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翎②

【简介】

  台湾著名家,本名吴思明(1933~1989年),广东人,别署“吴楼居士”、“天心月”。将门之后。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1958年发表处女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1983年于《》连载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1985年其作品被腰斩而辍笔。1989年7月中旬病逝于汕头故居。
  笔名来由:吴楼居士、司马翎、天心月,各取吴思明三字之半。

【生平】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1947年移居香港、为“北派五大家”武侠小说废寝忘食,以致学业一度中辍,1957年到台湾,就读于政治系,而始终不能忘情于武侠小说,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毕业后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仍以武侠著称。他写武侠小说,最初署名“吴楼居士”其后改署“司马翎”,到80年代间或旅居香港,则又有一个“天心月”的笔名。他的全盛期从1958年开始,以196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经商结束。1989年去世,可谓盛年早逝。司马翎为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笔法新、旧交锗,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在情感描写方面,则善写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的心理变化。成功方面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他被称为“综艺侠情派”,对、、,、等都有不小影响。

【作品】

  代表作:《剑神传》:
  写大侠石轩中的成长过程,彩笔纷披,颇能表现出“玄门正宗”之恢弘气象,而书中穿插石轩中与爱侣朱玲之间因师门恩怨所交织的悲欢离合故事,亦曲折动人。由于司马翎弱冠之年即以此书成名,而在台湾“超技击侠情派”诸子中,其作品最具有“综艺”特色,自成一家,故被认作“综艺侠情派”代表作
  《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神录》《仙洲剑隐》《白骨令》《鹤高飞》《断肠镖》《金缕衣》《八表雄风》《剑胆琴魂记》《圣减飞霜》《挂剑恋情记》《帝疆争雄记》《铁柱云旗》《纤手驭龙》《饮马黄河》《剑海鹰扬》《红粉干戈》《血雨檄》《丹凤针》《金浮图》《焚香论剑篇》《檀车侠影》《浩荡江湖》《武道》《胭脂劫》《独行剑》《玉钩斜》《白刃红妆》《情侠荡寇志》《人在江湖》《艳影侠踪》《杜剑娘》《迷雾》《迷雨情雾》《江天暮雨剑如虹》《强人》《惊涛》《挑战》《飞羽天关》

【评价】

  小说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长处而以还珠楼主之奇幻玄妙心法为依归。一九五八年出版处女作〖关洛风云录〗及〖剑神传〗、〖八表雄风〗三部曲,文笔清新跳脱,间有现代意味;刻画江湖人物各尽其致,尤其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卒以一书成名,时年不过二十五岁而已。
  比较起来,司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准都很平均(可能是明家中唯一者)。 不论是前期的〖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胆琴魂记〗、〖帝疆争雄记〗、〖圣剑飞霜〗、〖纤手驭龙〗等长篇,及〖鹤高飞〗、〖金缕衣〗、〖断肠镖〗、〖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后期的〖饮马黄河〗、〖剑海鹰扬〗、〖红粉干戈〗、〖焚香论剑篇〗及〖丹凤针〗、〖武道〗、〖胭脂劫〗等书,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按:司马翎创作全盛期起自一九五八年,止与一九七一年,中以一九六五年为前、后期之分界。唯晚期以“天心月”笔名所撰 〖强人〗诸书,则每况愈下矣)。
  概况而言,司马翎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易容、萧逸等皆是,可概其余。可惜他的《浩荡江湖》及辍笔十年又复出所撰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二书,均因故未能续完,诚属憾事。
  【议论】
  台湾有个司马翎,也在武侠小说里加了“玄幻”成份,而且写侠写情都远胜黄易。不过他的“玄幻”比较土,限于风水之类。
  俺刚到美国时,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司马翎的《飞天羽关》。一读之下,惊为天人。以后见到印有他名头的书,一定要搞来翻翻,但每次都感到与《飞天羽关》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次数多了,俺都开始怀疑,是不是那些庸俗不堪的东西倒是真的司马翎写的,反是《飞天羽关》背后另有高人捉刀?
  台湾的出版社,最下流的就是这一条。读者常常是冲着作者去的,他们就专出冒牌作者的书。
  《飞天羽关》写能掐会算的李仙子与流里流气的小关的感情经历。小关本是个韦小宝式的小混混,但是每当事关李仙子的声誉、健康或性命,他的英雄气概就上来了。本来这也正常,共产党员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正常男人在女人的香风迷浪里拍马屁成长,应该如此。但是中国的男作家有几个会这么写?
  所以后来读到《鹿鼎记》,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金庸偷师司马翎?
   蒙尘的明珠──司马翎的武侠小说
  

