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冯·洪堡特②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767年生于波茨坦。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洪堡大学。1810—1819年任外交官。19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和歌德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康德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最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洪堡特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曰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洪堡特第一篇有关语言学的著作是1820年6月29曰在柏林学会宣读的一篇报告《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在这篇文章里他起草了他所设想的语言哲学体系的纲要。1828年,他发表了《论双数》一文,这标志着他在语言研究上完全转向理论研究的开始。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项工作是《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写作,这篇巨著共分三卷,陆续出版已在他去世以后的1836—1840年。书中附有一篇长达300多页的绪论,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这篇绪论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代表作,对其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洪堡特有关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的论述,是他的语言理论的精髓。他认为语言绝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活动。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运用手段却极为有限,这些手段并不为个人独有,而是所有语言使用者的“共同本质”。对于语言和民族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它又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所以,研究语言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应该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相结合。
  洪堡特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进一步考察了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任何语言都具有接受一切事物并且将其付之于表达的灵活性,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对人的认知活动形成绝对的制约。在他看来,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其萌发是由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持外部交际的需要。洪堡特细致地考察了许多语言,以词的语法形态为主要依据,将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言,梵语则是典型的屈折语,包括粘着语在内的所有其它语言处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但没有优劣之分。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予以歧视,或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欧洲语言学界魏斯格贝尔等的“新洪堡特派”,美国的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语言思想,他的许多富有创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有极其深刻的意义,为当代语言学研究者所瞩目。
  威廉·冯·洪特堡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洪堡生长于柏林的泰格尔,1787年与之后成为知名科学家的兄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Universit?t in Frankfurt/Oder),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哥廷根(G?ttingen)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 1809年2月起,洪堡从外交官调任为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掌管普鲁士所有的教育文化事务,在他短暂的任期内,洪堡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 而他另外一个更大的贡献,则是依照自己「研究教学合一」的理念,于1809年创办了柏林大学。但事实上,柏林大学于1810年开学时,洪堡本人则已经离开文化及教育司,而远赴维也纳担任普鲁士特使了。 洪堡1819年辞去公职,此后一直在泰格尔的老家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直到1835年辞世为止。

为您推荐

张顺江②

   张顺江   世界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客座教授、高级督导。我国第一位决策学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创..

施蒂纳②

  施蒂纳(1806~1856)   Stirnen,Max   德国哲学家。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原名J.C.施米特。 生于巴伐利亚的拜洛伊特。1835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员,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是柏林“自由..

侯惠勤②

  侯惠勤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   男,1949年2月生于市。 197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教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

马克斯·舍勒②

阿那克西米尼②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约前588或585年~前526或525年)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人,是的学生。出生于中亚的莱普沙克斯。他继承了前两位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的传统,也是该学派最后一位哲学家。他认为“气”是万物的..

奥托·魏宁格②

  《性与性格》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白   2007-11-03 12:28:19 来自: resai1囧high得是时候 (北京)   性与性格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必须得承认,这是一本天才之作。魏宁格年纪轻轻就博..

马尔科维奇②

  马尔科维奇(1920— )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主席,南共联盟中央主   席团主席。1920年6月28日生于塞尔维亚索波特区的波波维奇一个教   师家庭。中学毕业后在贝尔格莱德医学院学习。1938年加入共青团,次年   加入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