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②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付,龙沙万里'的感慨。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的'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莺啼序〕的'有恨江山,那能禁泪'等。
辛亥革命后,况周颐与朱孝臧唱和,受朱影响,严于守律,于词益工,但大都是'故国'之思,抒写封建遗老情绪。如〔倾杯〕《丙辰自寿》,以'老圃寒花'自比;〔水调歌头〕《壬戌六月十一日集海日楼为寐叟金婚贺》中,更明显地表露出'指顾光华复旦,仙仗御香深处,比翼更朝天'的复辟幻想。
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刊出版。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又吸收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况周颐著作,有词 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晚年删定为《蕙风词》2卷。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联句和珠玉词》1卷。
此外,尚著有《词学讲义》、《蕙风□随笔》、《卤底丛谈》、《兰雪□梦楼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