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窦娥冤》是中国着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作品名称:感天动地窦娥冤

外文名称:SenseofheavenandearthDouEinjustice

作品别名:窦娥冤

创作年代:元代

作品出处: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文学体裁:元曲(杂剧)

作者:关汉卿

为您推荐

甲骨文藏品鉴别

甲骨文藏品的后人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

甲骨文历史价值

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

甲骨文产生背景

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

甲骨文研究历史

甲骨文史料记载

罗振玉1914年编《殷虚书契考释》和1916年编《殷虚书契待问编》,王襄1920年《簠室殷契类纂》(天津博物院),商承祚1923年《殷虚文字类编》(决定不移轩自刻本)、1927年出了删校本、1971年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日本高田忠周..

甲骨文文字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

甲骨文考古发掘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