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箫简介

五月箫,瑶族支系排瑶的吹口气鸣乐器,有五月伐竹制箫、吹箫之意,故此得名。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着《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五月箫是流行于排瑶的一种原生态的民间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中文名:五月箫

乐器类型:吹口气鸣乐器

所属民族:瑶族排瑶

流行地区: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1、构造

五月箫管身竹制,多采用中间无节、两端通透、上端稍粗的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50厘米、上端管口外径3厘米~4厘米、内径2.4厘米~3.4厘米。管首上端管口置有木塞,将木塞削去一侧,即成半月形吹口,削去的部分与竹管内壁形成进气孔道。在管身背面、距管首4厘米处的进气孔道下方,开有一个发音孔,管身正面中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下方开有三个出音孔。

2、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第一、二、三孔,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第四、五、六孔。上唇置于管首木塞处,下唇包住半月形吹口,运用循环换气法吹奏,气流由气道进入冲激发音孔,使管内气柱振动发音。筒音为d1—g1,常用平吹的八度音域,通过超吹,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平吹音色柔和优美,超吹音色单薄尖锐。常用于独奏。演奏技法与一般笛子相同,擅长演奏优美抒情的曲调。独奏曲有《五月歌》、《五月单身汉歌》和《十二月歌》等。

3、传统习俗

在广东连南瑶寨,排瑶人民有着爱好音乐的传统习俗:五月练习吹箫,六月习唢呐,七、八月练唱歌,九月练习打蜂鼓,十月十六耍歌堂。民间传说五月田间害虫较多,吹五月箫可把害虫吹走,所以要吹一个月的箫。在一年一度瑶族最盛大的歌舞节日——耍歌堂(又称盘王节)中,各种乐器都要轮番演奏,各寨乐手也要用五月箫表演。

4、文化内涵

五月箫是笛子的一种,油岭排是用一节竹子制五个孔,而三排却只有三个孔,吹起来,只有三个或五个音符,似乎很不完整,但在排瑶的生活中,它却反映出一个时期的艰难历程。

过去,每到五月青黄不接的季节,排瑶男子就吹起五月箫,倾诉生活的艰苦,盼望田里的禾苗快快长,以接济瑶民艰难困苦的生活。

随着80年代的分田到户,人员外出打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种五音不全的五月箫,也渐渐消逝,成了人们回味无穷的一种乐器,让人们慢慢去追忆,去回顾那段靠天吃饭的漫漫长夜。

现如今,人们只知道这是一种普通乐器,而不知道这也是一段艰难痛苦的生活的写照,是一支缠绵而忧郁的曲子,让人听起来,忧伤又悲天悯人。

为您推荐

筚箫简介

筚箫,傣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筚箫是傣族人民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乐曲多即兴创作,民间流传的独奏曲有《情歌》等。 中文名:筚箫 乐器类型:吹口..

勒绒简介

勒绒,又称松堪勒绒,是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景颇语“勒”为直拿之意,“绒”为优美动听。松堪是地名,为毗邻我国云南省的缅甸境内一个景颇族聚居村寨,也是乐器的起源地。景颇语也称“筚绒”或..

嘎嗦简介

嘎嗦,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汉族称“拉音笛”。采用无节细竹管制成。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那坡等地。 中文名:嘎嗦 别称:拉音笛 乐器类型:吹口气鸣乐器 所属民族:苗族 流行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代表乐曲:《喝酒调》、..

火箭军进行曲简介

筚笋简介

筚笋,景颇族吹口气鸣乐器。景颇语“筚”为吹管乐器泛称,“笋”为帽,意即戴竹帽的吹管乐器。也称“筚夺”、“功劳筚特”。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地。筚笋是景颇族男子喜爱的吹奏乐器,常用于独奏自娱或恋爱生..

斯布斯额简介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也译作斯布孜额、斯比斯额,是哈萨克族老牧工经常吹奏的一种箫,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塔城、新源、乌苏、乌鲁木齐等地。 中文名:斯布斯额 乐器类型:边棱气鸣乐器 起..

鹿笛简介

鹿笛,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又称鹿哨。鄂伦春语称乌力安,又称呼鹿。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等地。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