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号子是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又称“岩工号子”、“送石号子”,流传于南方的开山采石工地,其中以四川、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为最普遍。
1、简介
石工号子
人们在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中,产生了一种劳动歌曲,这种劳动歌曲又是与特定的操作紧密配合着。劳动种类很多,因此,劳动歌曲的种类也很多。如农田劳动的薅草歌、车水歌、栽秧歌;禾场劳动的打连枷号子、打谷号子;山野劳动的放牛歌、放羊歌、采茶歌;水上劳动的放排歌、船工号子;工地劳动的石工号子、盖房上梁歌、打夯歌;脚行的搬运号子、挑二(挑夫)歌、打杵歌;作坊劳动的榨油号子……
石工号子是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又称“岩工号子”、“送石号子”,流传于南方的开山采石工地,其中以四川、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为最普遍。
人们在开山采石、修塘筑坝、修桥筑路、营造梯田、盖房造屋时,配合着各种劳动,呼喊着各种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号子,这种号子多以高亢且自由的声腔出现,演唱时一领众和,沉重有力。
2、曲调特征
石工号子
石工号子为联曲体的曲式结构,句法有“半句号”、“两声号”、“三声号”、“四声号”、“五声号”、“大声号”等。唱腔曲牌很多,和其它民歌曲牌种类所不同的是,石工号子的曲牌种类按劳动工种分类。即“抬石号子”、“撬石号子”、“拖船号子”等。同时,根据这些不同劳动特点,或唱腔的衬词,形成了许多的曲牌。如:“姨妹哥”、“大留郎”、“小留郎”、“干哥子”、“登板”、“罗幺姐”、“锁阳城”、“点点红”、“海棠花”、“耍神号”、“叶儿叶”、“一枝花”、“柳叶儿红”、“兰采和”、“大叶儿”、“小叶儿”……
3、传承保护
随着老一代石匠的先后离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今已很难听到石工号子。但是,石工号子作为石匠们劳动中抒发情感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有保护传承的价值。
为您推荐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重庆、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几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
自2004年开始启动川江号子保护项目以来,川江号子保护项目课题组对川江流域重点河流做了大量普查、调研和收集整理资料的工作。还两赴宜宾市屏山县专门走访金沙江号子现存传承人江净乐。2005年又专程来到重庆市北碚区的..
川江号子是川江流域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因劳动形式而创造产生,并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的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民间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保存价值的瑰宝。
2006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川江号子列入第一批..
川江号子乐谱
内容是川江号子文化内涵的直接体现。在过去,川江上船多、船工多,号子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大致上还是可以分类的:一类为地名号子,内容涉及川江沿线滩名、地名连带其土特产品,船工们对其记忆犹深;二类是劳动号..
雕塑
《南广河号子》:《南广河号子》是流传于南广河域内的船工号子。该号子由《起篙杆开船》、《顺水桡》、《走走桡》、《懒龙号子》、《出斑鸠》等五曲组成。四川省宜宾地区群众艺术馆的秦运梁先生在《(南广河号子)..
旋律
剧照
川江号子旋律多姿多彩,其歌唱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极富感染力、鼓舞力和激发力。充分表现出川江船工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和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拼搏精神。
演唱方式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