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图】
男,1961年7月出生,汉族,人,大学学历,1985年4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09月 南京航空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学习;
1982年08月 苏州长风机械总厂机床分厂设计员、长风机械总厂团委副书记、书记;
1988年04月 共青团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
1988年12月 共青团苏州市委副书记;
1994年06月 苏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1996年06月 苏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苏州有线电一厂厂长;
1996年11月 苏州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
1997年11月 苏州市科委党组书记兼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1998年01月 苏州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兼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2000年08月 昆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1年08月 昆山市委书记;
2002年10月 昆山市委书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副厅级);
2003年04月 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8年03月 中共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
党的十六大代表。
2.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768厂党委书记
男,1926生,汉族,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毕业于华北抗日联合大学群工部。历任博野县儿童团长,
华北抗日联合大学学员,
中共平西涿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
共青团察哈尔省团委副书记,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联络部部长,
768厂党委书记。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加入。
著有长篇小说
《变天记》
《山河志》
《歪头山的斗争》等。
3.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
男,1968年9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共党员,现任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基本简历
1987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为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991年留校任教,
1991年8月—1992年2月在辽中县刘二堡镇进行社教工作。
1992年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昌曙教授,
1995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
1998年开始任文法学院副院长,
2000年开始师从娄成武教授在职攻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任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3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
2003年任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学课程
承担政治学原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
比较政治制度、
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中外文化比较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
相关研究领域:
网络政治学、
政治社会学、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专著
《政治学原理》(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
《政治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大连出版社1997年),
《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编著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区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世纪的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年)、
《政策科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著作和教材。
论文
《政治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大学文科学术文摘》、
《香港书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精神文明建设》、
《东北大学学报》、
《冶金高教研究》、
《科学与文化》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0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获曾宪梓奖教金;
2003年被评为沈阳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被确定为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人员,
2007年被确认为辽宁省骨干青年教师。
学术兼职
任教育部全国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辽宁省社会与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沈阳市青联委员。
曾先后兼职任辽宁立体声文艺广播电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赴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术论文:
[1].娄成武 张 雷《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文载《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2].张 雷《技术与家庭相互作用的机制初探》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9期
[3].张 雷《“虚拟技术”在三个世界中的位置》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 雷 张满胜《试论建立大众传媒政治学的必要性》文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收录于《中国大学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
[5].张 雷《“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文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6].孙 萍 张 雷《以学科建设促进“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文载 《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第12期
[7].张喜梅 张 雷《On Perfect Teaching Structure on Higher Engineering duration Train the High Quality Creative Person in the 21st Century》美国工程教育协会 中国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交流论文
[8].张 雷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后的政党政治走向》文载《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2月全文转载
[9].张 雷、娄成武《党权、民权和政权的关系》文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0].张 雷、张伯威《论我国巨型集合大学的内涵与管理创新》文载《教育科学》,2005年第4期
