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琴简介

竹琴,傣族敲击体鸣乐器。傣语称嘎腊萨,意为敲击出响亮的声音。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孟连等傣族地区。

乐器名称:竹琴

别称:道琴

类别:傣族敲击体鸣乐器

流行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孟连等傣族地

1、简介

竹琴,是傣族、佤族、克木人和控格人的打击弦鸣乐器。傣语称玎麦波,“玎”为琴,“麦波”为龙竹,意为竹琴。克木语称布领,控格语称泡玎,均为竹琴之意。又因其发音“叮当”作响,西双版纳一带又称其为叮当。

2、流行地区

竹琴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思茅地区西盟、孟连,临沧地区耿马、沧源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相传竹琴源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三百多年前传入中国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形式。

3、结构


竹琴

发音体用坚硬而干燥的老毛竹制作,竹板呈长方形,长15厘米~21.5厘米、宽3.3厘米、厚3厘米,音高受板的长度制约,高音则短、低音则长,厚度除影响音色外,与音高也有密切关系,修削竹板底面中部,发音就低而空;修削竹板底面两端,发音则高而实。距竹板两端1厘米处,各钻两个穿绳小孔。竹琴共有大小不同的竹板二十二块,从小到大按音阶高低用细麻绳或丝线绳依次串连,各竹板间留有0.5厘米间隙,将绳索拴系于长方形木制框架或共鸣箱的两端,使竹板悬空,形似吊桥。竹琴的共鸣箱非常考究,造型为一精致的弯月形龙船,全长86.5厘米、高22.5厘米,船体周围雕刻富有民族风格的花纹图案,红漆为底,施以金漆彩绘,外表富丽堂皇。  

4、规格

各地竹琴规格不一,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傣族和克木人中,既有筒长仅43厘米的玎麦波,也有筒长60厘米的布领。后者由三个竹节组成,是两琴连为一体的连体竹琴,竹丝弦可调出不同音高,音域可达一个八度。演奏时,左手持琴一端,另一端斜置于地面,右手执小竹杆敲击。聚居于景洪县控格乡的控格人,他们的泡玎规格相对较小,可发出两三个音。民间艺人有勐腊县克木人波玉甩等。独奏乐曲有《布领调》等。

5、演奏

演奏时,奏者两手各执一根木棰,木棰长25厘米、直径1厘米,一端缠以牛皮圈为棰头。木棰敲击竹板中部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优美动听。音域e—e3。演奏技巧有琶音、级进滑音、跳进颤音、滚奏音、双音等。旧时,只用于土司府仪仗乐队中,凡祭祀典礼、迎送宾客、土司出巡或归来等场合都要演奏;如今,民间艺人常演奏竹琴自娱,或与巴乌、玎胆等乐器一起合奏。

6、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
竹琴

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唱腔分为中和调、扬琴调。2008年6月7日,四川竹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您推荐

骨板子简介

骨板子,回族、汉族互击体鸣乐器。用牛、羊髋骨制作,呈扇形,回族称“羊香板”、“羊扇板”。骨板子用于歌舞伴奏,是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奏乐器。凡年节喜庆场合,常由奏者自击自舞。流行于宁夏、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 中文名:骨..

它石简介

它石,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互击体鸣乐器。维吾尔族语意为石头,发音短促而清脆,根据其发出的声音称为“恰克恰克”。采用天然石块而成,多为扁长型或长圆形,石质坚硬,不易断裂。用于民间曲艺和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

扎令简介

流行于藏地日喀则和北部牧区的气鸣乐器,形似埙。 中文名称:扎令 应用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气鸣乐器 使用民族:藏族 1、乐器简介扎令,是藏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德林、扎布令、列丝。与汉族地区的埙同属一类..

铓筒简介

布巴简介

布巴,藏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工东”,汉族称“大头号”、“布布号”。其外形与铓筒近似,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卡寺和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黑经寺等藏传佛教寺院中,用于藏传佛教寺院诵经音乐、加若音乐和羌姆表..

朝尔简介

蒙古族的朝尔乐器,指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地区的弓弦乐器“朝尔”,有的文献称“潮尔”“抄儿”等,汉语意为共鸣、回响、和声。 中文名称:朝尔 适用领域:说唱伴奏 应用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弓拉弦鸣乐器 流..

玄琴简介

玄琴,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玄鹤琴。玄琴起源于卧箜篌,是高句丽的主要弹弦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形制独特,状似古筝,又像古琴,不同的是用拨子弹奏。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玄琴 别名:玄鹤琴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