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历史沿革

二人台

关于二人台的形成时间和地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清光绪年间(1875-1908)于内蒙古西部土默特旗一带,在蒙汉民歌和曲艺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民间社火中的汉族舞蹈,创造了一丑一旦,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取名'蒙古曲';一说它是由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曲艺打坐腔结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动作,发展而成。之后,由山西逃荒的难民传到内蒙古西部,又吸收了蒙古族歌曲而进一步成长起来。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清末民初,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了职业班社,一般每班五至七人,剧目逐渐丰富,表演日益提高,开始由表演唱向代言体民间小戏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内蒙古与河北张家口地区交界的商都等地也出现了东路二人台的职业班社,有的班子多达十几人。初步有了行当之分,除净、末角外,又发展了其他行当。表演方式已突破了'抹帽戏'形式,由多人饰演不同角色同台演出。同时有少数剧目还加进了武打。音乐、唱腔也有所创新。过去多是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后来则根据剧情,配以多种曲调。有的唱腔向板腔体式发展。东路二人台在建国前没有女演员,西路二人台,则早在职业班社出现前,就有土默特在旗老艺人荣双羊和他的儿媳计子玉,岳石匠的女儿梅女子以及丁喜才夫妇同台演出过。直至1946年,计子玉收女徒班玉莲,才成为二人台第一代职业女艺人。

建国后,二人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的河曲、阳高、大同,河北的张北、沽源、尚义、康保以及陕西的榆林、府谷等建立了二人台专业演出团体和培养二人台演员艺术学校。仅内蒙古西部就有专业剧团五个,以演二人台小戏为主的乌兰牧骑二十六个,此外各地还有许多业余剧团。

为您推荐

彩调剧历史沿革

早年,广西各地流行采茶歌、彩灯一类歌舞,但并未形成为戏剧。在流传期间又吸收了广西桂北民歌、小调而逐渐丰富。清道光年间,调子艺人就在桂北各县及桂南的新宁州(今扶绥县)开馆授艺,以传授和演出调子为生,逐渐成为职业艺人..

伦敦皇家歌剧院历史沿革

坐落在伦敦弓箭大街的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因这里曾有历史悠久的科文特修道院及水果市场,并得到皇家敕许而创建,故有此名。 像好多有名的歌剧院一样,这家剧院最初兴建时,并不是只演歌剧,有一段时期,甚至专演戏剧,只不过..

雅乐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音乐有雅俗之分。《诗经》中有风、雅、颂三类,雅、颂从字面看就应该不是俗乐,的确,它们是周代的雅乐。'大雅'、'小雅'用于朝会、宴享竟至'三月不知肉味'。《诗经》中的风、雅、颂也大多是周代的雅乐。'大雅'、'..

玄妙观历史沿革

柳琴戏历史沿革

柳琴戏经历了二百多年发展历史,根据老艺人的师承关系推算,大约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如临沂老艺人冯士选从师杨顺洪,杨上面的第五代祖师爷,已经在二百多年前了。再如枣庄市峄城区刘衍庭老艺人,他的上五代祖师是临沂的武二,武..

四川灯戏历史沿革

对四川灯戏历史沿革的重新考察:数十年来,四川戏曲界论及的'灯戏',在川剧研究中被视为'声腔',在剧种划分中又被视为'剧种'。这种对'声腔'与'剧种'不加区别的认识,又引申出'灯'、'戏'不分的泛解。今不妨把四川戏曲史志研究..

含弓戏历史沿革

起源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含山一带有一些演唱曲艺滩簧的盲艺人。三五人一队,卖唱于街头苍尾、茶坊酒肆,曲目有《李玉莲卖大布》、《孟姜妇女送寒衣》、《王祥卧冰》、《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后盲艺人黄应龙、江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