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舍恩②

  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1930-1997)
  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美国“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
  他的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对这一思潮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纳德·舍恩主要学术研究成就

  舍恩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位,早在1983年,舍恩就认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在实践中变成研究者,并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一种新的适用特定情境的理论。1987年,舍恩给出了反思性实践的定义,
  舍恩主张以“活动中的反思”为原理的“反思性实践”去替代以技术理性为原理的“技术性实践”。反思实践的特征在于: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学识。
  “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反思”。

与阿吉里斯在学术研究上的合作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他与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合作,提出了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理论
  与阿吉里斯指出行动理论的存在
  舍恩和阿吉里斯认为,人们总是在设计自己的行动,在任何相互作用中,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追随者还是观察者,人们的头脑中都会形成如何有效行动的计划。他们把人们的这些 计划称作为行动理论。实际上,这些行动理论就是如何有效行动的因果理论。因果推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方法,朔含(Y.Shoham) 曾经指出:“如果在科学推理中普遍使用因果推理,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完全支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判断力。”人们会预测估计自己的行动所达成的结果及其意义,并 依此来理解外在环境,而这些又会回过头来引导他们的行动。当上述行动发生时,人们一边检视自己行动的有效性,一边同时检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是否恰当。
  舍恩和阿吉里斯指出,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他们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他们 二人认为,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第一种是名义理论(espousedtheory),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这种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 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的理论;第二种是应用理论(theoryin-use),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种行动理论 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例如,一个领导,当他向员工宣布“我承诺尊重员工的自主性”时,他的名义理论是保障员工自主权的自治观,但 是,他的这种承诺行为所能够推断出来的行动理论,恰恰是与自治对立的他治观。自主性本来是内在的,而外在的承诺和保证所增强的,正是与自主性背道而驰的依 赖性。那么,员工听了这个领导的承诺,他们也可能会跃跃欲试表现出某种“自主”,却下意识会增强对领导承诺的依赖。阿吉里斯和舍恩发现,虽然人们的名义理 论是千差万别的,但大多数被研究者却具有相同的应用理论。因此,名义理论与应用理论之间并不是一致的,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人们一般很难意识到这种 差距的存在。因为这种无意识也是被设计的,这种不一致同样也是被设计的。例如,我们要批评某个人时,为了保持对方的面子,就要以委婉的方式掩饰这种批评; 为了使对方不太难堪,又要使对方感觉不到这种掩饰(掩饰的掩饰);还要为了使批评者自己心理平衡,再把这种掩饰变得无意识化。人们因为使用这样不自觉的习 以为常的应用理论而在组织中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难题,如果能把这些应用理论显性化,就能解释、预测这些矛盾和难题,也就有了改变它们的基础。
  与阿吉里斯研究发现“行动习惯”的存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舍恩和阿吉里斯发现,个体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行动,是因为他们从孩提时就一直接受着这样的训练,经过长久的社会化过程,已经 将这样做视为理所当然。人们从事某些行动其实并不是特别留意的。他们做许多事情是因为在孩提时代被训练做它们,因为其他人也以同样的方式行为,而且在他们 的环境中这么做是常规性的。人们学习而形成习惯,进而逐渐发展出自动反应。但是应该注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行动自发完成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不是出于有意 识的动机,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 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从不曾思考过自己与他人的应用理论,自然也就缺乏改 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同时,人们过去所学到的东西可能还会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阿吉里斯与舍恩之所以重视建构应用理论模式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模式 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提高组织的成效。

为您推荐

劳思光②

  劳思光先生,哲学系荣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及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师范大学及国立政治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华梵大学讲座教授、东吴大学客..

艾茵·兰德②

  艾茵·兰德(Ayn Rand 1905年2月2日 - 1982年3月6日)原名“艾丽丝·日诺维耶夫娜·罗森包姆”(俄语: 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国哲学家、小说家。她的哲学理论和小说开创了客观主义..

阿贝尔·冈斯②

  阿贝尔·冈斯 (AbelGance,法国)   1889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诗人、作家、哲学家及演员。1912年在百代公司担任编剧,编写《祖父的犯罪》,《黎希留时代的一个月夜》,《蒙娜·丽莎的哀史》三剧本,导演了《恐怖的面具》一..

格奥尔吉·伊万诺维奇·切尔班诺夫②

列夫·舍斯托夫②

  列夫·舍斯托夫(Lev Shestov)于1866年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

夏皮尔②

  夏皮尔(Shapere,Dudley,1928~ ),美国科学哲学家。1957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大学,1975年起任马里兰大学教授,1983年兼任该校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委员会主任。夏皮尔的科学哲..

大阿尔伯图斯②

  大阿尔伯图斯(Albertus Magnus, Saint Albert the Great, 约1200~1280)   经院哲学家,家,科学家。1223年入多明我会(Dominican Order)。曾任多明我隐修院院长、雷根斯堡主教等职,并在、各地担任哲学教授,因知识渊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