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陕西老腔以皮影为依托,有着独特的声腔体系,它融表演、音乐、诗歌、技艺、美术于一体,因而,又称为老腔皮影艺术,当地老百姓俗称为老腔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陕西老腔戏剧艺术位于传统戏剧235号IV—91。2、起源
陕西老腔戏剧艺术起源于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与险峻的西岳华山遥遥相对,在《前汉书》、《华阴县志》等史料、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此地的特殊地理位置。据村中耸立的碑文记载:“京师仓又名华仓,京师庾仓,遗址一面依山,三面临崖,地势高敞,形势险要,是一座易守难攻的仓城。”险要的华仓中储存着供应京师无以数记的粮食,繁忙的水运、陆路穿行而过。可以想见,守粮将士和漕河船夫、拽船纤夫在劳动中为了缓解劳作的疲乏,满足自我情感的抒发,在继承前代秦调西音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形成了赋含秦风秦韵、慷慨激昂、雄壮强悍的老腔艺术。老腔戏剧艺术承续西音秦调的基本结构,保留了艺术源发时期的自然形态,在戏剧唱腔、曲式结构、音乐伴奏乐器使用等诸多方面尽显古文化之遗风。3、主旋律
老腔的主旋律是船夫号子的演化,主要表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人唱、众人和的调式和用木块敲打板凳伴奏是其独特之处。表演时把情感顷刻发泄出来,豪放粗犷、大气磅礴、真实不造作成为它最大的魅力。4、后继无人
由于老腔的发展未形成系统、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演员收入低等原因,传唱千年的老腔对年轻人吸引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到老腔传承事业当中来。由于其地域性极强,加之封闭式的家族传承方式,老腔形成相对滞后封闭的传承环境,在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之下,老腔像很多传统文化遗产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