  作者:林保淳
  

  武侠小说是台湾通俗文学的主流,几十年来,以其精采迭见、丰富曲折的情节,委婉细腻、深刻入微的人性刻划,风靡过无虑百万计的读者。据估计,在此期间,至少有四百位的作家投入武侠创作的行列,而创造了逾四千部以上的作品,可谓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纵观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凡经四变,早期的先驱作家,衍传著民国初年诸大家的余烈,如郎红浣(1952年的《古瑟哀弦》)之取法王度庐,以「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成铁吾(1956年的《吕四娘别传》)之与蹄风同步,杂揉民间传奇与历史题材;卧龙生(1957年的《风尘侠隐》)以宏伟的结构、精巧的布局崛起;司马翎(1958年的《关洛风云录》)以缜密的思致、严谨的推理见长;诸葛青云(1958年的《墨剑双英》)以斯文的雅致、缠绵的情致取胜,鼎足而三;其他如伴霞楼主(1958年的《凤舞鸾翔》)之精警生动、古龙(1960年的《苍穹神剑》)之初试啼声、上官鼎(1959年的《芦野侠踪》)之新颖出奇、萧逸(1960年的《铁雁霜翎》)之新艺侠情、东方玉(1961年的《纵鹤擒龙》)之变化莫测、柳残阳(1961年的《玉面修罗》)之铁血江湖,亦皆缤纷可观,于传衍民初诸家外,复能渐开新局,属发展时期。1961年以后,上述诸家,锐意兴革,迭有佳作,陆鱼于1961年作《少年行》、司马翎于1962年作《圣剑飞霜》、古龙于1964年作《浣花洗剑录》,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纪元,并且为后来为期十年以上的「古龙世纪」铺奠了深厚的根基,是为鼎盛时期。1977年以后,虽有温瑞安之《四大名捕会京师》广获瞩目,古龙亦仍不时有新作诞生,然多数作家皆渐告引退,武侠小说 渐步入衰微;1978年,金庸小说解禁,以「旧作变新说」,造成至今仍影响深远的「金庸旋风」,更使名家却步;1980年,李凉以《奇神杨小邪》始作俑,引领出一批批
  标榜著「香艳刺激」的「伪武侠」充斥坊间,武侠小说几乎到达不堪闻问的地步,是为衰微期。
  在此「四变」的武侠小说发展期间,号称「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的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古龙的成就最为可观,其中司马翎(1933~1989)的地位更属重要,因为他的创作时期跨越两期,风格三变,颇足以视为一个纵观武侠小说发展历史的缩影。
  司马翎本名吴思明,广东揭扬人,1956年自香港负笈来台,就读于政治大学政治系,于大二时(1958)以《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截至1985年《联合报》连载未完的《飞羽天关》止,廿多年来,完成了三十多部的作品,其间三易笔名:1960年以前,以「吴楼居士」为名,发表了《关洛风云录》、《剑神传》、《仙洲剑影》、《八表雄风》等作;1961年,改用「司马翎」名义,发表了《圣剑飞霜》、《挂剑悬情记》、《纤手御龙》、《帝疆争雄记》、《剑海鹰扬》、《人在江湖》等大多数成名作;1970年,因故一度辍笔,偶有所作,则以「天心月」为名,在香港报刊登载了《强人》、《极限》诸小品;1980年后,拾笔欲重回江湖,复因病魔缠身,无法专力投入,仅有《飞羽天关》(未完)、《飘花零落》两种。从他的创作历程而论,以司马翎为名的一段时日,是成果最辉煌、收获最丰硕的黄金时期。早期名家,如卧龙生、古龙皆对他赞不绝口,宋今人称许其为「新派领袖」、张系国赞誉之为「作家中的作家」,叶洪生则认为其生前名气虽逊于二龙(卧龙生及古龙),「实则却居于『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影响甚大」,在老一辈读者群中,司马翎往往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以他部部扎实、精采不凡的作品质量而言,理应能让他的名声永持不坠才对;然而,除了老读者之外,他受重视的程度,却远远逊于闻名遐迩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诸「大师」,除了叶洪生先生对他「情有独锺」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为他推介;从受欢迎、流传的层面而言,似乎亦不及卧龙生、诸葛青云、东方玉、柳残阳等拥有广大的新旧读者,在武侠小说出租店中,他总是委委屈屈地蜷伏在偏僻的角落。