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街头剧
别称:广场剧
出现时间:抗战初期
演出场地:街头广场
演唱形式:话剧小品
1、简介
街头剧
街头剧也称广场剧,是一种能以最便捷的方式,用最简单的设备,传达最通俗的剧情,而能在街头或旷野上实地演出的戏剧演出形式。它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
2、特征
街头剧主要是面对广大的底层民众的,在社会特征、年龄结构、职业特点和文化层次等方面,都区别于戏院的观众。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演出方式灵活,剧本短小精悍,能够及时反应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3、历史
街头剧《范进中举》
街头剧,产生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大批的戏剧家离开大城市,走下大舞台,编写了许多短小的街头剧、茶馆剧、活报剧,在街上、茶馆、田间、地头演出,动员民众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抗战时期的街头剧,意味着对底层社会民族情绪的呼唤,对于民族意识薄弱的底层大众,这样的呼唤是很有必要的。
4、与剧场演出的区别
抗战时期的戏剧大众化,其目的在于全民抗战的总动员,因此戏剧在走向乡镇的同时,都市仍是重要的阵地,在走向街头的同时,剧院仍是不可或缺的表演场所。如果说街头剧主要面向底层的观众,剧院演出则主要面向社会有产阶级和学识阶层,尽管底层民众人数众多,社会面广,但它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与剧院演出相比却不尽相同,因为后者的观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明显的优势。抗战初期,剧院的大规模演出均为抗战戏剧,同时带有抗战募捐的目的,既符合民族利益,又不违背政府态度,还可以将看戏和支撑抗战的行为融为一体。5、代表剧目
1942年抗敌剧社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主要代表作有《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等,其特点是以宣扬抗日救亡为主要题材内容;从形式角度来看,篇幅短小,灵活多样,鼓动性强,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1930年初秋时在大团镇小学任教后来成为着名剧作家的陈鲤庭创作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在中国和世界短剧史上,创造了演出场次最多演出地点最广泛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据史料记载,从上海到华东、华北、东北、中南、大西北、大西南各地的近30个省、市和台湾省、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南洋、美洲等地,从九一八事变到后来20多年间都屡屡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此剧成为一部参与者广泛、持续时间久远的融入全民族抗战的街头剧经典之作。1943年春天,应美国政府的正式邀请,王莹等人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夫妇和各国驻美大使和夫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受到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