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县秧歌简介

朔县秧歌也叫“大秧歌”、“梆纽子”。流行于山西北部,约形成于清代。

1、介绍

原为晋北的朔县秧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到内蒙演变而成。流行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凉城等地。伴奏乐器以硬弦胡胡、锡笛、二弦、三弦、月琴等为主。

2、曲调

包括“十字韵”、“大韵”、“红板”、“苦十字”等70多种。

3、剧目

《周文送母》、《五塔山当长工》、《金灯》、《何文秀算卦》、《七虎子聘姑娘》等。

4、秧歌戏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

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

为您推荐

祁太秧歌主要剧目

传统曲目以及现在流传的曲目有《换碗》、《偷南瓜》、《卖高底》、《割田》、《唤小姨》、《送樱桃》、《卖元宵》、《看秧歌》、《切草帽》、《缝小衫》、《墙头记》、《上包头》、《算粮》、《送丑女》、《游神头》..

祁太秧歌曲调特点

'祁大秧歌'的曲调非常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约三百余首,是一个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的歌种。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在山西民歌中别具一格;它曲调淳朴、健康、音调别致..

祁太秧歌发展过程

明代正统到崇祯年间,是小曲(亦称时曲或俗曲)广泛传播的时期。当时晋中一带,已流行着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小曲曲。祁县文化馆曾搜集抄录了不少古代小曲曲,如:《编根罗》(夸耀长袍)、《并蒂莲》、《一块铜》、《小尿床》、《..

祁太秧歌

东北大秧歌动律风格

东北大秧歌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快出慢落'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多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

东北大秧歌民俗风情

跑秧歌 东北大秧歌-手巾花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

东北大秧歌流行地域

东北秧歌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系从中原一带传播而来,在发展中吸收了当地满、汉两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成就。 辽宁、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