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各生产厂家都按照自己的规格生产电子乐器,当同时使用几家公司的设备构成一个电脑音乐系统的时候,出现了不兼容问题。
MIDI使电子鼓机可模拟音响效果
1982年,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的十几家厂商(其中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厂商)会聚一堂,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Circuits公司的大卫.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即'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缩写为'MIDI',公布于世。
1983年,MIDI协议1.0版正式制定出来。此后,所有的商业用电子乐器的背后都出现了几个五孔的MIDI插座,乐器之间不再存在'语言障碍',它们同装上MIDI接口的电脑一起。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即MIDI协议进行通讯。MIDI的出现解决了各个不同厂商之间的数字音乐乐器的兼容问题。
1984,日本罗兰公司于提出了GS标准,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1985年11月,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公布了《MIDI1.0版的细节规定》(2.0版至今仍在制定中),重新定义了一些控制器号码。此外,为保证MIDI的健康发展,还专门成立了'MIDI厂商协会'和'日本MIDI标准委员会'等组织,MIDI标准从成长阶段步入了成熟阶段。
MIDI标准的成熟使各电子乐器生产厂商生产出各种电子乐器,有键盘式的(合成器、主控键盘)、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击式的(鼓机)甚至还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音源模块(就是把没有键盘的电子合成器)供人选购。
1991年,为了更有利于音乐家广泛地使用不同的合成器设备和促进MIDI文件的交流,国际MIDI生产者协会(MMA)制定了通用MIDI标准——GM,该标准是以日本Roland公司的通用合成器GS标准为基础而制订的。GM标准的提出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使得数字音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了简化,受到全世界数字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1994年,YAMAHA公司在GM标准上于推出了自己的XG的MIDI格式,增加了更多数量的乐器组,扩大了MIDI标准定义范围,在专业音乐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