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简介
1973年,洪启出生在新疆和田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由于家里孩子多,无法养活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父亲不顾母亲的哭喊哀求,把洪启送给了一对来自浙江淳安的支边汉族夫妇——洪文标和余佑春。洪启就成了他们心爱的儿子。余佑春亲手把洪启从他的生母怀中接过来,抱回了家。她用温暖而透明的净水将那小生命身上的污垢洗净。看着手中胖胖的漂亮小男孩,余佑春由衷地笑了。洪启自此获得了新生,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世纪70年代,什么都缺,要搞到奶粉很不容易。母亲托一个上海来的朋友,搞到上海奶粉和鱼肝油,把心爱的儿子喂活了。
4年后,父母生下了洪启的弟弟洪雁。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但孩子们的合理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从小到大,洪启一直认定他们就是自己的血肉至亲,反而,看着父母百般疼爱哥哥,弟弟洪雁觉得自己像是被领养的。洪启从小非常调皮,老是欺负弟弟,但他们的关系依然亲密无间。
洪启儿时表现出的美术天分使母亲很高兴,母亲真的很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洪启穿衣服也很时尚,他每一次把自己想要穿的衣服款式告诉母亲,让母亲帮他做。他的衣服很另类,老师们有些看不惯。洪启是个固执、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有一次,因跟老师发生口角,老师把他赶出教室。出于愤怒,他没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从家里拿了一些钱,坐火车回到母亲老家找姥姥。得到消息后去接儿子焦急的母亲,与听到母亲要来的洪启坐着火车擦肩而过。母亲听洪启已经回家,一路哭了回来。一回到家,母亲就把知情的上海阿姨叫了过来,把洪启的身世全部告诉了他。听到自己的身世,洪启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因为从小他就听惯了别人说这说那的,他早已感觉到了,他在内心认定了这对疼爱他的夫妻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他也没有恨狠心的亲人,他反而要谢谢他们让自己拥有了这么疼爱他的父母和这么幸福的家庭。
母亲是个能吃苦的女人。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裁缝,在自己居住的那一片居民区有着极好的口碑。她每月的收入超过了拿固定工资的丈夫,但她的辛苦也远超常人,她往往从清晨7点忙到午夜凌晨,由于工作的特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她都是站着的。
母亲很爱吃鱼,从小洪启一直以为她最爱吃的是鱼头,因为每次她都要将鱼头与鱼身夹断,把鱼身的肉夹到洪启和他弟弟的碗里,懂事之后才明白这是母亲深切的疼爱。那段时间不像现在这么丰衣足食,鸡蛋很难买,一般家庭的孩子很少能吃上鸡蛋。洪启回想起小时候说:“小的时候经常能吃上鸡蛋,有一次,我还拿鸡蛋跟邻居的女儿换她的面糊糊,把邻居的女儿给高兴坏了。如今,母亲还拿这件事情笑话我。”有一段时间,洪启做广告音乐收入还不错,总想带母亲和家人去好一点的餐厅吃饭,但母亲总是非常坚决地拒绝,她说:“有那些(吃饭的)钱我给你存着,以后结婚时用。”
洪启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17岁就参军当兵。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塔里木河的沿岸,主要任务是看守劳改农场。像他那样不愿意受约束的人来到部队很不习惯,认为部队是地狱。刚到部队3个月,洪启就试图逃跑,结果被抓了回来。看着别人给家里人写信、诉苦,要求调回去,他也给家人写信,但最终还是没能调回去。慢慢地,他开始习惯这全新的生活,他开始了解社会,开始明白,面对社会的竞争,他根本不具备任何条件去参与。部队成了他生活上的一大转折点。看着与自己成长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他心里产生无限激情。在戈壁滩上行走时,在夜晚空寂无人的岗楼上值班时,在酷热的烈日下的工地上,他产生了最初的歌唱的欲望,并从最初的吟唱发展到尝试着创作歌曲。
