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观一村索铺巷3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
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
房、居室、书斋等16间。 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
这就是当代著名作家、杰出散文家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秦牧本名林觉夫,生于1919年,是归国华侨书法家林运三的三儿子。林运三是樟林知名人士,写得一手好字,人称“运三爷”,早年海外发家,花了五百个龙银在故乡购置房产,至今林家后代仍在
此祖屋生生不息。13岁时,他随父亲回国,便居住在故乡观一村这座小四合院里,17岁离开故乡到香港。
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和《秦牧生平传略》两块牌匾。内陈列秦牧遗物圆珠笔、旧眼镜、放大镜、稿纸、手稿……秦牧生前珍藏的工艺品、纪念品、相片、出席各种活动的光碟,用过的衣服。接受各种文艺团体的聘书、作品获奖证书、已经出版的著作及有关秦牧作品的研究书刊,还有生前友好送给秦牧的字画等。
秦牧故居2000年开始修缮,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7年的多方筹资,在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三级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故居的修葺工作,并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秦牧故居这座典型的“四点金”潮汕民居已被汕头市定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正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1919.8——1992.10),男,祖籍澄海东里樟林。我国著名文学大师。
秦牧于香港出生。3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回到故乡樟林。青少年时期曾 就读于新加坡端蒙学校、樟林萃英学校、汕头一中等学校。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过《广东教育与文化》、《中华通俗文库》、《作品》诸杂志。曾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糸主任。历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执行主席,并任《四海》杂志主编。曾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以作家身份访问过蒙古、古巴、新加坡和泰国。
出版《秦牧全集》十卷。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
他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赏、审美、文娱方面,使作品高于幽默和情趣,“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情趣谈之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