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②

贺知章(659~744)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今)人,早年迁居山阴(今)。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乡后不久病卒。

贺知章诗全集(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电子版贺知章诗全集
  
 编校前言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本《电子版贺知章诗全集》以施铁民(David Steelman)先生输入的《全唐诗》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启兴、张虹《贺知章诗注》为校本。王张本也是以《全唐诗》为底本,并据《四明丛书·贺秘监集》补入《董孝子黯复仇》一首。
  一华 一九九九年十月
  事迹四则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诗评一则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目录(共十九题,二十首,断句一则)
  唐禅社首乐章
  
 顺和
  太和
  肃和
  雍和
  寿和
  福和
  太和
  晓发
  奉和御制春台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军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题袁氏别业
  咏柳
  采莲曲
  回乡偶书二首
  答朝士
  董孝子黯复仇
  断句
  【电子版贺知章诗全集】
  唐禅社首乐章
  顺和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祗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洁,房俎斯荐。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执珽有顒。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注:以上七首《旧唐书·音乐志》作“玄宗开元十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栧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唐文粹、唐诗纪事载此诗,并作绝句云:
  故乡杳无际,
  江皋闻曙钟。
  始见沙上鸟,
  犹埋云外峰。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苕嶢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皪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余宫百数。
  旗回五丈殿千门,连绵南磴出西垣。
  广画螓蛾夸窈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华赵丛台,何如尧阶将禹室。
  层栏窈窕下龙舆,清管逶迤半绮疏。
  一听南风引鸾舞,长谣北极仰鹑居。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钲传:一作钲吹。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家:一作离乡。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答朝士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断句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笑话: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现存景点:

  绍兴贺知章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大宝二年(公元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可惜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现贺秘监祠经大修后,成为月湖风景区内一著名的风景点。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秀真,会稽永兴县(萧山)人。周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书监等职。大宝二年(公元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可惜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现贺秘监祠经大修後,成为绍兴月湖风景区内一著名的风景点。

为您推荐

观书有感②

诗文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屈原列传②

  【屈原列传(〔西汉〕 )】   【题解】本文是《·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鱼玄机②

简介  鱼玄机(844—955)唐末五代诗人,长安(今西安)鄠杜人,女,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初(860 )嫁于李亿为妾,旋被弃。咸通七年(866)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不久因“戕婢”事件入狱。获救出狱后,改名虞有贤(鱼又玄),隐居虢州(今河南灵..

陈子昂②

叶绍翁②

  诗人简介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应..

拜伦②

  全名:(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

温庭筠②

一、唐代温庭筠  (一)人物简介   温庭筠 (约801—866),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