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克②

  彼得拉克(1304—1374年),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
  彼得拉克的父亲原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因与黑党领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迁居到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得拉克就在这里出生。以后又经过几次搬迁,在1312年他们家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教廷就在那里。因此彼得拉克与教皇等上层分子都有密切联系。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义活动。
  彼得拉克少年时就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品尤其感兴趣,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因此,从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同年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
  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作为诗人,彼得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去罗马。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彼得拉克的诗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著称于世。
  1374年7月19日,彼得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彼得拉克的世界声誉与瑞士的渊源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出生于700年前。直到今天,这位托斯卡那的诗人和思想家仍然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位领袖人物。
  在瑞士,彼特拉克也同样非常受尊敬。早在16世纪,他的标准版的作品集就已经在巴塞尔公开印刷出版。
  “我过去曾见识过巴塞尔这座尊贵的、几乎完全拉丁化的城市。我发现,这座城市与其他所有意大利以外的城市相比有一种特有的、拉丁式的友好气质。他们会为罗马皇帝的到来花上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这在我看来不仅不会令人生厌,反而觉得相当容易接受。”
  那是1357年。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在他的论文《宗教之安逸》中再一次对在巴塞尔的逗留作了一番追忆。在此之前一年他接受维斯孔蒂家族的外交任务,也曾来到这个莱茵河边的城市并作了停留。
  'laquo; 巴塞尔与其他所有意大利以外的城市相比有一种特有的、拉丁式的友好气质。 'raquo;
  彼特拉克 在这样一个“几乎完全拉丁风格”的城市的停留对他来说是愉快的。他离开巴塞尔后去了布拉格,为了会见在那里的皇帝卡尔四世;当他一个月之后再回到巴塞尔的时候,这里却已经因为地震而变的面目全非了。
  “突然间,我的面前就只剩下一堆堆的石砺和瓦片,以及人们沉默和恐惧的表情,他们的目光和精神都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下变得呆滞。”彼特拉克如此描述他亲眼看到被地震摧毁了的巴塞尔的感受。自然现象在他心中激起对生命短暂与有限的感知,这也在日后成为了他哲学思考的中心论题。