从部队复员,洪启被分到兵团四建工会。第一次来到办公室,见办公室的人拿着报纸,相互闲聊,洪启觉得这份工作与自己无关。他向父亲借了300元,坐火车来到了西安,从此开始了漫长、艰辛却又乐趣无穷的吟唱生涯。洪启对其中的苦不以为然,他天性乐观、自信。
洪启在北京时,邀请母亲来北京玩,要她坐飞机来,母亲还是固执地坐硬座过来了。在北京待了20天,母亲经常提一瓶开水,拿上10元钱,去天安门转转。这20天,看着儿子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想到了洪启的亲生母亲,那个舍不得儿子肝肠寸断的漂亮女人。她对洪启描述他生母的美丽和离开儿子时的那种痛心。她说,如果洪启愿意,她可以带他去看生母。洪启没有表态。母亲回去时依然固执地坐硬座。让母亲过上安详的晚年是洪启心中最大的愿望。
洪启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也曾渴望见见是什么样的女人把自己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他能见到自己的生母,他想自己应该是很平静的。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幸福了。他说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虽然不是衣食无忧,但他觉得他得到的更多。他得到了父母亲的疼爱,他们的宽容、理解。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他的母亲余佑春和天底下所有勤劳善良的母亲一样,是他最热爱的人。生母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
主要作品
红雪莲 20051.回乡之路
2.红雪莲
3.我是一只离群的鸟
4.革命时期的爱情
5.城市黄昏
6.送别
7.红旗谣
8.流浪人
9.是不是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2007
1. 遥远的你和你
2. 海市蜃楼试听
3.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4. 不要惊动草里的羊
5. 我站在你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6. 诗人努莆拉
7. 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
8. 雨水
9. 美
10.雷锋日记
其他内容
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2001年发起“新民歌运动”。从小的生活背景让他对维汉文化兼收并蓄,所以他的音乐理念不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而是以诗人的眼光审度音乐 .《红雪莲》不是可以感动一个时代的唱片,但至少洪启在里面唱出了一个诗人的美好情怀,没有矫饰和愤怒,心平气和地唱着理想和忧伤。洪启的音乐受美国20世纪60年代民谣影响比较大,歌词基本上以歌谣体为主,便于叙述故事,在《红雪莲》和《我是一只离群的鸟》中,这一特点得到了最大发挥。洪启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很多歌曲都描述着归途或出发,比如《回乡之路》、《流浪人》,甚至还翻唱了李叔同根据美国民谣填词的《送别》。总之,发自肺腑的歌声是动人的.王小峰在其主笔的《三联生活周刊》中撰写了这张唱片的第一篇评论“至少还有歌唱”,文中称,“我相信,《红雪莲》是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最缺失的声音之一,民谣在任何时代和地区都植根在民间,但是在进入工业时代后消失了,在今天,流行音乐中越来越找不到真挚、情怀和歌唱,当人们失去这种情感,只能在泛滥的商业歌曲中透析出一点点伪感动,真正的感动也因为失去了歌唱而慢慢消失。”
而著有《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一书的袁越则在《音乐周刊》上这样评价道:“专辑中的9首歌曲全部是节奏缓慢的吉他弹唱,没有架子鼓,也几乎没有用到任何电声乐器。这些歌曲抓住了中国民歌的精髓,那就是讲究意境之美。论节奏,我们比不过非洲人。论旋律,我们比不过欧洲。论和声,那更是中国音乐的弱项。但无论是中国古曲,还是中国民歌,都特别讲究意境。那是一种无法言说,却能深深进入到听者骨髓之中的感觉。”
相关评价
你说你需要真正的爱情不是虚伪的表白
——洪启《红雪莲》特约撰稿 朱 立
洪启是谁?
