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在淋浴时歌唱,就必须与一位朋友一同淋浴才能有和声。和声使乐曲具有深度;这很像透视法使绘画作品具有深度一样。旋律是一连串乐音,而和声却是同时响起的乐音,过去认为最相关的乐音,而实际上是悦耳的相关乐音的一种结合。
和弦(chord,,即同时发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在和声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弦不仅涉及到每个和音以及每个和音同它所配合的旋律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到和音的律动和彼此的关系。当和弦'向前进行和发展'时,在一个和音引导出其他和音时便能感觉到它的影响。以单一旋律为主、有和弦伴奏的音乐叫作'主音音乐'(homophonic),这个词源于希腊文'homophonos',意即'齐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音乐作品(如贝多芬和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是主音音乐。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大部分音乐作品(如帕莱斯特里纳和巴赫的音乐作品)却不是主音音乐。
在用旋律加和弦构成的音乐作品中,和弦往往是由'协和'(consonant)音——即听起来悦耳的、平和的、不刺激人的、稳定的乐音——所组成的。但是,和弦也可以用音级不断变化、确实刺耳的乐音——即'不协和的'、'活跃的'、'不平稳的'乐音所组成,这种不协和的和弦被作曲家用来制造紧张状态,而协和的和弦则被用来缓解这种紧张状态、从一个和音到另一个和音的前后律动,就是和声的全部内涵。
在主音音乐中使用和声是结构的一种类型,但它不是唯一的类型。使用'复调'(counterpoint),又名'对音符'(即'一个音符对一个音符'的技巧)这一古老的音乐技巧,也可以创造结构。在这种音乐中,取得深度靠的不是给一个旋律增加和弦,而是使一个旋律与另一个旋律叠置起来,从而让人能够同时听到这两个旋律。唱《三只盲人》(ThreeBlindMicwe)等轮唱歌曲便是采用了简单的复调法。如果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运用这一技巧创作出来的音乐叫作'复音音乐'(polyphonic),'poly'的意思是'许'。巴赫被人们一致公认为复调法之王(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他是其他许多方面之王),尽管他1685年才出生,那时复调I法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事实上,当时首先在意大利,然后在欧洲其他地方,复调法正开始被单一旋律加和弦的主音音乐所补充和/或接替。老是聚集在歌剧院里的意大利人发现。与多旋律复调法相比,歌唱家和听众都更喜欢配上和弦的单一旋律。
复调技巧使人们找出和领会巴赫等作曲家(或者不断涌现并在20世纪创立了回归巴赫学派的近代巴赫/巴洛克式的作曲家)作品中的一个强烈旋律,比找出和领会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单旋律作品中的旋律难得多。在复调法音乐中,仔细聆听一套乐器奏出一个曲调,别的乐器(或'声部')同时奏出第二个,也许还有第三个曲调,你可以辨认出和跟上这些不同的曲调,它们就在那里。
但是,对更习惯于旋律加和弦那种和声的人而言,需要经过训练和有耐心才能找出它们。当然,复调法的爱好者坚持认为,在他们那种音乐中很值得努力去找出曲调来(无论你对巴赫的第一印象如何,如果你今心致志只听他一个人的作品,要不了几周,你就会成为一个狂热的爱好者,终生不悔。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赋格艺术》(TheArtodtheFugue)被认为达到了复调法的顶峰。不过,他的4首管弦乐组曲听起来更有意思)。
通过复调法或和声获得深度就叫作赋予音乐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横向的'音符串(在复调法中,一个旋律和另一个旋律同时奏响)和‘纵向的'音符串(在和声中,旋律有和弦伴奏)交织在一起,恰似经纬线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布的结构。
还有第三个词,既非复音音乐复调法,也非旋律加和弦的主音音乐。它就是'单音音乐'(monophonic)。'mono'的意思即是'一'。这是一个声部的简单音乐——你可以在淋浴时独自唱出一串音符,上千人也可以同时唱出同一串音符。没有和弦,因此也没有和声;没有同步的第二个旋律,因此也没有复调法。1000年前的所有音乐都是单音音乐,包括公元1000年左右的基督教音乐,这种音乐的顶峰是格利高利调式圣歌。
规则手册中没有说,作曲家在作曲时只能使用这3种技巧之一。一首作品的一部分可以用主音音乐结构写成,而下一部分则可重复这个旋律并附加上一个新的旋律,从而发展成为复音音乐结构。音乐的组合就像织物一样,可粗可细。在巴赫使复调法完善这段期间,到复调法随着20世纪回归巴赫运动而重新出现这段期间,复调法并未消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也采用复调法,只不过复调法在他们的音乐中不占主要地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