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调腔简介

原系乐腔戏,后陆续吸收了二夹弦和冀州一带的乱弹、京剧以及河北梆子的支脉京梆和河南的秧歌,于1916年前后形成。因包括五种腔调,故名“五调腔”。

中文名称:五调腔

起源时间:1916

流行地区:河南、河北

1、历史沿革

五调腔起源于河北省大明府永年一带,吸取河北梆子、反调、京剧、二夹弦、秧歌等剧种所长,经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五调腔”。淇县志记载:民国初期即有“五调腔”流行,后由内黄艺人来成恩老师传入淇县郝街村,将原来的乐腔班改为“五调腔”剧团。

2、艺术特点

最大的特征就是二本腔和大本腔结合,大本腔吐字、二本腔拖音。

3、伴奏特点

伴奏乐器有四股弦、二弦、京胡、竹笛、笙等。唱腔有慢板、二板、三板、流水板、倒板、黑红板等。

为您推荐

曲沃碗碗腔简介

曲沃碗碗腔流行于我省曲沃县一带的戏曲剧种,因其乐器中有小铜碗,配以乐器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得名。 1、简介活泼,曲调动听,班社小,要价低,很受欢迎。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陈小班”“大富班..

宛梆简介

宛梆是一个河南省稀有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它生长并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为"宛",故1956年南阳行署正式将其命名为"宛梆"。 中文名称:宛梆 流行地..

沁源秧歌简介

沁源秧歌,是在抗日战争中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剧种。当地人称之为“沁源小调”。 1、历史沁源秧歌未形成剧种以前,作为一种自唱自乐的民间歌舞形式,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活跃于沁源县的..

线腔简介

朔县秧歌简介

朔县秧歌也叫“大秧歌”、“梆纽子”。流行于山西北部,约形成于清代。 1、介绍原为晋北的朔县秧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到内蒙演变而成。流行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凉城等地。伴奏乐器以硬弦胡胡、锡笛、二弦、三弦..

黄龙戏简介

黄龙戏,吉林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

陕西老腔简介

老腔起源于陕西省华阴市三河口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萌发于西汉时期,当时的船工拉纤时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后又与当地民间说唱融合,完成了与皮影表演的对接,逐渐演化为现在的老腔。 1、简介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