外界都说,他是个传奇:出生在新疆和田一个维吾尔族家庭,从小由浙江支边到新疆的汉族父母所收养,在大漠当过兵,也曾流浪四方,结交甚广,1993年在北京开始创作民谣,单曲《红雪莲》曾在排行榜上停留一个月之久,2005年发表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红雪莲》,国内重量级乐评人称之为“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最缺失的声音之一”、“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但洪启自己说:“我就是个做音乐的。”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回头看看,洪启发现“最好的歌都写在生活最贫困的时候”。2000年,他饥肠辘辘地跑到朋友王佩家里去蹭饭,两人聊起了音乐。洪启想写歌、唱歌,却连一把吉他都没有,王佩送给他一把旧吉他,就这样,洪启写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我是一只离群的鸟》等后来广受好评的歌。
做了15年民谣,洪启觉得自己的状态基本没什么变化,赚的钱刚够生活。2007年,他出了第二张专辑《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星外星唱片”的老总周小川统计过,到现在为止一共卖了2299张。但洪启对目前的状态还是满意的:“起码我还能够做唱片,做演出,接下来还能到西湖参加民谣节。”
出唱片是一回事,在台上唱歌又是另一回事。“站在舞台上,我很快乐。唱着自己的歌,能带动台下成百上千人的情绪,有一种特别的快感。”
今年35岁的洪启打算推出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更长远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做五六张专辑。民谣是海洋,他觉得,起码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有用不完的创作素材,它们就来自新疆和阿里木江的民歌。“一个歌手应该多产,应该在创作上精力充沛,就像鲍勃·迪伦那样,到六十多岁时就出了七八十张唱片,到现在还在写歌、写书。”
最近洪启读了鲍勃·迪伦写的故事书《Forever Young》,书名来自他1974年创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洪启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词:“你可以修一个楼梯到星星上去/攀登每一级阶梯/这样,你可以永远年轻。”这句话写得太绝了,很美,有童心,又有诗性。于是,洪启把MSN签名改成了“你可以修一个楼梯到星星上去。”
都市快报:什么是民谣?
洪启:民谣就是民间的歌谣。在农业时期,民谣一般就是农民唱的歌。但是现在这个概念不一样了。民谣是知识分子的歌谣,是一种带有人文气息的歌谣,它未必是乡村的,但一定保持着看待世界的某种态度和观点,以此为核心进行创作。比如鲍勃·迪伦的歌就属于民谣,他的态度是反战。
都市快报:杭州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洪启: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我从小就被送给现在的父母收养,母亲是淳安人。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还在淳安生活了两年。我很爱我的母亲,所以我对杭州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其实心理上一直把浙江当成自己的故乡。
洪启,你在哪里?
文:李皖
洪启这个人,很江湖,我和他的交往不像是朋友倒像是酒肉朋友。但他的歌曲却又是那么纯,那么美,那么内向,那么封闭。我把这个困惑说给另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想了一下说:你认真听一听,那歌里的纯是假的。
在听过成桌成桶洪启的坏话后,我差不多在潜意识里把他当成了一个坏人。这个时候我再拿出他的《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回头听,反复听,还是感动,还是很纯。
洪启是个分裂的人。现实中的洪启,江湖、酒肉、贪杯、暴食、爱色、滥交朋友、生活混乱、花花心肠;歌曲中的洪启,纯洁、正义、善良、高尚、忠于爱情、封闭保守。这不是传言,我也有所眼见。我怀疑他有双重人格。
所有朋友的恶感、厌恶、甚至到绝交,有一点需要反思,就是洪启是个维吾尔人,可能与汉人真的有文化上的差异,尤其在两性的操守上,在钱财的信用上,对文化差异的不察可能导致道德判断的失真。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中,我最喜欢的不是这首对新疆小偷显示人道主义的主题歌,而是《遥远的你和你》、《我站在你妈妈看不到的地方》、《雨水》、《雷锋日记》这几首。
