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②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杭县( 今杭州市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生平简历

  1923年秋天,考入文学系。1925年,转入学习法语。1926年与、等人创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受到了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1936年6月,与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主编《》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代表作品

  《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诗人魏尔兰、中国的等人的影响。
  1929 年出版的诗集《我的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 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
  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版。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1989年《戴望舒诗全编》出版。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后者如、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

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年,水沫书店
  《望舒草》(诗集)1933年,现代书店
  《望舒诗稿》1937年(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年,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年,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诗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法国 沙多勃易盎著,1928年,开明书店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 沙.贝洛尔著,1928年,开明书店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年,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 保尔.穆杭著,1929年,尚志
  《爱经》古罗马 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年,水沫书店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年,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 伊可维支著,1930年,水沫书店
  《一周间》 苏联 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年,水沫书店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 莎士比亚著,1930年,金马
  《青色鸟》法国 陀尔诺夫人著,1933年,开明书店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年,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 梅里美著,1925年,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年,商务印书馆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年,商务印书馆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年,商务印书馆
  《比较文学论》法国 提格亨著,1937年,商务印书馆
  《密友》意大利 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年,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 波德莱尔著,1947年,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 洛尔伽著,1956年,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译诗集》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名作赏析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 ,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彳亍(chì chù)
  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当你们回来,
  朋友啊,不要悲伤,
  从泥土崛起他伤损的肢体,
  我会永远地生存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在你们的心上.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然后把他的百骨放在山峰,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嚗着太阳,沐着飘风: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你们应该永远的记忆. 
  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后人评价

  戴望舒: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蓝棣之)
  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他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尽管他很快就抛开了浪漫派,而倾向于象征派,甚至后来还倾心于后期象征派,但他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诗论零札》认为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如果拿40年代成长起来的穆旦的诗加以比较,一个重知性,一个重感情,区别是很显然的。番草在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当时他们那一批诗人所喜爱的诗,是兼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与象征主义的意象。戴望舒的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翻译诗歌

  戴望舒是知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成果斐然的翻译家。对于他的译诗,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和陈丙莹撰写的《戴望舒评传》曾辟有专节进行论述。陈丙 莹对戴的译诗给予了极高评价,说戴望舒的译诗“以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曲尽西方诗歌(特别是精微的象征派诗)深蕴的内容与繁富的音节,更是成了诗歌翻译学者们 学习的范本。”
  戴望舒从三十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收录在《戴望舒译诗集》中的就有包括雨果、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 尔·核佛尔第、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爱吕亚、勃德莱尔等诗人的诗作75首。关于译诗,戴望舒和艾略特一样,曾持“诗不能译”的观点,但后来的 实践改变了他的看法。他在1944年的《诗论零札》中说:“说‘诗不能翻译’是一个通常的错误,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 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里都永远保持它的价值。而这价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的。翻译可以说是诗 的试金石,诗的滤罗。不用说,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的翻译。”戴的译诗特别强调“忠实”。传神地体现出原诗的诗味、诗性与诗境。请看他翻译的魏尔伦的那首著 名小诗《瓦上长天》。
  魏尔伦的法文原诗为:
  Le ciel est,par-dessus le toit,
  Si bleu,si calme !
  Un arbre,par-dessus le toit
  Berce sa palme.
  La cloche dans le ciel qu’on voit
  Doucement tinte.
  Un oiseau sur l’arbre qu’on voit
  Chante sa plainte.
  Mon Dieu, mon Dieu,la vie est la,
  Simple et tranquille.
  Cette paisible rumeur-la,
  Vient de la ville.
  Qu’as-tu fait,o toi que voila
  pleurant sans cesse,
  Dis,qu’as-tu fait,toi que voila,
  De ta jeunesse ?
  再看戴望舒的译诗:
  瓦上长天
  瓦上长天
  柔复青!
  瓦上高树
  摇娉婷
  天上鸟铃
  幽复清
  树间小鸟
  啼怨声。
  帝啊,上界生涯
  温复淳
  低城飘下
  太平音。
  ——你来何事
  泪飘零,
  如何消尽好青春?
  陈丙莹评析道:
  在经过精心地雕字琢句译成的魏尔伦的诗中,我们会感到年青的戴望舒从这位异国的象征派大师俏丽的伤感的诗句中找到了知音。……诗人在翻译这些跳荡、轻倩的诗句时一定是很激动的。
  这首小诗意象很美,“碧瓦青天,高树清铃,天上静穆,人间温存,然而,如此良宵,‘我’却感到身世飘摇,心中不由然升起无端的苦恼忧愁……”周宁在《外国名 诗鉴赏辞典》中如是评说。他还说:“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极富音乐性,其许多小诗的魅力,尽在于此,国内译魏尔伦的诗,相对而言还是较多的,有些诗的意 境译得很高明(中国诗学中的意境大概是空间意义上的),但传神地翻译再现其诗的音乐性的,却很少,或许这是不可强求的,是语言本身的局限,笔者对比过数首 诗的译文与原文;最后觉得,还是戴望舒先生译的《瓦上长天》,虽能传其音乐性之神。”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戴望舒是诗人,因而诗心相通,诗情与共,善 于用诗的语言“以诗译诗”呢?
  另:其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被粤教版和人教版初三语文收录。

为您推荐

郑振铎②

  笔 名: 西谛、郭源新、落雪   性 别: 男   生卒年月: 1898~1958   民 族: 汉族简介  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

高行健②

【简介】  高行健(1940— ) 江苏泰州人,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著称。他与铁路..

严复②

1.个人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

方平②

林琴南②

林琴南基本资料  林琴南,即林纾(1852—1924年),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

王道乾②

  王道乾,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文学系,1949年又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回国后历任华东文化部秘书科、艺术教育科副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文艺月报》编辑部主任,上海文学研究所、上海作家协会组联室、..

飞白②

  飞白   '飞白'是指在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如宋《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