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简介

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是着名的西岳华山脚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关中地区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戏曲唱腔。一人唱、众人和的'拉坡'和用板凳敲打伴奏是这种唱腔独一无二的特点。

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现在的所谓拉坡调。拉坡调狭义的定义是逆水行舟时演唱的,广义的定义是大家一起吼的曲调。老腔即由此而来。后来,老腔成为皮影戏的伴奏,隐退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淡忘。

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一般认为,老腔是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在明、清两代,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活跃在周边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

老腔称谓之说有二:一是说它在华阴形成较早,与新兴的时腔,碗碗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二是说它与湖北老河口的说唱有着渊源关系,因产地得名。

老腔形成之说有二:一说与西汉时的京师粮仓和槽运有关。是槽运船工的号子声衍化而来的。

一说是自湖北老河口传来的。老腔现存的最早剧本是乾隆十年的遗物,至今有二百五十多年了。

为您推荐

行经华阴②

名称: 行经华阴   作者:   简介   崔颢   (?-754),汴州(今)人。开元一年(723)进士及第。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诗风,流于浮艳,晚年变为雄浑。《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栏目关键..