[11].张 雷《网络聊天机器人小I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期
[12].张雷、娄成武《试论“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载《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3项,
近年来主持或已经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项目主持人:《网络社会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9经费7万元
2、项目主持人:《辽宁省行政区划研究》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民政厅2004/10-2005/6经费15万元
3、项目主持人:《网络政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辽宁社科基金2003/1-2004/1 经费0.3万元
4、项目主持人:《辽宁省药品监督行政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经费0.6万元 2004/4-2005/4
5、项目主持人:《沈阳出版社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研究》
沈阳出版社2004/5-2005/5 经费1万元
6、项目主持人:《抚顺市人口发展战略》
抚顺市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4-2005/4 经费0.6万元
7、项目主持人:《沈阳市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沈阳市科技局、沈阳市纪委2004/5-2004/10 经费7万元
8、项目主持人:《我国干部分类制度改革》
中组部课题 2003/3-2003/8 经费:自筹
9、项目主持人:《沈阳市政府公务用车改革》
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技局课题 2004年完成,经费7万元
10、项目主持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教育部科技委重大战略研究课题 2006年完成,经费6万元
11、项目主持人:《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
民政部项目 2006年完成
12、项目主持人:《沈阳市“十一五”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沈阳市科技局、2005/6-2006/3 经费1万元
其中中组部课题《我国干部分类制度改革》获得2004年中共辽宁省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科技局课题《沈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2004年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获2005年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三等奖。
4.画坛巨子,旷世奇子
1969年出生于帝王之乡-中国江苏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称其“画坛巨子,旷世奇子” 。文坛泰斗文怀沙(前中国主席江泽民的老师)称其为“千年一怪东方毕加索” 。1995年为著名歌星邓丽君题写墓碑、创作“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纪念长卷”,全长两公里,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为世界之最,轰动海内外。。系列油画曾获国际国内大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政要,企业家、艺术收藏家收藏2002年6月至9月在英国苏格兰、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比利士布鲁塞尔等8个欧洲十几个城市进行巡回画展。5.当代集团总裁
男,1962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
1989年至1995年任职于国家某部委,
1995年至1999年先后担任北京中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城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鸿运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2000年至今任当代集团董事长、总裁,深圳碧海湾高尔夫球俱乐部副董事长。
6.译言创始人之一
张雷和好友丁 丁、赵嘉敏于2006年底共同创办了译言网。 他目前专注于完善译言网,并与译言网的几千位双语者一起发现、翻译外语互联网的精华,为中文读者和中国互联网带来有价值的深度内容。创办译言网之前,张雷 分别在AOL、Oracle和硅谷的一家创业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和开发管理。张雷生活在旧金山湾区, 他热爱家庭、创业、互联网和体育运动。7.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男,1967年12月生于上海市,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监测技术和处理措施
教育情况
博士学位(1999-2004)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硕士学位(1992-1995)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学士学位(1985-1989)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工作经历
2001-现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1995-200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讲师
1990-1995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助教
社会兼职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1998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小组成员
199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
8.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主要学历:1985年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8年 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3年 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主要工作经历:
1988.04-1999.12 东南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建筑设计教研室副主任,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1991.10-1993.10 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助理教授
1999.01-1999.06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2000.01-2006.11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世界建筑》,《现代城市研究》杂志编委。
2006.11至今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副院长,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世界建筑》,《现代城市研究》杂志编委。
主要奖项:
2000.04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三等奖
2000.12 江苏省中青年建筑师建筑创作奖二等奖
2001.01 上海国际建筑设计展青年建筑师作品佳作奖
2002.04 首届WA中国建筑奖(2002)
2003.11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二等奖
