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彦毕勒格图②

  博彦毕勒格图
  博彦毕勒格图,(又译:卜彦毕勒格图),汉名汪国钧,字翔斋。蒙古喀喇沁部人,今属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于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生于该旗下瓦房村杖子院,卒于1921年秋(民国十年),终年68岁。其父名朝鲁,汉名汪良辅,是喀喇沁蒙古地方著名文人。他一生为喀喇沁王旗旺都特那睦吉勒、贡桑诺尔布两代扎萨克的管旗章京。汪氏家族世为喀喇沁王府长吏,曾有“八代为管旗章京之诰封”。此为喀喇沁贵族之外,一般蒙古人所任之最高官位。贡桑诺尔布继任和硕扎萨克之后,于光绪二十八年孟冬初一日(1902年10月31日),创办崇正文学堂(一般称“崇正学堂”)之初,任命罗卜桑车珠儿、朝鲁为崇正学堂只监督。
  博彦毕勒格图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民族贫穷落后的原因,寻求民族繁荣发展的道路。
  博彦毕勒格图利用十多年的时间,于初年翻译出版了《》一书。想通过它为蒙古族人提供学习的资料,达到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目的。他认为蒙古族地区历来只重视牲畜草场,对于文化知识则缺乏学习条件,主观上也不努力,所以科学文化被拒之门外。蒙古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逐渐减少,导致了整个蒙古民族文化素质偏低,经济上贫穷,政治上被人奴役。他在《辞源》一书的序言中说:'人应发愤图强,来保全自己的民族。'他认为蒙古族强盛的唯一途径就是重视文化知识。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博彦毕勒格图说:'只有读懂了书,明白了事理,才能跟得上现今的世界'。'要为整个蒙古地区创造学习的条件,多出版各种学习的书籍,养成整个民族热爱学习的风尚,只有这样,能人才能倍出,整个民族的兴旺从达才有希望 。'
  另外,博彦毕勒格图在《辞源》的序言中说他正在准备翻译出版一本《习惯语新义》。但这本小册子没有问世或许失传,至今还是个谜。

为您推荐

郑永慧②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8   民 族: 汉族   原名永泰。文学翻译家。祖籍(今),生于。1942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历任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助教,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震旦法律经济杂志》主编,上海..

李又然②

  李又然 Li Youran(1906~1984)原名李家齐,笔名又燃、李则兰等。浙江慈溪人。1927年旅欧留学,入法共,为《赤光》撰稿;回国后推广世界语,为《涛声》撰稿,任世界反战大同盟来华代表团翻译;1938年赴延安,入中共,为《七月》撰稿,历任..

黄加略②

  ——曾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近代中国译坛先驱   岳 峰 林本椿   在清朝前半期,有一位会法语翻译的福建莆田人黄加略(也叫黄嘉略,1679-1716),其法语名字是Arcade Hoangh (一说是Arcadio Hoamg,或Arcadiu..

陈喜儒②

老王翻译②

  老王翻译培训是王国振教授提议创办的,王国振教授现为“中国外文局国家人事部翻译职称考试培训”及“老王翻译能力培训班”笔译主讲老师。80年代初留美,专职从事汉译英工作近40年,定稿工作近30年,英文最高职称――译审..

黄邦杰②

  商界巨子黄邦杰(1821~1897年)   黄邦杰,名步,学名廷拔,字孟衢,号茹乡。祖籍莆田县渭阳村,后迁居涵江霞徐街(今涵东街道办事处霞徐居委会)。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   邦杰小时家贫,19岁赴宁波学习经商。不久,开设瑞..

张秉衡②

  张秉衡 Zhang Bingheng(1926-- )   北京人。编审。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1951年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副编审、编审,外语编辑室副主任。曾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