一位巨人的700年

  在巴塞尔逗留期间只是彼特拉克一生中无数游历经历中的一段,他的一生可以被视作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彼特拉克1304年七月20日出生于阿雷佐(Arezzo),然而他始终感觉自己是属于佛罗伦萨的,他的家庭也正是来自于这个托斯卡纳的首府城市--佛罗伦萨。
  其实彼特拉克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设在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廷中度过的。而他在文学和哲学上的影响从法国南部一直延伸到整个欧洲。
  彼得拉克是学法律学出身,但是很早就开始关注人文科学。他是最早建立个人图书馆并努力接触古典哲学和科学的人之一。在他所在的时代,他被尊为学者、语言学家和作家。
  因此他也被称作“人文主义之父”。他的意大利文诗歌首先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另外,彼特拉克的名字同另一个人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她就是劳拉(Laura),那个他在《民歌拾遗》(德文名“Fragmente in Volkssprache”)中尽情歌咏的女。这部作品还有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歌集》。
  彼特拉克诗风的诞生
  在16世纪,《歌集》这本诗歌集成为各种诗作的创作样本。它描述了相爱的人在一起时以及失去恋人后的心境。它可是说是一种永恒的诗化了的爱之痛。
  这样就诞生了所谓的“彼特拉克派”这种创作风格,它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整个意大利和法国的文学创作。很多作品还被写进了乐曲中。
  《歌集》中的诗作被配乐成了田园抒情乐。“彼特拉克将这种作品形式发展成一种在当时非常流行的文体,甚至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路易奇'克拉雷利(Luigi Collarile),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科林根塔(Klingental)博物馆彼特拉克展的管理人这样评价彼特拉克的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接着她补充道:“这里的所谓大众当然仅仅是指那些具备文学修养的精英份子们。”
  'laquo; 16世纪的时候,彼特拉克的作品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 'raquo;
  路易奇'克拉雷利,巴塞尔大学 彼特拉克的作品在德语地区被接受的过程却同在法语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在那里,首先获得成功的是他的拉丁文作品。不过最终广受欢迎并为他赢得世界声誉的既有他的意大利文作品(《歌集》、《凯旋》),也有他的拉丁文作品(信件、《秘密》)。
  今年是彼特拉克诞辰7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筹办着各种纪念活动。到处是关于这位大思想家和诗人的展览和研讨会。在意大利甚至为庆祝他的700周年诞辰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展览会提供了重新发现彼特拉克的机会
  在瑞士,各个高校为彼特拉克年专门安排了关于他的讲座和报告。有两个展览专门用于介绍彼特拉克对欧洲思想史的影响。
  在苏黎世的施特劳霍夫(Strauhof)举办的展览以《歌集》中的著名诗句作为其展览的标题:“我是夏天里的冰,冬天里的火”(“E tremo a mezza estate, ardendo il verno”)。
  第二个展览将在八月末在巴塞尔的小科林根塔博物馆举行。这个展览的题目是“Nel libro di Laura”(走进劳拉之书)。根据管理人路易奇'克拉雷利的介绍,这次展览将集中展示多件彼特拉克作品的不同版本和原版,以及那些令他受到启发并给他带来灵感的书籍:“这次展览还将把重点放在彼德拉克派这一文化现象对意大利、法国的文学以及对音乐的影响上。”
  实际上彼特拉克派,或者说以爱之痛为题材的诗作,正是借助印刷术的发展才有机会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因此巴塞尔作为当时印刷业的中心对彼特拉克和其他学者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1581年,在这座莱茵河畔的城市印刷出版了最后一版完整的彼特拉克作品集。
  影响超越巴塞尔
  在意大利,1470年出现了第一版彼特拉克作品。但当时的作品还只是单行本。在巴塞尔,1496年约翰内斯'阿梅巴赫(Johannes Amerbach)印刷出版了彼特拉克的作品,这是第一次有人将他的所有拉丁文作品结集出版。
  1554年海因里希'佩特里(Heinrich Petri)印刷出版了彼特拉克的所有拉丁文及意大利文作品,1581年又出现了一个稍作修订的新版本。该份由巴塞尔人出版的版本后来成为了几乎所有研究彼特拉克的学者和文学家的主要参考来源。
  展览“Libro di Laura”的展品目录由施瓦本出版社出版。这个选择并不是偶然的也有它的原因,克拉雷利表示:“施瓦本出版社直接继承了海因里希'佩特里的个人遗产;出版社非常高兴能够再一次出版彼特拉克的作品。”
  swissinfo,Gerhard Lob

为您推荐

江总②

  江总(519~594),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赏识,官至太常卿。后,他避难,又转到,至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任。时,官至,“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

渐江②

  渐江(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人,是的开创大师,和、、并称为“”。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

长空诗话②

●诗歌观点  (一)   诗,不仅是权贵者官邸客厅的摆设,不仅是喝血者庆功宴席的酒浆,不仅是某些玩诗者追求的快乐。诗,也是带血的荆棘——人民苦难的记录;也是燃烧的子弹——为真理的胜利,从诗人的心底喷出的热血。因而,诗学..

祝勇②

托马斯·格雷②

  托马斯·格雷(1716-1771),英国18世纪重要诗人。 《》是其代表作。   托马斯·格雷(1716—1771 ),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伦敦的一个经纪人家庭,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剑桥大..

魏钢焰②

  姓名:魏钢焰 原名:魏开诚 职业:现代作家 籍贯:山西繁峙人 1922年生于太原 ,1995年2月因心脏病逝于西安。   1937年参加八路军,战斗在太行西线。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主要在野战军政治部做宣传工作。1953年..

周西成②

【生平简介】  周西成字继斌,号世杰,富家子也。光绪十九年(1893)生,少入明德学堂,荒于嬉,起从戎。辛亥起事,充杨荩诚卫队,随征常德。荩诚赴京,常德军解散,西成入贵州讲武学堂。居一年,入陆军第六团。护国军兴,随戴戡征川,取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