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特点

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华阴老腔生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该音乐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

为您推荐

华阴老腔声腔

就老腔的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人谓'慷慨悲歌'。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有'黄..

华阴老腔简介

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是着名的西岳华山脚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关中地区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戏曲唱腔。..

华阴老腔历史传承

沿革 大概2000年前,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号子便更有了一种号召,一种合力。黄河边上的..

华阴老腔

行经华阴②

名称: 行经华阴   作者:   简介   崔颢   (?-754),汴州(今)人。开元一年(723)进士及第。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诗风,流于浮艳,晚年变为雄浑。《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栏目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