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初薛暮桥加入沪杭雨铁路总工会,投身工人运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薛暮桥被捕入狱。在狱中,开始学习苏联布格达诺夫的《政治经济学》、日本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史》等进步书籍,并学习了英语和世界语。三年多的牢狱生活,竟成了薛暮桥的经济学学术生涯的开端。
出狱后,薛暮桥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翰笙的指导下,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孙冶方等一起编辑《中国农村》月刊,由此形成了他严谨的学风。其间,薛裕龄在家乡调研后,写了《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发表于《新创造》杂志创刊号,并被当时的日本进步刊物《改造》翻译刊载。这篇文章一直被薛暮桥视为处女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薛暮桥和夫人罗琼毅然投笔从戎。在三个月反扫荡战争的行军途中,编写出一部通俗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从1943年开始,他担负起财经部门的领导工作。
薛暮桥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财税、金融、价格、外贸以及国有企业等体制改革的方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它坚定地倡导和积极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对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80年9月初,正式成立了以薛暮桥为总干事的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同国务院体改办合署办公。针对当时中国经济上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薛暮桥代表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了《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几点说明》的报告,提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商品经济。这是他在改革进程中开创性地提出的市场取向改革的主张。80年代初起,薛暮桥就系统地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变得丰富多样。
薛暮桥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官员,薛暮桥却'相信商品、相信市场'。这既需要务实求真的学术精神,更需要罕见的政治勇气,他既因此获罪入狱,也因此声名日隆。对此他女儿的回忆颇有意味:上世纪30年代薛暮桥在上海生活过,那时上海商品经济相当发达,他深知那是有效的;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又亲身参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无数挫折让他很无奈地承认,那是缺乏效率的;如果说比他小一辈的经济学家对市场的效率可能从理论上推导出来,薛暮桥则是从亲身经历中体验出来的。
对理念信念的执着,薛暮桥完全堪称后来者的典范,而他勇于反思的精神则更令人感叹。他是新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设计者之一,但也最早开始主动对这种僵化体制进行痛苦而深刻的反思,比如怎样让价值规律在市场上自发调节价格、怎样以公有制为基础并让多种所有制共存、怎样在保留按劳分配的同时改革社会分配制度、以及怎样让所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等,任何一点都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领域掀起一场又一场'革命'。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