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棍琴简介

木棍琴,属于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台湾省中部地区。木棍琴由发音体、木架和木棰组成。

乐器名称:木棍琴

分类:高山族敲击体鸣乐器

流行地区:台湾省中部地区

1、简介

木棍琴,是高山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台湾省中部地区。聚居在台湾省中部平原地区的高山族阿美部族人民,以农耕为业,每当庄稼成熟时节,就会有多种鸟雀前来捉食粟稻。聪颖的阿美部族人民就将枯木棍或枯竹竿吊挂起来敲打,以惊吓和驱逐害鸟。人们敲击木棍的不同部位,发出高低有别的声音,便成了可演奏曲调的体鸣乐器。

2、结构

木棍琴由发音体、木架和木棰组成。
木棍琴

发音体多用硬质木棍制作,每根长120厘米~160厘米、直径8厘米~10厘米,每琴三根。三根木棍的长度和直径均不相同,每根木棍的两端由绳索吊挂于木架上,三根等距平列。每根木棍可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相邻两根木棍为小三度关系。木棍发音不准时,可用刀子修削木棍,音低时可削短两端,音高时则要削细木棍;也可移动吊挂木棍的绳索进行调整,音低时,绳结向木棍中间移动,音高时,绳结向木棍两端移动。据台湾东海大学吕炳川教授1966年至1977年的实地考察,在阿美部族的奇美村社中,也有竹制的琴,即发音体和琴架均用枯竹竿制作,还有竹木合制的琴,即发音体用木棍、竹竿两种材料,琴架则为木或竹制。木棰用短木棒制成,棰长35厘米~40厘米,直径2.5厘米~3厘米,两根为一副。

3、演奏

演奏时,奏者坐在木架后面,木棍横悬于奏者腿前,两手各执一根木棰敲击,发音为五声音阶。音域a—a1。民间常用于自击自娱或为民歌、舞蹈伴奏。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源于惊鸟护粮的乐器,在高山族人民中流传并不普遍,目前只在阿美部族的奇美村社中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木棍琴。

4、资料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为您推荐

骨板子简介

骨板子,回族、汉族互击体鸣乐器。用牛、羊髋骨制作,呈扇形,回族称“羊香板”、“羊扇板”。骨板子用于歌舞伴奏,是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奏乐器。凡年节喜庆场合,常由奏者自击自舞。流行于宁夏、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 中文名:骨..

竹琴简介

竹琴,傣族敲击体鸣乐器。傣语称嘎腊萨,意为敲击出响亮的声音。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孟连等傣族地区。 乐器名称:竹琴 别称:道琴 类别:傣族敲击体鸣乐器 流行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孟连等傣族地 1、简介..

它石简介

它石,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互击体鸣乐器。维吾尔族语意为石头,发音短促而清脆,根据其发出的声音称为“恰克恰克”。采用天然石块而成,多为扁长型或长圆形,石质坚硬,不易断裂。用于民间曲艺和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

扎令简介

铓筒简介

铓筒,是彝、傣、满、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傣语称“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流行于云南省楚雄..

布巴简介

布巴,藏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工东”,汉族称“大头号”、“布布号”。其外形与铓筒近似,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卡寺和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黑经寺等藏传佛教寺院中,用于藏传佛教寺院诵经音乐、加若音乐和羌姆表..

朝尔简介

蒙古族的朝尔乐器,指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地区的弓弦乐器“朝尔”,有的文献称“潮尔”“抄儿”等,汉语意为共鸣、回响、和声。 中文名称:朝尔 适用领域:说唱伴奏 应用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弓拉弦鸣乐器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