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②

  萧子升(1894—1976)——原“升”字上曰下升,文字改革后一般都作“升”——字旭东,后来改名,湖南湘乡人。萧子升比毛泽东小一岁,却比毛泽东高三届,是湖南省立一师的高材生。是著名诗人的哥哥,1894年8月22日生于湘乡县萧家冲。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中,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萧子升、与.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之中,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接受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则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解放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
  毛泽东与萧子升的相识是在湘乡县东山学校。他们在这里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志趣相同,感情深厚。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一师同学两年多,他们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萧子升还担任过学会的总干事
  在1921年夏新民学会解散前,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激烈争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则主张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结果,他们从此分道扬镳了。
  萧子升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1959年,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与毛泽东交往的书(中译本书名:《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出版),之中,详细描写了他与毛泽东俩人一文不名而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传奇经历。

这就要说到萧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了

  我看,萧先生是要 用老毛自己的经历来驳斥老毛的思想。那时人人觉的中国有问题,但怎么解决中 国的问题?“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老毛《西江月·秋收起义》), 宰了地主分田地?商鞅以后,分过多少回土地了?二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靠这稳 定下来的嘛,这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从费正清到邓力群,洋人国人对共产党搞的 土地改革的称赞,都是不懂历史的狗屁。萧先生的看法,接近梁漱溟那样的植根 于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的乡村改革派。《行乞记》里,对当时湖南农村的描写(想 一想何叔衡的家!),应该是真的。他俩路上的对话,大意也应该是真的。老毛 亲眼见到,这基本上是一个自耕农的社会,可是他的革命,把人人都弄成了贫农 。这才是《行乞记》背后的谠言大论。书里是有不少自吹的话,但是写这本书的 初衷,大概并不是想攀着龙尾而升天。
  这就是萧先生值得学习的地方了。老毛书信集中,五十年代初那一段,有多 少是回那些八杆子打不到的同学亲友的讨官讨赏的信函!以两人当年的交情,萧 先生至少可以像章士钊那样,做个天子脚下的清客吧,“搞得好,说不定也能把女 儿送进宫去”(这里抱有个人想法,不贴实际)。中国读书人中,不缺少拍马屁的人。就连只有半茬子中国血统的韩 素英那杂种,跟着江清坐了一回长江轮,也屁颠屁颠地高唱文化大革命好。你以 为做个萧先生式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是容易的。
  青年毛泽东与好友萧瑜曾有过一次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谈话。
  毛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重,所以人们缺乏民族感情。
  萧也认为,把儿子完全当作家庭的私产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完全属于国家的,夸大国家的观念和夸大家庭的观念一样是有害的。
  毛认为萧对子女的观念有些奇怪,并认为国家应高于一切。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儿童将由国家扶养和教育。最重要的是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理想化的共产主义,说明这里已经对文化革命和10年贫困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有趣的是两个风华正茂,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年青人,谁也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更未为此而翻脸。两人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崭新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让内受军阀涂炭,外受异族凌辱的中华民族好生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也贸然走上了一条自选的无政府主义的荒郊小道,既反对国民党,也未因好友的辉煌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让人感叹不已。
  30年代萧子升盗卖文物案,源于国民政府当时内部权力斗争的构谄,此案当时影响很大,见诸各报刊,远在陕北的毛泽东也是从报上看到的消息,误信了报道。后来的调查证明,所谓盗卖文物纯属诬陷,80年代,《光明日报》对此还刊出过专门的考证文章,为萧洗清了冤屈。
  萧子升(1894—1976),又名旭东,后来改名萧瑜。他的弟弟萧子暲(又名植藩,就是诗人萧三)是毛泽东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念书时的同学。萧家就是湖南湘乡人,距韶山不过30公里,可说是小同乡了。萧子升年纪跟毛泽东相若,但入学较早,为第一师范第三班学生,比第八班的毛泽东要高三个年级,是学校里有名的高才生,不但长于作文,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平时言行学理学家的主敬,为老师和同学所看重。他与陈昌、熊光楚同级,都是杨昌济的得意门生,3人常去杨寓聆教;这种师生间的亲密往来,比毛泽东还要早些。由于他的学识和才华出众,是杨昌济第一个得意门生,老师还曾经有意将爱女许之,由于他早已成婚未果。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时,萧被推举为总干事,后来,学会会员成批去法国勤工俭学时,他是主要的组织者。在校时,毛常常看到萧子升被展出的作文,很愿意同他结识。一天,他们在走廊上相遇了,毛面带笑容地在萧跟前停了下来,打了个招呼,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今天下午上完课之后,我想到你教室里去看看你的作文。”萧回答说:“当然,欢迎你来。”由于毛泽东常常一清早到教室中大声朗读古文,已引起萧的注意。
