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华②

  傅东华(1893—1971),本姓黄,过继母舅,改姓傅,又名则黄,笔名伍实、郭定一、黄约斋、约斋,金华曹宅镇大黄村人。1912年,上海中学部毕业,次年进当翻译员,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14年起,先后在、北京平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高等师范教英语。1920年,在北京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在上海大学、上海任教并从事著译。一度任编译员。1932年任中文系教授。1933年7月,与主编生活书店印行的大型月刊《文学》,同时为商务印书馆编撰《基本初中国文》、《复兴初中国文》、《复兴高中国文》3套各6册,发行全国。1935年春,任暨南大学国文教授。次年,发起组织文艺家协会,号召文艺家共赴国难。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任《》编委,参与翻译斯诺《》。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翻译《》、《业障》等,编辑出版丛书《孤岛闲书》。1942年夏,应聘请携家眷赴福建建阳,途经金华时被日本侵略军俘虏,押至杭州日伪敌工总部。9月,由汉奸保释,主编汪伪《东南月刊》。次年,隐居上海从事著译及语言文字研究。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中华书局《》编辑所编审、《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语辞学科主编。是会员,上海市政协特邀委员。参加《》标点本清样校注,标点《汉书》等。译有西班牙《》,英 《》,古希腊《》等。专著《李白与杜甫》、《李清照》、《字源》、《汉学》、《现代汉语的演变》,散文集《山胡桃集》等。
  傅东华的译本《飘》在第一代中国读者中影响十分深远。在今天看来,他的译本用语灵活多变,行文自然,清楚明了。但是另外,由于时代的限制,傅东华的翻译远非尽善尽美。如在《飘》中,所有人名一律冠以中国姓氏,地名则是根据英文意思臆造,并没有忠于英文读音,与现代用语习惯差别较大,又让这本《飘》显得有点好笑。而且傅东华随意删除原本中大段的景物自然描写,也让译本失色不少。这种译法在今天看来并不可取。尽管如此,傅氏译本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为您推荐

林超伦②

  福建莆田人,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译。   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高考恢复后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职攻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1990年获英国的兰..

草婴②

  (1923— )生平简介  原名盛峻峰。文学家。1923年出生,(今)人。南通农学院肄业。1938年开始学习俄语,同时参加新文字研究会。1941年起,先后为《时代》杂志、《苏联文艺》杂志及《时代日报》译稿。1945至1951年任时代出..

陈源②

  1、陈源(1896—1970)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字通伯,笔名.江苏无锡人,1921年留学英国读中学,先后在、攻读政治经济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任外文系教授。1924年在的支持下、与、等共创《》杂志,主编该刊《闲话..

郑超麟②

曹靖华②

  曹靖华(1897年8月11日—1987年9月8日),原名曹联亚,五里川路沟口村人,翻译家、、,教授。1919年在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底回国,..

董乐山②

  董乐山(1924——1999)   1924年11月14日出生于,1999年1月16日于北京病逝。   1946年毕业于上海英国文学专业。全国解放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业务秘书,新华..

李赋宁②

  李赋宁(1917.3.24.- 2004.5.10.)生于,祖籍。西方大师,著名家,翻译家。英语系博士生导师。   1917年3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仪祉曾留学,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主持治理、扬子江,主办导淮和陕西泾惠、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