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

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根据衬词的特点,又叫“吁嘟呀”。它广泛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所辖的33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传入博白后在清代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到了民国期间,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戏曲史中一个独特剧种。

中文名:桂南采茶戏

流行地区:广西

产生年代:明末

起源:江西赣南传入博白

为您推荐

抚州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上除汤显祖外其余不详 1860年生于临川展坪前恢宗男 1879年生于临川连城乡全百达男 1902年生于临川荣山乡周仙斋男 1890年生于临川河西乡许海仔男 另有欧阳逢春、熊元生等,健在表演艺术家易兰英(女)、万安安(女)、..

抚州采茶戏影响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

抚州采茶戏历史渊源

赣东大地历来颇盛'新春灯节,秋熟迎赛'之风,抚州采茶戏从茶灯戏发展而成,宋元之后,杂剧和南戏侵衍临川,明代万历年间戏班唱'海盐腔'、'宜黄腔'且演唱《临川四梦》至清朝,大批湖北灾民入赣带来黄梅腔,诸多声腔混合,加之地方小曲..

抚州采茶戏主要特征

抚州采茶戏风格

抚州采茶戏,土生土长,健康质朴,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生活气息。 抚州采茶戏唱腔,大都来自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传统的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展创..

抚州采茶戏简介

抚州采茶戏在明代茶灯戏的基础上,吸取抚州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角班、半班等阶段,因而民间习称为'三角戏班'和'半班戏'。 乾隆年间,湖北大批灾民进入赣北赣东,带来了黄梅采茶戏的'三角班'促使临川..

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是临川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抚州赣语说唱。旧名“三脚班”、“半班”。清初,抚州诸县连年灾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开始脱离灯采表演,形成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