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腔简介

乐腔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北部安阳、内黄、清丰一带,由当地汉族民歌小调发展而在。

中文名称:乐腔

别称:落子腔

流行地区:河南

起源时间:清

1、历史沿革

由民间曲艺“莲花落”演变而成,是宋代路歧人和露台弟子借以谋生的一种说唱体歌曲,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有时也作故事的引擎,发展到元代便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清嘉庆末年到光绪年间,落腔由写景或叙事逐渐变成为“彩扮莲花落”并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唱故事的形式,并且莲花落的表演形式也有很大的突破,由原来一人饰演多个角色、采取跳进跳出的演出方式,逐渐演变为多人多角、分别上场、多场曲目的戏剧演出方式。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当时,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戏剧改良”思想,逐步深入到河南戏曲界。河南省政府教育部门明确的指出将戏剧作为辅助教育的工具。“民国二年(1913年)省会开封成立了‘新剧团’,演出了一些宣扬爱国、反封建的改良文明戏。首开‘河南戏剧改良’之风。同年京戏长庆班新排的劝化醒世新戏《黑籍冤魂》在丰落园演出,在开封以至河南戏剧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河南地方戏的改良产生了重要影响。

2、艺术特点

建国前,“落子戏的行当中,多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老生、老旦、花脸亦或有之,但无以其为主的剧目,女角色一向是由男演员扮演”,而此次的建团也吸收了部分女演员。

3、伴奏乐器

皮胡、竹笛,后来在乐器上添加了三弦、低胡、琵琶、大提琴、月琴等等。唱调有平板、二板、三板、流水、懈板、捻板等,游场音乐类似河南曲子。

4、经典剧目

《蓝桥会》、《安安送米》、《答卷》等

为您推荐

五调腔简介

原系乐腔戏,后陆续吸收了二夹弦和冀州一带的乱弹、京剧以及河北梆子的支脉京梆和河南的秧歌,于1916年前后形成。因包括五种腔调,故名“五调腔”。 中文名称:五调腔 起源时间:1916 流行地区:河南、河北 1、历史沿革五调..

曲沃碗碗腔简介

曲沃碗碗腔流行于我省曲沃县一带的戏曲剧种,因其乐器中有小铜碗,配以乐器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得名。 1、简介活泼,曲调动听,班社小,要价低,很受欢迎。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陈小班”“大富班..

宛梆简介

宛梆是一个河南省稀有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它生长并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为"宛",故1956年南阳行署正式将其命名为"宛梆"。 中文名称:宛梆 流行地..

沁源秧歌简介

线腔简介

线腔戏,又称线谱戏,最早出现于汉、唐,并且有较大发展,繁盛于宋,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小花。据考证,线腔的发源地为晋南芮城,曾流行于晋、秦、豫接壤的三角地带。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受蒲剧、..

朔县秧歌简介

朔县秧歌也叫“大秧歌”、“梆纽子”。流行于山西北部,约形成于清代。 1、介绍原为晋北的朔县秧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到内蒙演变而成。流行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凉城等地。伴奏乐器以硬弦胡胡、锡笛、二弦、三弦..

黄龙戏简介

黄龙戏,吉林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