《遥远的你和你》有当今中国最美的木吉他,这木吉他简单、丰富、带着新疆味,连接上更地道的新疆味——一串弹拨尔的独奏。在洪启的唱片中,经常有新疆名手演奏木吉他,甚至有冬不拉的名手采用冬不拉的定弦弹奏木吉他。这样的木吉他非常美妙而且异样,你不可能在别处听到,木吉他的习练者听了可能就想模仿,可是却永远摸不到跟它一样的和弦和指法。
《遥远的你和你》的歌词是一首诗,里面很妙的一句话是:“我已经不相信,这城市里还有爱情,但是遥远的你和你总在一起。”更妙的诗出现在《我站在你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开头就很妙:“我站在你梦里看着你把我想,我站在你心里看着你的迷茫……”同一歌词形式和同一旋律动机的反复、级进、变化,成功地建立起这首歌的缠绵和深情。粗糙的、浅尝的、不合格的诗人洪启,却是一个合格的歌词家、优秀的词曲作者,他附的那本诗歌小册子,成熟之作几乎没有,但他的这一首歌,美妙不可方物。
这是最能体现洪启特色、又使人感到有点意外的一个作品。歌曲唱到第二段,情歌变成了人民文艺,希望、飞翔、坚强这些字眼,都不是儿女情长私人寄语,而带有革命理想主义和社会进步的色彩,令人鼓舞。但更意外的是它转向了第三段:“我站在远远的那个角落,我蹲在远远的那个墙角,我站在你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等着你。”居然是一个初涉情事的大男孩,怕着女孩的父母,与女孩偷偷谈着恋爱。这个形象青涩、纯情、天真又动人至极,带着小镇和街巷的印记,有着底层生活的原色,民歌中少有,流行音乐中不见。最绝的是,你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出自每日呼朋唤友、寻芳猎艳的江湖浪荡子洪启之手。
《雨水》请来了女声助阵,像上一张的《红雪莲》一样,成为专辑里唯一一支女声歌、最好听的歌,毫无疑问,也是2007年最好听的歌曲之一。
洪启《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是2007年最好听的专辑之一,一张优秀的专辑,所欠缺的只是力量。在需要力量时,洪启请来了《雷锋日记》,请来了拉丁美洲民歌母亲比奥莱塔·帕拉,但是洪启,你在哪里?
在私欲汹涌、物欲汹涌、艺术变为娱乐、人民生活几乎只剩下经济生活的当代,《雷锋日记》昭示了它那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用童声和革命文艺旋律唱出的这段日记,显示这价值观依然强大,它并非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卡通,而是普世、永恒的道德标杆:
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已完全滑向另外一个世界,今人听起来,雷锋当年的这些诘问已经不像是诘问,而变成鞭子的抽打。洪启对这段词的成功谱曲再次让我意外,不是旋律的美,而是感情的真,真实、真心、真诚、真挚、温暖、强大,有着胸怀人民和集体事业默默自省时的大美,一切正仿似雷锋当年的情怀。
但是我还是要问,洪启,你在哪里?
专辑中唯一表现出精神感召力的歌,力量来自于借用,这已经暴露了问题。是的,拉丁美洲缺少一个游击队员,我们缺少一个歌手,但洪启还不是这个歌手。我们不说生活的洪启和歌唱的洪启是分裂的,暴饮暴食和纵情无度损害了他的嗓子,损害了这些歌曲的优美表达。我们也不说洪启标榜的社会理想和他的歌曲创作是分裂的,他有为人民歌唱、击退时风浊流、彰显社会正义的抱负,但他只能唱一些不痛不痒、缺乏分量的好听歌谣,口号只是口号,完全进入不了歌唱。我们单说说《雷锋日记》。《雷锋日记》产生于60年代,完全没有经历之后40多年中国人从肉体到灵魂的颠覆抟旋,它美好是美好,强大是强大,但在今天的价值纠缠面前,它有理想的感召力,却无法解剖和解决具体精神世界的复杂矛盾。我们的问题或许是:如果雷锋还活着,他该怎样应对当今这个社会?
洪启的问题,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我们的人格是分裂的,我们的正义缺乏力量。洪启的歌曲大多是封闭的,没有脉管通向广阔的社会、纷繁的变迁,不能反映时代,只是一方旧物;洪启的道德观是陈旧的,没有反映经历了沧桑巨变的精神成长,无力应对这个时代的复杂性;洪启鼓吹的政治抱负是无能的,它在宣言时鼓舞人心,变成精神产品时却苍白局促狭小。迄今,我们依然缺少一个灵魂,一个健康、美好又强大的人格,像那个时代的雷锋那样,强大到足以立在时代的所有矛盾、激流、价值冲突之上。即使通过艺术的塑造,这样的一个人格,也还没办法诞生。但我们应该努力,从洪启这一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