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秃简介

郭秃,戏曲名词,记载于颜氏家训·书证之中,起源于北齐时期,是指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

名词:郭秃

拼音:guōtū

别称:郭郎,鲍老

起源:北齐

出处:颜氏家训·书证

含义: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

特点:诙谐惹笑,滑稽风趣,讽刺幽默

演出方式:对白,唱词

1、出处

释意


郭秃

郭秃,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代有人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

译文

有人问:“俗称傀儡戏叫郭秃,有什么典故出处吗?”我回答说:“《风俗通》上面讲:‘所有姓郭的人都忌讳秃字。’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患秃头病的人,善于滑稽调笑,所以后人就制作了他的形象作傀儡,把它叫做郭秃,就像《文康》乐舞中出现庾亮的形象一样。”

2、起源

中国木偶戏成于何时?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从唐代的“郭公”、宋代的“郭郎”到全阳线戏的“来报子”,可看出北齐的“郭秃”对后世木偶戏的深远影响。

为您推荐

俳优简介

俳优,戏剧名词术语,是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词语:俳优 拼音:páiyōu 类别:戏剧术语 解释: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1、释意 俳优俑 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

帮腔简介

帮腔,戏剧名词,是指台上人主唱、多人在台后和唱的戏曲演唱形式,用以渲染舞台气氛,或叙述环境和剧中人的心情。 词语:帮腔 拼音:bāngqiāng 名词领域:中国传统戏曲 解释:台上人主唱、多人在台后演唱形式 1、释意 帮腔在..

贴净简介

贴净,其特点是花脸,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

京白简介

孛老简介

孛老为元杂剧常见的称谓,关于其名称的由来,王国维提出“一声之转”说,认为孛老由鲍老转化而来。鲍老为宋时傀儡戏、舞队中的滑稽人物,而纵观元剧中的孛老,则为老头儿的俗称,二者并无直接联系。孛老源自市井俗语,它不是元剧中..

科泛简介

科泛,读音kēfàn,戏曲名词术语,其意是指戏曲程式动作。 词语:科泛 拼音:kēfàn 别名:科范 名词领域:中国传统戏曲 1、简介 戏曲程式动作科泛 科泛,亦做科范,是指戏曲程式动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

腔调简介

腔调,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说话的声音、语气。见宋王奕《酹江月·和辛稼轩》词:“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中文名:腔调 拼音:qiāngdiào 注音:ㄑㄧㄤㄉㄧㄠˋ 北方人:范儿 形容:为人处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