  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外散步去了,教室里就只有这两个约会的同学。这是他们第一次交谈,关于彼此家乡的事情完全没有提到,谈论的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员等等,说得都很坦率。比如,他们都不喜欢体育教员,因为这几位教员常常打牌到深夜,早晨起不来,因而就缺课了。不久以后,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写出了他对体育教员的不满:“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唯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运动而已。”
  这以后,这两位同学时有接触,看作文本,一起散步交谈,作诗唱和联句。萧回忆说:“我和毛泽东同窗三年半,已经养成了黄昏散步的习惯。可我们并不常吟诗,因为我们最大的兴趣在于讨论,在于聆听彼此的见解。”“我的国文教师,一位来自宁乡的有名文人,王钦安先生,就常常夸我的文章有宋朝文豪欧阳修之风。毛很诚恳地说,他与王先生所见略同,还说王先生真正懂得了我的文章。”“我把写着二十多篇的作文两个大练习本借给了毛。”互看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因为不同意见而争论。萧写的一篇《评〈 严先生祠堂记 〉》,对范仲淹的这篇著名的文章表示了异议。他认为不论光武或者严光都没有范仲淹笔下写的这么好:光武贤君爱才,严光安于淡泊。毛不同意这个看法。不过他也不赞成严光的态度,他以为,刘秀做了皇帝,严光就应该出任辅相,如同张良辅佐汉高祖一样。就为了这篇文章,两个同学争论了一个晚上。
  1915年6月,萧子升在第一师范毕业,当了小学教员,先在修业学校教了一个学期,又转到楚怡学校,教高年级。楚怡是湖南最有名的私立小学,校长陈润霖是留日的有名的教育家,所聘教员都是第一流的,刚毕业的师范生很不容易去那里任教。何叔衡也在这个学校教书,毛是经过萧介绍才认识何的。原先的同学不能朝夕相见了,只得借助于书信联系。现在保存下来的1915和1916两年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信,竟还有12封之多。这些信中多讨论有关读书求学自省的事,有论述古今中外学术思想的长信,也有畅谈时局和国家大事的长信。从这些信里,人们对于青年毛泽东求学的勤奋以及讲求治学的方法,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封写于1915年7月,现已残缺不全的信中,毛泽东说:“弟近年来所有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苟舍谭论而专求之书,其陋莫甚,虽至今昏懵如前,未可知也。”从上下文看去,看来这是针对萧子升来信说今后要慎言而发的,但只就所引的这几句看,关于读书和质疑问难的关系,是极有见地的。单是读书,而没有友朋之间的切磋讨论质疑问难,所得不免浅陋;而质疑问难,不但可以益智解惑,而且通过不同观点的反复论难,有助于思想的深入。毛泽东一贯重视自修,以及喜欢组织读书会、学会,都与这一想法相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15年9月6日写的那封长信(约2300字)。信中,他把黎锦熙指导读书门径的意见,详详细细地告诉了萧子升。
  黎锦熙原在第一师范任教,1915年9月1日,赴北京任职。毛泽东经常向他质疑问难,很重视他的意见。在给萧子升的这封信中,毛是这样谈到黎的:“闻黎君郡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详密焉。入手之法又甚备而完。吾于黎君感之最深,盖自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他告诉萧子升,自己阅读斯宾塞《群学肄言》书中“缮性”篇的心得,这是黎锦熙推荐他看的。读过之后,他大为赞赏,“乃抚卷叹曰:为学之道在是矣。盖是书名《群学肄言》,其实不限于群学,作百科之肄言观可也。”
  《群学肄言》是严复译《社会学研究法》的书名。作者斯宾塞是英国19世纪自学成才、著述丰富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强调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他认为社会为其成员的利益而存在,而不是其成员要为其社会的利益而存在。当时毛泽东接受了这个观点,在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文章中反映了这些意见。
  图:http://www.bookschina.com/cover1/small/90/29/2139290.jpg(萧瑜)

为您推荐

左拉②

人物简介  左拉(Zola,Emile;1840~1902)   作家。的。1840 年4月12日生于,1902年9月28日卒于同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

方舟子②

  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属闽南漳州市)。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Michigan State)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

卡尔维诺②

  卡尔维诺,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卡尔维诺童年时就离开古巴回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了意大利抵抗组织,战后定居于都灵,并..

张静②

席娟②

  席娟     台湾爱情小说家   关于-席绢   本名---------------吴珍英   籍贯------------- 台湾 鹿港   星座---------------双鱼座   血型 -----------------O   喜欢的颜色----------红、黑、绿   喜欢的食品------------牛肉面   喜欢的动物 ------------ 文鸟   喜欢的格言---- 天下无难事 只..

程海②

1、湖泊  程海又称为黑乌海,位于中部,南北长而东西窄,湖水面积77.2平方千米,海拔1503米,平均水深25.9米,最深36.7,蓄水量19.87亿立方米 。南北长20千米,东西平均宽4千米,湖岸线长45.1千米。程海现为封闭型湖泊,程海原由海口河..

原野②

词语释义  yuányě   名词   [open country;champaign]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话剧《原野》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