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花鼓戏主要剧目

乐昌花鼓早期的剧目,多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对子小调有血缘关系。随着湖南花鼓戏、粤北采茶戏和其他外来剧种进入乐昌,艺人和剧种的来往,丰富了乐昌采茶戏的剧目,有些剧目甚至与粤北采茶戏、花鼓戏同名同故事情节,如《卖杂货》等。

新中国成立后,花鼓戏有了专业创作人员,整理、移植和创作了一批大中小型剧目,现存的传统剧目及创作剧目近120个。

《打鸟》乐昌花鼓戏传统剧目。描写农村青年三毛箭与村姑毛姑娘的爱情故事。1953年由仕坑业余花鼓戏剧团排演,剧本由封群华根据何万杰述录整理,何万杰饰三毛箭,邝玉英饰毛姑娘,何代富饰毛母。整理本删去一些较为低级庸俗的情节和色情动作,并将原以丑扮的三毛箭改为生扮。此剧具有早期'对子'戏的生活气息浓厚和载歌载舞的表演特点。该剧目于1957年选入《乐昌花鼓戏传统剧目选集》,广东省人民出版社以'农村俱乐部演唱资料丛书'之一的名义出版。是乐昌花鼓剧团保留剧目之一。

《朱买臣卖柴》乐昌花鼓戏传统剧目。取材于民间传说'崔氏八败'及小曲唱本《朱买臣》。西汉书生朱买臣虽卖柴度日但勤奋好学,其妻崔氏好吃懒做终日闹改嫁,朱无奈写下休书。崔氏改嫁阎府后,偶遇买臣路过,羞辱朱永无发迹之日。后来崔氏被阎府逐出,行乞于街头。大比之年,朱高中荣归,崔氏挡道欲破镜重圆。朱令其马前泼水,终因覆水难收,崔氏无地自容而投江自尽。此剧由乐昌花鼓剧团于1959年首演,剧本整理何万杰、廖质彬,导演、配曲何万杰,陈少华饰朱买臣,王桂香饰崔氏,吴海饰阎锡璜。唱腔穿插了部分民间小调,有一些简单的板式变化;行当比较齐全,唱、做、念、舞结合得较好,是乐昌花鼓戏逐渐向多角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出大型传统剧目。

《挑女婿》乐昌花鼓戏传统剧目,写村姑张丽英与穷书生李俊生相爱,其父张天顺、母贺氏又分别将女儿许与王田、吴三丁,三方约定八月十五日上门会亲。届时,李、王、吴各执一辞,互不相让,闹至公堂。糊涂官无法断案,县官太太将丽英引至后堂,假称丽英受刑致死,传问前堂谁愿收尸。王、吴当堂画押退婚,李声言既与丽英相约白头,愿为其收尸,结果领回丽英,喜结良缘。此剧于1959年由乐昌花鼓剧团首演,剧本整理廖质彬。1978年由乐昌文工团恢复演出,导演罗其森,音乐设计朱满胜,舞台美术设计谭均烈,郑华饰张丽英,萧增志饰李俊生,冯文端饰县官,廖景华饰县官太太。

《洪宣娇》花鼓戏新编历史剧。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自幼在花县从师学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洪宣娇接兄来信,奔赴广西。途经坪石金鸡岭时,对苦妹子等贫苦农民受贪官污吏黄百万的压迫、剥削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并解囊相助,救了苦妹子一家。洪宣娇赴广西后,自荐女军主帅,为配合太平军攻打长沙,主动请战,重返金鸡岭,阻击清兵的后援。她施用妙计,巧夺金鸡岭,取得阻击战的胜利。洪宣娇正拟撤兵,反遭清兵的包围,在金鸡岭上,洪宣娇带领女兵,克服重重困难,开荒种地,不忘练兵。最后突破清兵包围,挥师北伐,直取南京。韩春华、刘国雄编剧,由乐昌县文工团演出。导演罗其森,音乐唱腔设计朱满胜,舞台美术设计谭钧烈。

为您推荐

80年代:自有导演对经典剧目的模仿与创新

  拨乱反正后,黄梅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梅开二度”。但几乎是“梅开二度”的同时,以观众流失为显着特征的戏曲危机也日趋明显。事实上,80年代的黄梅戏与“十七年”的黄梅戏有着极为密切的艺术血缘关系。一方面,文化..

丰富多彩的剧目类别

  平江花灯戏的传统剧目种类繁多,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等级分类、故事内容分类等等。一般来说,按剧本内容进行分类则更为明确,大致可分为分为爱情类、生活类、神话类、其他类。   爱情类:林三守花、池塘洗澡(孟姜..

展演剧目意境创造的分析综述

  通过运用现场观摩、分析录像资料、统计比较三种方法,对本次参展的45个节目按舞蹈、体育舞蹈、体育类操舞三类将意境创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   (一)舞蹈   舞蹈类项目本次参展剧目共有17个,可分为以下6类:..

展演剧目意境创造与评分要求的对比分析

桂东采茶调的剧目内容

   在众多的桂东客家山歌中,采茶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桂东客家采茶调曲调短小,节奏鲜明,风格多样。如《割禾歌》传播劳动生产的,用来反映勤劳的客家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现状,生机勃勃的生产生活;《送郎歌》是依依不..

内蒙大秧歌代表剧目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包括《王小赶脚》、《借》、《拐磨子》、《绣花灯》、《做小衫衫》、《天齐庙》、《小姑贤》、《蓝桥会》、《吕蒙正赶斋》等,大戏包括《花亭会》、《九件衣》、..

地方戏剧目总览

北京——评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评剧 上海——越剧、昆曲、沪剧、淮剧、滑稽戏、话剧、木偶皮影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泗州戏、柳琴戏、淮海戏 藏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