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②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今属省)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之一,与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大复山。
  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在“七子”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梦阳,“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何景明传》)。他也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他在《述归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于古人之文,务得其宏伟之观,超旷之趣”;“不坠古人之余烈”。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正德年间,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车马填门巷”(《何大复先生年谱》)。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著有《大复集》38卷。
  何景明(1483-1521),信阳人,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一号大复山人。父号梅溪,封征仕郎、中书舍人。兄弟4人,景明居小。8岁通诗和古文,有“神童”之称。弘治十一年(1498年),应乡试中举,年仅15岁。后到京城求学,以年幼才高名满京都,皇族人急相迎致一见,“所至聚观若堵”。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在京与名满天下的文人李梦阳、文冠“山河”的边贡等交游文坛,攻古文辞。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共同向统治文坛的“台阁体”文学发难,发动文学拟古运动,使京城内外为之倾倒,称弘治“十才子”。又与李梦阳、、、、、合称为复古派的“前七子”,天下推举景明、梦阳、祯卿、边贡为“四大家”。李梦阳称赞何景明“是时少年谁最文?太常边丞何舍人”。景明居官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正德初年,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景明毅然上书礼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言极其激烈。事为刘所闻,对何百般忌恨,伺机报复。景明弃官加乡,虽被追削官职,但不屈服。正德六年(1511年)刘瑾败死,经大学士李东阳提议恢复何景明的中书舍人,何上任后依然“志操耿介”。李梦阳入狱,众臣不敢秉公直言,独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出梦阳。正德年间朝政腐败日重,皇帝收宦官为义子,养佛僧于内廷,不理朝政。景明上疏指责“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言词激烈,看到奏疏的人无不为之缩舌。不久,进吏部员外郎。保景明名起东山后,达官贵人争以结交为荣,皇帝的义子宦官钱宁,送一古画求他题词,景明说:“此名笔,毋污人手。”空留多年,终不给写一字。何景明一生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他任陕西提学副使时,教学生专攻“经术世务”,选择优秀生到正学书院学习,亲自讲解经学。嘉靖初,忽然呕血,辞职回乡,到家6天后病故,时年39岁。
  何景明一生“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称有“国士风”,终身勤奋,留下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当时集成26卷,后人续集分类至69卷。另有《大复集》38卷,《乡射礼直节本》、《雍大记》30卷,《学约》、《大复论》等3卷,《校汉魏诗》14卷,编定王右丞诗集5卷。
  何景明 (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自幼刻苦好学,8岁能作诗文,有'神童'之称。15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以后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后积劳成疾,告病归里,病故,时年39岁。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书给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极激烈。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弃官回乡,虽被追削官职,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刘瑾败死,何景明复官上任后,依然'志操耿介'。当文坛盟友李梦阳受迫害关江西牢狱时,众臣不敢秉公直言,惟何景明冒险上书吏部,救出李梦阳。正德年间朝政腐败日重,皇帝收宦官为义子,养佛僧于内廷,不理朝政。何景明上疏指责:'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在进职吏部员外郎时,大宦官钱宁拿一古画想请何景明题字,何景明说'毋污人手',空留多年,终不给写一字。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信阳,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明史》记载:'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何景明谦恭好学,从不以才凌人。19岁中进士后,在京与李梦阳等人合力倡导改革文风,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相号召,反对台阁体,天下文士翕然从风,遂成为明代文坛'前七子'(其他6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四大家'(其他三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的首领,并成为'后七子'的开山人物。传世著作有《大复集》38卷,《雍大记》30卷,《大复集》二卷,《何景明诗集》26卷及《何子杂言》、《学约》等十多种。在明代诗歌集的《明诗别裁》中就选了何氏的48首,为全集之冠。400多年来,《大复集》翻刻版本就有二十多种。河南巡抚蔡汝楠曾为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并亲撰碑文。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何景明、李白、杜甫、高适、李梦阳而立。何景明著作多收入《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又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因而,何景明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何景明墓位于信阳市西北3公里的金牛山管理区飨堂村,这里面向贤首山,背依连绵的山岭,傍依涓涓的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墓前原有何大复先生祠(即何家飨堂),大门墙上书有'世科'二字,后堂供奉何氏历代祖宗。祠外道左有神道碑,墓在祠后,墓前设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青石透雕牌坊,横额书'天赐灵原'四字。墓前御祭有神道石刻仪仗,计有文吏、武士、狮子、马、猪、羊各一对。祠与飨堂,早年毁于战火。碑与牌坊等在十年浩劫中被列为'四旧',遭到砸毁。现在墓地仅留圆形墓冢,高2米、周长约15米。冢上及周围有松柏、翠竹及石雕残块。

为您推荐

慕云飞扬②

作者简介:  男,原名卢晓黎,1986年生于广西三江县。2007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出版长篇小说《爱在那季节》(又名《凋零的月季》)、自编诗集《当流星划过夜空》,多首诗歌入选80后朦胧诗选、80后诗歌档案等多种诗歌版本..

刘哲②

  1、刘哲(1880-1954)   字敬舆,永吉(今)人。世代农耕之家。刘哲早年宦游外地,先在北京政府任民国教育总长后迁往南京政府任监察院副院长,其兄刘耀也离乡迁吉林经商,刘哲在外面为官做事与故乡联系甚少。   他自幼聪颖,..

陈一源②

  陈一源   陈源 (1966~)   chen yuan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人民文学作家俱乐部会员。原名陈伍凤,又名陈一源。河北人,生于浙江洞头。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结业,国家科委金桥奖获得者。系中国散..

陈所巨②

罗洛②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和散文家。   罗洛(1927-1998) 原名罗泽浦。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历任上海军管会轻工处文书,《》记者,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图书馆馆员,情报资料室主任、副..

徐陵②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人,之子。间,骈文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时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今存《》6卷和..

巴尔蒙特②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Бальмонт 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1867-1942)   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童年时代大量阅读,尤其对诗歌感兴趣,尝试自己写诗。1890年以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