2003 南京大学图书馆改扩建工程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2003 南京大学研究生宿舍陶园02幢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2004.3 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4 南京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2005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办公实验楼 张雷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5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办公实验楼 张雷 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现正主持江苏省科委项目一项,主要参加教育部、江苏省科委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欧洲现代建筑及新老建筑结合等。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教学研究曾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建设厅: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设计的集成化研究 (JS200123) 2001.10-2003.10
主要学术专著:
1. 《基本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一作者
2. 《A C设计表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第一作者
3. 《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第一作者
4.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第二作者
5.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第二作者
6.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第三作者
7. 《电脑建筑画—创意制作表现》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第三作者
8.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TH-Zuerich 1998第二作者
9.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获99年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9.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
1988年和1991年先生在美国南国州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心理系、中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为心理统计、心理测验、发展心理等。
10.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主任
男,1962年12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主任,承担课程
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研究方向
通信软件, 电信业务运营环境与支撑系统体系, 电信业务智能
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承担课题 多年来一直在计算机科学及通信系统软件方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过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委派过数名研究生到瑞典爱立信公司进行研发工作。目前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承担了多项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项目,包括客户服务、电信计费与营销、综合营业、帐务、结算系统,通信网运维与资源管理系统等。作为中国联通公司的顾问专家,参与制定了多项企业技术规范。与北京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面向领域的应用框架和构件技术”。
在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中应用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使企业的信息系统更为灵活和开放,能够共享和集成彼此不同的信息,发挥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强大功能。
11.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艺术创作总监
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动漫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数字艺术创作总监 ;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客座教授;PHD博士(艺术学/影像学/音乐学);研究员:影视策划/编导;音乐策划/编导。
国际奖励
博士 PHD: 影像学/音乐学/艺术学
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词典收录/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会员
日本电影家协会会员
美国名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在日本发表学术论文8篇
出版发行DVD数码音像光盘1张CD3张
意大利新文艺复兴艺术奖
日本神户市民荣誉奖
1997年、《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MUSIC AND
MUSICIAS‘ DIRECTORY》〖世界名人事典〗(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er Cambridge England)收录。
世界名人音乐家事典收录。
1997年、大阪国际文化艺术节出演。
意大利新文艺复兴国际音乐奖。
1998年、受〖美国名人传记中心〗的邀请,参加了《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MUSIC AND MUSICIAS‘ DIRECTORY》〖世界名人事典〗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er Cambridge England)音乐节, 获佳奖
主要学历职历
1958年 生于中国长春市。祖籍江苏南京。
1982年、毕业于国立沈阳音乐学院。
1983年、任长春话剧院编导室编剧。
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1987年、获得中国广电部、中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百花奖(译制片配音)
1988年、广电部全国广播电视剧比赛银奖、吉林雪柳杯金奖。
1989年、作为艺术家来日,第十二回神户国际音乐节最高审查委员会特别奖
1994年、获得日本国立神户大学音乐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4年、〖中日FTCM企画〗设立。
1999年、博士论著[ 论电影音乐的功能 ]出版发表
获得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博士学位 ( 影像学/音乐学/艺术学)
2002年、日本大阪大学客座客座教授
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4年电影剧本[静静的黑水河]在日本发表
2006年、创立 数梦创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音乐主要作品
1998年、本人作曲并演奏的双曲光盘CD[ 竹笛的美技]出版。
1998年、论文《用音乐创造映像的时空》在日本映像协会发表。
同年在《日本映像学》学术杂志出版。
1998年 、8月参加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名人艺术家大会并公演,获得好评,被誉为指出了爵士乐的发展方向。12月参加东京国际音乐节。
1999年-2000年全日本公演。
1999年、获国立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全日本唯一拥有音乐学博士课程的综合大学)。
1999年、DVD音乐映像光盘《FEELING ARTS》出版。松下音乐研究所制作。
2000年 论文「电影导演与作曲家思惟的吻合」在中国发表。
2001年 在日本举行「纪念来日12周年音乐会」公演。CD光盘「竹笛'治愈心灵的旋律」出
版。日本有线放送的合同公演。现在,往返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间从事艺术活动。
