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花鼓戏在清代时,由采茶、灯舞等民间歌舞发展成为地方小剧种,脚色只有一丑一旦或一丑两旦(人称'二小戏'、'三小戏')。到了清末民初,逐渐形成生、旦、丑、净四个行当。后来,随着剧目题材的扩大,表演内容的丰富,又不断吸收其他大戏剧种的行当表演艺术,各行当之中出现比较细致的分工。
生行:①文小生,又叫文生或小生,多扮演知诗识礼、循规蹈矩的文人书生,如梁山伯等人物。②小衣生,扮演年轻正直、打抱不平的平民百姓。不穿小生褶子衣,如《秋莲砍柴》的李四。③老生,挂须扮老年角色。④童生,扮演未成年的孩童角色。
旦行:①正旦,又称青衣,扮演正直诚实的已婚妇女或烈女节妇一类人物,如《云南寻夫》的甘氏。②花旦,扮演性格开朗、举止大方的女性角色,如《双双配》的三妹。③闺门旦,扮演端庄文雅的大家闺秀,如《晒绣鞋》的柳英姐。④婆旦,又称老旦,扮演年老的妇人,如《打鸟》的毛母。⑤彩旦,扮演泼辣粗放或行为不检的妇人,如《卖杂货》的江小妹。⑥小旦,又称童旦,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
丑行:是传统花鼓戏中最主要的行当,所谓'无丑不成戏',一般由艺术造诣较高的演员担任。丑分可分为:①公子丑,也称花丑,扮演轻浮浪荡,仗势欺人的公子哥儿,如《挑女婿》的王田。②短衫丑,又叫水衣丑、杂丑,扮演言语诙谐、举止滑稽的人物,如《卖杂货》的方玉成。③官袍丑,又称官带丑、文丑,扮演滑稽可笑的县令等一类官员,如《打面缸》中的县官。④方巾丑,又叫长衫丑,扮演外表斯文,内心猥亵的人物。还有浪荡丑、老丑、童子丑之分。
净行:又称花脸,扮演各种文臣武将,重彩勾脸。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