窥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是司马翎过早中辍写作生涯,1971年以后,他归返香港经商,在此时期,由于武侠小说出版界的混乱情势(主要是著作权法问题),「司马翎」之名,几乎成为一切冒名伪作的代名词,非但如《艳影侠踪》、《神 剑侣》等猥滥诸作,假其名以问世,就是金庸的作品,在出版商运作之下,也大量以「司马翎」的招牌,伪版印出,如《一剑光寒四十州》、《独孤九剑》(即笑傲江湖)、《神武门》、《小白龙》(即《鹿鼎记》)等,造成了读者「司马翎就是金庸」的错误印象,在金庸挟媒体的雄厚力量席卷了台湾武侠小说界之后,司马翎的光芒,被掩盖殆尽,虽然晚期欲有所作为,已是时不我予了。其次,司马翎成名期间,台湾学术界仍然视武侠小说为旁门小道,所有的武侠作品,包括金庸在内,都不能登大雅之堂,自然没有任何人愿为他张目、推介了;而1980年以后,由于金庸旋风的影响,尽管相关的武侠论述,得以大量正式披露,却在「商品化」的传销策略主导下,集矢于金庸一人,论者几乎「无暇」顾及其他的作家,司马翎还是无法引人注意。1985年以后,大陆兴起一股「武侠小说热」,学界亦顺风驶船,展开以武侠小说为主的通俗小说研究工作。大陆的研究、论述,层面较广,眼界较杂,在芸芸武侠作家中,司马翎倒算是一颗较引人瞩目的新星,陈墨《新武侠二十家》,即以他为「台湾小说四大家」之一。但是,由于大陆出版界鱼目混珠、张冠李戴的情形,较诸台湾更形混乱,司马翎的作品中,夹杂著许多伪作,大陆学者眼目迷蒙,有如「盲侠」,「听音辨位」之能既少,自然只是迎风乱舞、向壁虚说了。以陈墨为例,在《司马翎作品论》中所分析的三部作品,《河岳点将录》、《黑白旗》分别为易容、红豆公主所作,唯一的司马翎作品《金浮图》,也是他较「媚俗」的一部,这却导致他评论司马翎为「二流作家」的定位。
  事实上,以他的小说艺术造诣而言,在金庸的流丽高华、古龙的诡奇悬疑、梁羽生的典雅平正之外,他能以朴实厚重的风格,独树一帜,在武侠作家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平心而论,司马翎的际遇与他的武侠作品成就,是有一段相当大的落差的,他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未琢磨的璞玉,亟待有识者的发掘,重新为他作定位。

为您推荐

“司马敀鉩”鉨②

'司马敀鉩'鉨,战国'齐,印面2.3'2.2cm,通高1.4cm 鉨铜铸,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此为战国时期齐国官鉨。'司马'为官名,《周礼'夏官》载:'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此鉨署..

“广阴都左司马”鉨②

'广阴都左司马'鉨,战国'燕,印面2.1'2.1cm,通高1.5cm 鉨 铜铸,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广阴都'鉨文作'怳阴都','怳'可读作'广'。燕国有货币'怳昌'布币,其铭文'怳昌'即燕国的广昌。《水经'..

“大师公将军司马印”铜印②

'大师公将军司马印'铜印,印面2.3'2.3cm,通高2.3cm 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八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此为新莽时王匡属官印。..

司马槱②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②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1] ·柳宗元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2]。   才难不其然[3],卒与大患期[4]。   凌人古受氏[5],吴世夸雄姿[6]。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7]。   六学成一贯[8],精义穷发挥[9]。   著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②

  【名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