在日期间,除来往于日、美、加,举行了七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外,以其独创的音乐思维和技巧,用竹笛完美的再现了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世界首次公演了[竹笛爵士乐]专场音乐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被新闻界誉为名副其实的博士演奏家、用音乐表现思维的艺术家。他的博士论文主张音乐创造时间和空间,音乐表现抽象和具象,音乐深化映像语言的思维。音乐是解释哲学的最有效的语言。同时还参与了影视、广播的导演、录音、制作、配音、以及中日合拍电影的企画制作,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艺术家、学者,一边从事学术研究讲学,一边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贡献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700场专场音乐会;电视剧、专题、广播等的制作200部;各广播电视、新闻杂志都有大量的报导和评论。在学术杂志,大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
影视主要作品
国内:作为配音演员,在中国长影仅仅六年的时间里,共出演了六十部外国电影、四十部中外电视剧。其中主演的电影有35部,电视剧有30部。主要电影代表作有西班牙的<沙漠情>、德国的<泪洒佛罗伦萨>、俄罗斯的<稻草人>、日本的<W的悲剧>、美国的<罗马假日>等。而电视、广播电台的作品已超过100部之多。1987年获得中国文化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配音演员奖;1988年获得中国大城市电视台金牛奖一等奖授奖,同年获得中国中央广播电台西凤杯全国广播剧受三等奖,同年还获得中国吉林省广播电视局、雪柳杯广播剧受一等奖。
国外:独立和协助日本松下/东芝/日立/三洋/三菱重工/大阪政府/完成了-DVD多层记录体,数码高声颦,等十几个数码影像技术项目的开发。
1992年以来,在日本出演了话剧历史名著<四谷怪谈>,日本各电视台播放过节目(每日、朝日、读卖、NHK等)。作为导演、演员,参加关西、大阪,神户等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电视剧、广播剧的制作达六十部集之多。同时,为日本各大企业、松下电器、松下电工、索尼、三洋、NTT、NTN、大阪港事物局、大阪煤气、神户制钢、川崎重工、丰田汽车、日野汽车、三菱重工、三菱汽车等一百多家企业的中国版的企业专题艺术片、影视艺术广告片、电视剧的制作和配音。日本NHK电视台、关西日本电视台和朝日电视台同时播放了题为[中国艺术家在日本]的专题节目。日本读卖电视台以[中国艺术家张雷的问答]为题,在黄金时间设立了每周一次的专题节目。1994年开始,作为香港电视台、电台在日本的直播驻在演播员,每周一次放送之中。 2000年日本有线放送签约艺术家。
12.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男,浙江杭州人,硕士,副主任医师,所属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学科专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ENT-HN
在研课题:鼻内窥镜术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方式的研究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鼻息肉嗜酸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础与临床、鼻息肉的发病机理、嗓音医学
简历:
1981——1986,广州第一军医大学 医疗系
1986——1992,西藏军区总医院 耳鼻咽喉科
1988——1989,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
199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
1996——200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03.11—2004.2,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及听力重建,喉肿瘤及嗓音疾病的治疗,各种颈部肿块的诊断及治疗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从事鼻息肉发病机理、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及嗓音医学的临床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
业绩一览:
发表文章
1.鼻内窥镜和显微镜结合下鼻中隔蝶窦进路垂体瘤切除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一级 2004.2. 第一
2.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厚所致鼻塞的疗效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3.11. 第二
3.腮腺手术中的主动面神经解剖与保护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3.4 第一
4.喉癌组织S-100蛋白的检测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1.3. 第二
5.鼻息肉组织中IL-5、GM-CSF的水平及其意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一级 2001.12 第一
6.复发性鼻息肉的鼻内窥镜修正术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0.9. 第一
7.突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科技通报 二级 1999.11 第一
8.喉结核临床分析(附11例报告)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二级 2000.10. 第一
9.鼻内窥镜在鼻后部出血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科技通报 二级 2000.9. 第一
10光导纤维鼻咽镜电视下鼻咽部活检 科技通报 二级 1999.7. 第一
11.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二级 1996.5. 第二
[font class=style2]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兼任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先后担任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项目近五十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一等奖等八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上海市重点科技工业会战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故障诊断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以及《振动与冲击》和《振动、测试与诊断》等学术期刊编委。
[/font]
13.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教授, 博士后。1989年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9—1998.3四川大学化工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4—2003.4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dade Coimbra)化学系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葡萄牙科学院院士、著名国际理论化学家A.J.C. Varandas教授,获化学博士学位;2003.5—2005.4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博士后出站。现任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在国内工作期间,曾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四川省重点基础科研等项目,并完成十项大型化工工程设计项目。在葡萄牙学习工作期间,先后承担并主研三项葡萄牙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因成绩优异获葡萄牙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在坚持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还协助导师指导硕、博士研究生4名。回国后,成功申报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各一项, 入选2007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 同时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项。发表论著近30篇, 其中在J. Phys. Chem. A.,Chem. Phys. Lett., Phys. Chem. Chem. Phys. 等欧美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平均每篇影响因子高于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