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内容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做好普查、整理工作,全面掌握桂南采茶戏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采茶戏团队、三小行当、乐器曲牌、道具服装及价值等全部状况。
2、对桂南采茶戏的小生、小旦、小丑等行当及表演程式、表演风格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3、收集桂南采茶戏的演奏乐器、曲目、曲牌,并进行整理、存档。
4、收集桂南采茶戏的服装、道具,并进行整理、存档。
5、抓好桂南采茶戏小生、小旦、小丑等行当唱、念、做、舞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吹、打、拉乐器,上山、开荒、梳妆调(曲牌),服装道具等三大类的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纂成书刊出版。
(二)动态保护
1、对博白县三滩、博白、凤山、龙潭、水鸣、江宁、双旺、东平、沙河、宁潭等镇的10多个桂南采茶戏团(队),700多名演员、演奏员实行重点保护。
2、巩固发展博白县采茶剧团,抓紧演员、演奏员,以及各专业人员的培养。
3、在全县各中小学和基层培训网点开展桂南采茶戏艺术教育及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桂南采茶戏传承的难题。
4、坚持对全县各乡镇130个桂南采茶戏团、队进行辅导,提高其艺术水平及演出档次;每年组织演出要达2000多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5、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戏艺术节,检阅和促进桂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
五年计划
2006年保护措施:⑴开展全面普查、整理工作。⑵举办采茶戏曲艺术研究培训。预期目标:重新整理、归档。要求12月前扇花功、手绢功及体形功进入练功场实践运用,使每个学员能基本掌握。年底接受领导及老师对基本功的检查。预期目标:
2007年保护措施:继续全面普查及整理工作,并恢复传统采茶戏排练演出。预期目标:各类基本功要形成桂南采茶戏特有的地方风格,要求每位学员熟练掌握,选排具有桂南地方特色的小戏,分组排练,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开展比赛,举办小型汇演,促进艺术发展。恢复和完善专业采茶表演团体的建制。完成动态保护的任务。
2008年保护措施:健全专业剧团编制,充实业余专业采茶剧团。预期目标:排演一台小戏、拆子戏,一台小品歌舞节目,一台现代大戏。所演出服装、道具、舞美、灯光均由培训班老师、学员设计,由研究室监制。
2009年保护措施: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戏艺术节,检阅桂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成果。预期目标:1、采茶艺术研究室出版一套四集样本书籍:第一集《论采茶基本功的训练》;第二集《采茶戏的艺术结构》;第三集《采茶戏音乐探讨》;第四集《桂南八音与采茶戏曲音乐》。2、录制采茶戏的表演光盘。参与考核培训班的学员。评出:优秀演员、优秀剧本、优秀导演。
2010年保护措施:全面总结5年来成绩。预期目标:全面总结、检阅传承发展成果,并出版有关书刊、VCD。
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2)成立桂南采茶戏艺术研究室。(3)开展普查工作。(4)组织专业人员每月到乡村进行辅导,做到70%的群众都会唱采茶。(5)制定每年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6)实行招商引资,发展采茶艺术文化产业,出版书刊、制作VCD,推向世界;(7)县每年拨出20万元的保护经费。(8)恢复县采茶剧团全额工资制。(9)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艺术节。(10)建设采茶艺术培训中心大楼。(11)在全县中小学和各基层培训网点开展桂南采茶艺术教育及培训班。(12)每年召集两次全县采茶剧队队长会议,进行布置、总结、表彰。
建立机制
(1)桂南采茶戏传承机制。(2)桂南采茶戏项目保护、振兴和推广培训工作领导机制。(3)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机制。(4)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5)以县采茶艺术中心为依托,开拓采茶艺术市场运行机制。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对全县现在仍然在乡村演出的将近130个民间采茶剧队给予一定的保护和支持。除由文化馆农村文艺辅导组有计划地、定人定点作对口演技辅导外,县文化和体育局文化市场管理组加强对他们的演出管理,把演出管理费全部免收。定期召开剧队队长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及汇报研究工作。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