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乐,又名郑卫之声,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
词语:俗乐
拼音:súyuè
别名:郑卫之声
起源:春秋战国
1、释意
俗乐俑
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与“雅乐”相对。雅乐、俗乐之分,始于隋文帝。唐玄宗时,设教坊掌之。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九》。
2、起源
俗乐是春秋战国流行的世俗之乐、民间音乐,是新兴的乐舞,又称郑卫之声。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战国齐宣王就曾向孟子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这标志着民间音乐已经进入了各国宫廷并为王侯贵族所接纳。在南方楚国的民间音乐楚声兴起,伟大诗人屈原曾利用这种音乐创作出《九歌》等着名作品。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楚声随着以楚为基地并以楚为旗号的起义大军而在全国扩大着它的影响。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都来自楚地,他们所歌所咏多为楚声。其中刘邦亲自创作的《大风歌》是楚歌名作,其歌辞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沉郁高亢。刘邦教沛中少儿人歌唱,亲自击筑伴奏,唱到后来,刘邦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后来这首歌被用于郊庙祭祀的场合,刘邦的唐山夫人作有《房中词乐章,也是用楚声创作的。汉代郊庙祭祀乐除沿用少数先秦雅乐如文始舞》(原《韶舞》)、《五行舞》(原周舞)外,大多是汉代用楚声所创作的乐舞,所以在当时未被列入雅乐系统,仍归属于民间音乐,由乐府领属。到了汉哀帝时,诏罢乐府,依大臣孔光、何武所奏,将这些汉代所作郊庙乐,归于太乐领属,升格为雅乐,从此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只把先秦古乐作为雅乐的概念。
为您推荐
郭秃,戏曲名词,记载于颜氏家训·书证之中,起源于北齐时期,是指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
名词:郭秃
拼音:guōtū
别称:郭郎,鲍老
起源:北齐
出处:颜氏家训·书证
含义: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
特点:诙谐惹笑,滑稽风趣,讽刺幽默
演..
俳优,戏剧名词术语,是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词语:俳优
拼音:páiyōu
类别:戏剧术语
解释: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1、释意
俳优俑
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
帮腔,戏剧名词,是指台上人主唱、多人在台后和唱的戏曲演唱形式,用以渲染舞台气氛,或叙述环境和剧中人的心情。
词语:帮腔
拼音:bāngqiāng
名词领域:中国传统戏曲
解释:台上人主唱、多人在台后演唱形式
1、释意
帮腔在..
京白,是指京剧中用北京话念的道白。为加强节奏感而形成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语言的吟诵调。在传统京剧剧目中,身分卑微的人物大都说京白;在脚色行当中,彩旦说京白,花旦、丑以说京白为主,老生、花脸则偶然一用。
词语:京白
拼..
孛老为元杂剧常见的称谓,关于其名称的由来,王国维提出“一声之转”说,认为孛老由鲍老转化而来。鲍老为宋时傀儡戏、舞队中的滑稽人物,而纵观元剧中的孛老,则为老头儿的俗称,二者并无直接联系。孛老源自市井俗语,它不是元剧中..
科泛,读音kēfàn,戏曲名词术语,其意是指戏曲程式动作。
词语:科泛
拼音:kēfàn
别名:科范
名词领域:中国传统戏曲
1、简介
戏曲程式动作科泛
科泛,亦做科范,是指戏曲程式动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