全世界一切民族,在讨论国际关系时,应宣传宗教宽容思想。
  夸美纽斯在晚年,为世界和平而大声疾呼,真可谓是渴望和平的使者。

客逝荷兰

  1688年,夸美纽斯写成《唯一的必要》一书。他把这部作品献给荷兰的鲁布拉赫亲王,恳求亲王宣扬和平,谋求公共幸福,这本书还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我整个一生不是在祖国,而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我的住处时时变动,没有一个我永久住过的地方”。
  1670年11月初,夸美纽斯病倒在床,可他仍不忘“兄弟会”的前途和命运,即使在临终之际,对尚未完成的“泛智论”著作还耿耿于怀,仍然不忘教育事业。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一再嘱咐要整理好他的所有手稿和草稿,以待出版,留给后世。
  1670年11月15日,夸美纽斯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与世长辞,遗体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尔登。
  夸美纽斯是新教育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这位“捷克文化巨子”始终不渝地热爱着他的祖国。他是捷克民族独立的捍卫者,也是一个不懈奋战的和平战士。
  “夸美纽斯是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

为您推荐

霍尔巴赫②

  霍尔巴赫(1723~1789)   简介:   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者。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商人家庭,1735年移居法国,1744年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读书。1753年继承伯父遗产和男爵封号,称为霍尔巴赫。与狄德罗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

张横渠②

  张横渠(公元1020~公元1077年)名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   张载青年时学过兵法,曾想组织民间武装,抵抗外来侵略,收复甘肃洮西失地。但生平除在祁州、大梁、明州任职外,就一直在家从事著述。因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

张立文②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

柯罗齐②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②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知名的,现代运动的主要影响人,也是促长复苏的学者。他还被誉为是“的院长”。他的理论也影响了之後的经济学家如、等人。   童年和家庭背景..

阿那克西美尼②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70年 - 前526年),、的第三位学者,是的学生。他继承了前两位泰利都学派哲学家的传统,也是该学派最后一位哲学家。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

文德尔班②

  文德尔班(1848~1915)   Windelband,Wilhelm   哲学家。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1848年 5月11日生于波茨坦,卒于1915年10月22日。早年在耶拿、柏林和哥丁根等大学受教于K.费舍和R.H.洛采。先后担任过苏黎世、弗赖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